APP下载

古生物学家徐星 讲恐龙化石里的中国故事

2020-09-08

北广人物 2020年35期
关键词:古生物学化石恐龙

顶着太阳,趴在戈壁滩上,拿着细毛刷子刷石头,在厚土巨岩中沧海拾遗。28岁,他发现长羽毛的北票龙;31岁,比始祖鸟还小的“赵氏小盗龙”横空出世;34岁,他提出四翼恐龙假说;发现长有翼膜翅膀的奇翼龙时,他46岁。“有些发现非常偶然,但如果不坚持去野外,就不会发生。”化石不会说话,而徐星则是善于从化石中发掘并讲述精彩故事的人。

“命中注定”研究恐龙

小时候,徐星的理想是成为高僧、数学家、天体物理学家。接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这个被调剂的高中生跑去问老师,什么是古生物学?老师说,不知道。徐星放心了:“连老师都不知道,一定非常现代。”

出生在新疆新源县的徐星祖籍江苏,父母参加江苏大中专支边团支援边疆后在新疆定居。尽管生活并不富裕,父母还是会为他购买各种各样的图书,在信息闭塞的小城里,读书为他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徐星决心一定要去未名湖畔的北大读书。徐星高考那年,北大物理系在新疆没有招生名额,仅有的几个名额也都在冷门专业。徐星已经不记得自己填报的是什么专业了,但“肯定不是地质学”———为了进北大,他也在“服从分配”前面打了勾。

大学时代,徐星对经济学更感兴趣,他读过萨特、维特根斯坦、马克思、萨缪尔森等人的著作,跟经济相关的统统来者不拒。“毕业前一年的八月我开始到人大旁听”,他盘算着将来读一个国际金融之类的经济学专业。

也正在这个时候,学校开始推荐研究生。23岁的他没能去读经济学专业的硕士,而是被免试推荐到中科院古脊椎所,跟随古生物专家赵喜进专门研究恐龙。

在接受免试推荐的过程中,徐星颇为“纠结”,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命中注定”。当时,国内做恐龙研究的人非常少,在开头的两年里,他依然“不务正业”,迷恋计算机。直到研究生阶段的第三年,迫于毕业论文的压力,徐星才真正进入角色,看化石、看标本、写论文……渐渐地,他发现恐龙的世界竟如此有趣。第一次亲手触摸恐龙化石的时候,徐星仿佛感觉到了亿万年前的生命,寻找化石中的秘密就像是福尔摩斯探案……知识与认知从量变累积成了质变,又在大自然中真正的探索后,他终于知道,“原来古生物学能够满足我所有的愿望,原来古生物学才是我的真爱,真正的兴趣”。

他和导师赵喜进共同完成了对当时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角龙类“朝阳龙”和最早的镰刀龙类“峨山龙”的研究,论文最后分别发表在美国的《古脊椎动物学报》和英国的《自然》杂志上。这是徐星第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而这样重量级的认可也给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和鼓励。

“在‘外面的世界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原本的人生轨道上来。”回忆往事,徐星感慨。

每年都和团队去野外考察

徐星一直觉得自己与古生物学专业是“先结婚后恋爱”。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徐星几乎每年都和团队去野外考察,足迹遍布新疆、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云南和湖南等地。在野外,翻车、毒虫咬伤,各种事故风险暗藏途中。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徐星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载着他和另外两名外国科学家的汽车从山坡上驶下来后,不到半小时,刹车管就断了。“幸好当时我们已经到达山下,如果提早30分钟丢了刹车,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研究者会根据地质条件和已有研究的分析和判断来进行野外考察选址,但挖掘化石的过程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徐星坦言,在历次野外采集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野外考察没有发现具有明显研究价值的化石。

徐星采集过体积最小的恐龙化石是散落在地表的小牙齿,小到肉眼无法看清。在微体化石较多的区域,野外队员通常伏在地面寻找,“脑袋、眼睛都快贴着地了”。论体积庞大的化石,徐星曾采集到一个蜥脚类恐龙化石,包裹着化石的岩石单个重达六七吨。“那个化石还不完整,完整的话,光龙的脖子就接近1 5米长。”他乐此不疲地寻找着“恐龙进化”的答案。“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相关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徐星撰写的《飞上蓝天的恐龙》被收录到人教版小学4年级的语文课本。他用短短千字,介绍了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过程。正是这篇科普文章,唤起了许多孩子对恐龙的兴趣,而寻找“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同伴也越来越多……

抓紧时间做更多的尝试

徐星,不仅是世界上命名恐龙有效属种最多的古生物学家之一,主要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及相关地层学的研究工作,这个冷门专业背后的他也是一位儒雅而细腻的学者。

“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全世界都很关注。”徐星认为,“古生物学不是实用性强的学科,但不把实用当目的,找到未知世界的可能性反而更大。”这些年,徐星赴美国、英国、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共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250篇。“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要公开发表论文,让同行来评议。”

他积极筹建内蒙古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山东诸城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新疆昌吉恐龙馆等多个自然博物馆,参与录制电视台和电台的科普节目,勤写科普文章,徐星尤其乐于给小朋友做恐龙科普,分享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在徐星看來,知识不应只停留在学术圈内,更要向公众传播。

走进他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办公室,立柜一侧密密地贴着几封笔迹稚嫩的信件。一个“恐龙小朋友”告诉“亲爱的徐星叔叔”:“我明白要想将来研究恐龙,是需要做很充分的准备工作的……我觉得现在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追逐理想是永不停歇的,要抓紧时间做更多的尝试。一旦发现自己热爱的,就要牢牢抓住。”

邢大军据新华网继闻/文整理

猜你喜欢

古生物学化石恐龙
迄今世界最大的企鹅石被发现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中国古生物学会:风雨兼程九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