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2020-09-07周晓梅
周晓梅
◆摘 要:在当前的背景下,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接受到更为高效的语文课堂学习,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在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个创新思维,面对问题能够用一个正确的眼光去看待。
一、选择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维中的灵活性
良好的思维方式离不开日常的课堂训练。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更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在一个趣味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接受到语文知识学习,让学生学会灵活看待问题,搭建一个语文高效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着单一性,不利于当前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建设一个趣味化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会灵活看问题。
例如在学习《白鹭》这一课时,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看白鹭的图片,看到白鹭在不同形态下的美,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作者一共描述了三幅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图画的名字,培养学生思维中的灵活性。当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这样的板书,总结这三幅图画:清田独钓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对于学生的提出来的名称,如果有好的,教师应予以鼓励,可以将板书换成学生提出的名称。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自由式的讨论
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学方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挥。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自由式讨论,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思考课堂教学问题,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充分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开展自由讨论,通过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为学生布置课堂学生任务,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情?经过对于课文的仔细研读,学生可以这样总结:①种花生、收获花生。②母亲说过一个收获节,并且开始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闲谈。通过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掘学生思维中的创新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上的主人,面对语文问题进行独立自主地分析和思考。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做出改变,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束缚,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课堂学习问题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切实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形成新的思维,面对语文教材内容,能够做到独立进行思考,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桂花雨》这一课时,在开展本节课的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章进行阅读,先简单地了解文章内容。然后教师可以把课堂上的主导权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提问。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自己将要提出的问题,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根据讨论后,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①作者为什么爱桂花?②作者主要介紹了关于桂花的那一部分内容?里面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情来表达他思念桂花?通过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深入思考课文,再提出具体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①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面的桂花香?②哪个字尤为突出了桂花的香气?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深入分析本篇文章,引导学生理解课堂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利用好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及时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做出改革,通过采取新的课堂教学手段,发掘学生思维中的创新性,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文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N].六盘水日报,2020-07-25(04).
[2]张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模式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85-86.
[3]周永廷.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J].学周刊,2020(1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