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春辉:巧手匠心传续经典

2020-09-08许爱琼

科学导报 2020年49期
关键词:春辉樟木木雕

许爱琼

一棵巨大的香樟木,一双巧夺天工的手,一颗孜孜不倦的心,他用雕刀与历史对话,耗时4年在巨木上雕出两版《清明上河图》。5月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在《大国工匠》中播出《郑春辉:纤毫毕现传续经典》。莆田人郑春辉的创作故事,吸引众多人关注。

今年1月份,郑春辉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为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郑春辉从未接受过美术基础课程培训,但他从小喜欢画画,反复观察模仿自己琢磨。平日晨起或有空时,他常常会画上几笔。从16岁学习木雕工艺至今,他和木头亲密接触已30多年了。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發现了一棵巨大的香樟木,立马想到了《清明上河图》。

郑春辉说,原作的载体是绘画,是用笔“说话”,而木雕是照画体现自身的特性,是用刀创作,将绘画中具体的景物表现出来。对于从没创作过这么大题材的他来说,每一次布局,每一个角度,每一笔透视,都是一次很大的考验。莆田木雕精微透雕的技法,需要层层从里往外雕刻,一个细微的动作失误都可能造成功亏一篑。为此,他常常长时间蹲在木头中,身体丝毫不敢动弹。

为了让巨木得到充分利用,他把原画的长度放大1倍,高度放大6倍。经过镂空雕、透雕、浮雕和莆田精微透雕等雕刻技法,平面画作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山川、城墙、街巷、桥梁、房屋和店铺一一浮现。原作中2275个人物,每个大约1寸高,雕刻起来却需要100多刀。历时4年,他经过不断调整,解决了各种问题,终于在木头上重现《清明上河图》盛景,作品中人们的生活细节,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按平常心做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郑春辉说。30多年来,他不忘初心,在刀刻斧凿之间传承经典、抱朴守一,刻画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时代留下一件件传世之作。他大胆创新,采用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融入古典诗词意蕴,开创山水木雕全新的意境,形成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其创作的60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其中40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金奖。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等收藏。

猜你喜欢

春辉樟木木雕
4万公里骑行:只为了满满的母爱
樟木桥抒怀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木雕鱼
玩弄“低颜值情人”,天津富商“安全出轨”酿命案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