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2020-09-07张瑞瑞
摘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让国有经济面临一定的困境。因此,风险控制问题也是国有企业必须面对而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风险管控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管理者思维比较保守、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也不健全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策略,深入探究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国有企业;风险管控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掌握着国计民生。然而,国有经济在管理上有其存在的特殊性。由于其包含的内容复杂,涵盖面广,所以,各部门职能必须划分明确,各尽其责,并且各部门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牵制、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部门都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企业有效运转。内部审计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工作,它的存在是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有效保障。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化的市场经济、强大的竞争力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控制风险,强化内部审计,有效促进企业朝着安全平稳的走向发展,完成经营内容,改善经营管理模式。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建构科学合理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将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努力发展和实现的目标。
一、风险管控的相关概述
风险管理是指从公司董事会、总裁室到全体员工参与,在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中,识别潜在风险,预测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在公司风险偏好范围内有效管理公司各环节风险的持续过程,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过程中对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及合规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一)战略风险是指由于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流程无效或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战略与市场环境和公司能力不匹配的风险。
(二)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或外部事件等原因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负面评价,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及时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或履行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及监管合规风险(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五)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权益价格、房地产价格、汇率等不利变动导致公司遭受非预期损失的风险。
(六)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时履行其合同义务或者交易对手信用状况的不利变动,导致公司遭受非预期损失的风险。
二、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问题和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一直朝着国际化方向大幅迈进,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
一方面,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思维大多比较保守,墨守成规。而大量新兴产业的崛起,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的思维、视野的前瞻性对企业发展起着很大作用。一个企业要想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稳定的管理团队为企业做风险和危机预测,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实时调整战略,创新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只有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坚持调整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国有企业部门众多,人员复杂,更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和制约员工。但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存在时间长,各项规章制度比较陈旧,员工年龄偏大,思想比较保守,导致很多制度都是如同虚设,实施起来困难,员工不愿意遵守或者有些制度太过于老旧,根本不能适用现在的企业发展。企业领导风险意识薄弱,当面临风险时,不能快速做出应对政策。因此,一个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定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合规有序的发展。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极大完善了管理过程中的弊端,提高了员工的办事效率和思想觉悟,为企业运营提供了有效保障。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一般是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总裁室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管理是公司为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进行的内部控制计划、组织、控制活动。
三、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一)确保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为了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很多国有企业从内部审计着眼,从理论到实践,不断钻研,寻找管理办法和研究成果,以各国的法律法规为依據,达到企业发展经营的目标。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实现风险管理才能保证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为导向、内控为主线、治理为核心、企业发展为目标,向党委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提供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公司完善治理、实现目标。做好内部审计,要从公司战略出发,明确“公司战略关注什么,审计就要开展什么”的理念,明确审计目标,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各种管理职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效果;针对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以实现改善公司运营、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使命。
(二)形成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闭环
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部门有序工作和相互制约的纽带,是企业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员工重点工作岗位不相容的原则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创举。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一般由一线员工、法务合规和内部审计三道防线组成,内部审计在发现问题后反馈到公司,公司组织员工进行整改落实,这样就形成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闭环。
(三)有利于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得好,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也会得到一定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者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也会得到一定提升。国有企业的全体员工在内部审计部门日常审计和专项审计的检查下,将风险管理理念植入人心,有利于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育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四)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結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性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内部审计能够使企业领导者时刻保持前瞻性的发展眼光,设定符合监管要求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优化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及风险管理理念可以使企业保持合规平稳的状态。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架构清晰、控制有效、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制定全面系统、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相关监管规定,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五)加强国有企业的制度审查和流程监管力度
国有企业的内部结构复杂,部门众多,制度审查工作很难落实。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企业内部结构,健全了企业管理制度,使国有企业的制度审查工作能够快速落实,使企业的审查工作流程化,加强了流程监管的力度,使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上行下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不空设,把每一项工作和责任落实到人,为国有企业的合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化经济浪潮中,我国的国有经济已经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下,国有经济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运营方案,对外分析,调整战略部署,加强企业的风险经营管理预测,改善经营环境,调整经营理念,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积极、向上发展。未来,国有企业将会迈着矫健的步伐继续前行。而内部审计工作将继续发挥其积极因素,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健钊.浅析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作用[J].会计师,2018,301(22).
[2]于斌.浅析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J].财会学习,2018,192(18).
[3]陶业妹.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635(9).
[4]张秀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2).
[5]冯利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风险管控的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7(9).
[6]肖珊珊.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5).
[7]姚兴敏.试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防控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5).
作者简介:张瑞瑞(1984—),女,本科,中级,主要从事房地产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