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巧媳妇”,幸福来敲门
2020-09-07贾方方姜秋芳
贾方方 姜秋芳
在农村,不少家庭是丈夫外出打工赚钱,妻子留守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平日里,除了照顾老人、孩子,她们也有一些空闲时间,想找份工作贴补家用。可是,因为时间不固定且零散,又不能离家太远,这样的就业机会少之又少。这可把姐妹们愁坏了。
河南省周口市也曾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过,自从市妇联落实了“巧媳妇”工程后,姐妹们个个都忙了起来,生活也是大变样。
锻“巧手”:昔日贫困户,如今老板娘
周口市妇联最先打的是思想牌,让姐妹们自觉参与进来,比如在“巧媳妇”工程点建立“妇女之家”,开展“乡村出彩巧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妇女长“志气”。有“心”参与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技”傍身。为此,市妇联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为姐妹们锻造了一双双致富巧手。
2014年,郸城县宁平镇安庄行政村赵楼自然村的陶坤霞家庭被定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陶坤霞因为烧伤失去了右手,丈夫赵红杰是聋哑人,虽然夫妻俩勤奋肯干,但随着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开销逐渐加大,家里还是入不敷出。
针对这种情况,郸城县妇联驻村工作队对其进行帮扶。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帮陶坤霞选择了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作为脱贫产业。听完专业介绍和讲解,陶坤霞也觉得这个定位特别适合自己。考虑到陶坤霞先前没有这方面经验,帮扶队还专门为她联系了技术人员上门一对一指导。
前期考察扎实,后期执行认真,陶坤霞的种植基地在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收益。陶坤霞边种边学习,为充分利用土地,她与时俱进地实施了瓜与辣椒间作套种,收入大幅度提升,2017年底成功脱贫。如今,她已经发展种植辣椒20亩,草莓大棚3个,精品西瓜大棚12个,带动周边10多名留守妇女成功就业。
2015年,张园园的丈夫因车祸右腿截肢,一家老小的经济支柱瞬间倒塌,他们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村“两委”、村妇联为其制定了专门的脱贫帮扶发展计划,介绍她参加养殖技能培训,发展肉兔养殖。
找到方向后,张园园干劲十足,每日天不亮就开始忙活,深夜还到兔棚观察肉兔的生长情况。她还购买了许多肉兔养殖方面的书籍,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一本本地啃,一点点地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园园终于在2017年赚到了第一笔钱,并于2018年成功脱贫。如今,她正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将肉兔养殖技术和经验分享给更多需要的农户。
2017年,商水县巴村镇前党村的王小红患上了恶性肿瘤,被纳入贫困户。在被帮扶的过程中,王小红得知扶贫工作中缺少懂电脑的人员,电脑专业毕业的她二话不说,主动提出要来志愿帮忙,分文不取。就这样,她白天跟村里的扶贫责任组长一起入户走访,晚上回到家整理资料。因为工作勤奋,能力突出,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王小红被选举为村委委员。
自己受了益,王小红也希望能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为此,她主动出击,引进鼎晨电子厂的磁环加工项目,将手工绕线需要的加工材料分发到农户家里,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安排相应的工作。眼见着大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邻村的姐妹们也纷纷加入这个行业。后来,王小红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渔网编织合作社,带动全村90余户农户、10余户贫困户就近就业。
在妇联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华丽变身为自立自强的“巧媳妇”,做起了老板娘。她们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领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施“巧策”:外出攒经验,回乡放光芒
除了激发妇女内在动力,市妇联还出台了一系列“巧策”。对妇女创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妇女贷款需求,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成功吸引许多外出妇女回乡创业、居家妇女自主创业。
鹿邑县丘集乡夏庄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很多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王巧就是其中一个。虽然工作出色,也很受老板器重,但她却没法陪在老人孩子身边。事实上,多年的积累,王巧已经有了很好的缝盘加工手艺,如果老家能有这样的厂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踌躇之际,恰好遇上了好政策,王巧决心回乡创业,创办了羊绒衫缝盘加工点。为帮助王巧更好地发展,鹿邑县妇联带她出去培训,协调相关部门爭取政策、项目。
2018年初,在县妇联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巧建成了 200多平方米的生产场地,加工点也变成了加工厂,还被定为“巧媳妇”工程示范培训基地。如今,公司已顺利完成孵化,面向市场独立运营。王巧不仅自己成了老板,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更解决了85名姐妹的就业问题,人均月增收3000元。
不只有传统手工业,更有热门的电商行业。
沈丘县的李彩霞很早就外出打拼,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后来,在和家人的沟通交流中,李彩霞了解到家乡的许多土地无人耕种,而种植的绿色产品也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卖不出去,她决定回乡创业。
2019年,在多方支持下,李彩霞的支农宝电商成功上线,负责对接全县种养场和加工基地,通过网络让农产品上线,网销沈丘农特产品120多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做电商的同时,李彩霞带领讲师们对3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培训,包括如何做电商、种植、养殖等技术,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既可以就业,也可以创业。在此基础上,她还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2人在村级种养基地就业,确保他们不再返贫。
眼见着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居家的姐妹坐不住了,扶沟县江村镇的村民段丽敏也动了创业的念头。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她发现编织渔具劳动强度小,入行门槛较低,是一项妇女能干且轻巧的活儿。于是,她果断成立了丽敏渔具编织厂,专注于户外地笼产品生产及销售。
在经营中,段丽敏大胆创新,采取“车间+农户+就业”的经营模式,以扶贫车间为依托,对员工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考虑到大家不能长时间离家的现实情况,做工方式也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车间内生产,也可以领料回家做,深受村民的欢迎。
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段丽敏的编织厂越做越好,目前已辐射带动21个行政村300余人就近务工,每人每天能拿到50~80元的工资。
人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相信在好政策的吸引下,返乡创业、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只有切实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才能真正做到老人不空巢、孩子不留守、妇女有钱挣、村村无闲人、家家有存款。
未来,周口市妇联将继续以实施“巧媳妇”工程为切入点和重要抓手,上下联动,提档升级,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也期待更多姐妹变身“巧媳妇”,书写更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故事。
(感谢河南省周口市妇联对此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