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帮扶群众 用真情联系群众
2020-09-08于永昭
于永昭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每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扶贫干部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主力军。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让一大批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众多的贫困群众走向了富裕。在皋兰县石洞镇涧沟村,就有这样一名“85后”女干部。她巾帼不让须眉,自2015年驻村扶贫以来,坚持用真心帮扶群众,用真情联系群众,与村民同吃同劳动……5年来,她争取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用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爱心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她也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她就是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人大副主席、镇妇联主席、涧沟村包村干部李文靜。今年,她被评为皋兰县“脱贫攻坚巾帼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融入贫困群众心坎中,她被群众唤作“尕李”
7月的涧沟,烈日毒辣,当记者见到李文静时,她正在涧沟村走街串户做回访。不管是走路还是说话,她都雷厉风行,是个实实在在的“女汉子”,压根儿看不到一丁点的矫揉造作。
2015年7月,李文静告别了舒适的县城生活,选择以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的身份来到了涧沟村。在倍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的同时,她也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不变的“为民情怀”。
5年来,在涧沟村这个大家庭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她与同事们、村委会干部们坚实的足印,在涧沟村,她被群众亲切唤作“尕李”。要想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就得到农户家中详细走访,每一户、每一社,村里的每个贫困户家她跑了不下10趟,贫困户的情况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的了,所有贫困户的信息在她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做到了“一口清”。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她是一名女干将
为了如期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李文静深深扎根基层,带着较真碰硬的勇气和信心,啃下硬骨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山沟沟里的涧沟村,自然环境恶劣,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特色产业发展困难。李文静和帮扶工作队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户情况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帮扶措施,制定了“劳务+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涧沟村主导产业以劳务输转和种养殖为主,2019年,全村实现劳务输转950人,创劳务收入30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8.1%,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收入逐年提升。村里有很多贫困户因年老体衰或丧失劳动能力,既不能发展种植也不能搞养殖,李文静和村书记积极为村里的24户兜底贫困户争取了产业到户扶贫资金,以户均2万元的股金入股了金盛和合作社,每年增收1500元。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万元。
侠骨柔情真扶贫,她是“半边天”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要实现2020年脱贫摘帽的目标,仅仅靠村民自身的努力,困难重重,李文静和工作队队员不等不靠,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联系,得到了社会多方的支持。
作为镇妇联主席,她不光要关注涧沟村的脱贫工作,全镇的贫困妇女儿童也是她要关注的群体。她积极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在春节、妇女节、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慰问活动。近年来共慰问贫困妇女、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困境儿童等180多人。村里的群众看病不方便,李文静先后联系多家医院,在涧沟村为患病村民开展免费诊疗;联系企业家为60户贫困户捐赠价值3.6万元的米面油及慰问金。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她是“贴心人”
“叔,新洋芋卖了多少钱?”“我不告诉你,哈哈。”7月6日,吴克海老人开着用扶贫贷款购买的农用车刚刚从县城卖完洋芋回来,吴克海和李文静之间就像父女一样开起了玩笑。吴克海是涧沟村五社的一位贫困户,儿子在十几年前因意外事故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孙女与老两口相依为命。李文静成为帮扶责任人后,为老人申请了3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购买了农用车,老人每年地里的洋芋、蔬菜都靠这辆农用车送到城里,售卖后贴补家用。考虑到老人年岁已高,再从事养殖产业不太实际,她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将2万元的产业到户资金入股到镇上规模较大的金盛和合作社,每年给老人带来1500元的分红。她还积极为老人争取危房改造项目,为老两口盖了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保证了老人的住房安全。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就是建设小康社会路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关键时刻,就应该冲在第一线。”李文静的扶贫之路没有豪情壮语,但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一批走在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用自己的真心和热情履职尽责,乡亲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摘自《兰州日报》)(责编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