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十联动”:打造科创好生态

2020-09-07朱培梁

决策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清科创产学研

朱培梁

2019年11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德清成为全国县域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标志着德清从地理信息产业的一枝独秀走向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时代。

浙江又放大招。

2020年,浙江省域经济的一件大事,是打造浙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所谓“十联动”,即“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即把产业、学术界、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等十方面因素融合提升,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浙江的十联动,起源于德清县。受惠于十联动,德清县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永久举办地、全国县域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率先成立科技担保公司、浙江首个县级科技大市场,无一不让外界对这个后发型县域刮目相看。

为什么是德清?十联动又是如何联动的?

德清故事

数字经济是当下浙江发展的关键词,但对于很多传统工业强县来讲,数字经济带来的不只是机会,也可能是转型的烦恼。但在长三角腹地的浙北平原,有一个小县因为一座小镇、一场大会,站在了数字经济时代的风口浪尖。

早在2012年,德清就建立了浙江唯一的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2017年,德清又成为浙江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2019年,德清R&D投入占GDP比重突破3%,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14.1%。德清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综合评价跃居浙江第9位和第10位,对于一个后发县域来说,殊为不易。

德清的故事要从地信产业说起,这里不仅有成功举办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地信小镇获批第二批特色小镇的高光,更有地信产业营业收入、财政总收入连续6年实现翻番,2019年实现营收201.1亿元、税收16.04亿元的亮眼成绩。但德清的故事又不止于地信产业,在2018年底地信大会落幕不久,德清就紧锣密鼓地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风口”,丰富“地理信息+”内涵,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2.0。

2019年11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德清成为全国县域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标志着德清从地理信息产业的一枝独秀走向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时代。

“十联动”的密码

作为浙江县域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德清的创新密码或许得从40年前的往事说起。早在1978年,国营德清砖瓦厂濒临倒闭,为了寻找出路,几经曲折找到中科院上海硅盐酸研究所进行合作,转型生产电子材料,在全国首创了产学研合作的“科研生产联合体”,走出了科技创新的“德清模式”。以此为起点,“德清模式”不断深化,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金介用”再到“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十联动生态,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切实之路。

金融端、人才端、环境端的协同共进,多链协同的组合拳造就了县域科技创新的德清密码。

梳理德清创新生态的建设之路,既有来自早期以“产学研用”为核心的动力培育,也有以“政介云”为主的服务链体系支撑,更有后期以“金才美”为主的金融端、人才端、环境端的协同共进,这套多端发力、多链协同的组合拳造就了县域科技创新的德清密码。

若要概括德清科创的最大亮点,就是以“研究院经济”为主体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

德清的思路在于不断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以引进高校、促进企业来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围绕地理信息、人工智能、通用航空、生物医药四大领域,累计引进了中科院遥感所德清研究院、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德清研究院等23家知名高校院所落户,以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获得产业发展的持久支撑力。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目前共有580多家企业与16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共建企业研发中心50多家。此外,德清大力设立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中心,引进了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大连化物所、上海硅盐酸所等7所高校院所,促成技术合作产业化项目200多项。

县域科创资源少,德清的办法是打造以中介为桥梁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德清特别注重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重点与上海科技交流中心合作成立了上海—德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并在浙江省内率先启动与上海创新券的互通互认,以沪杭服务渠道促进成果向德清落地。

首先是搭交易平台,德清在浙江率先建立了县级科技大市场和相应的线上平台,构筑了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成果交易体系,并引进相应的市场化机构予以运营。其次是聚优质服务,通过合作共建方式让技术、咨询、检测、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延申至科技大市场,让创新驿站、风投公司、仪器使用、文献共享等服务平台进驻市场,以实现成果、专家、文献、专利的共享。第三是引育专业队伍,引进了25家运营机制灵活、专业人才集聚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出155人的职业经纪人队伍,并在浙江率先出台技术经济人才奖励办法。

以“金才美”为支撑的科技创新要素网络,是德清的一大工作亮点。围绕科技创新中面临的资金、人才、资源难题,德清在金融端深化创新、人才端做好招引、环境端持续完善,实现了三端共进的重点支撑。

围绕科技金融,德清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担保公司,并在浙江省率先成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县域科技支行,创新推出“专利贷”、“成果贷”等金融产品,并设立3000万元种子资金、5000万元产业引导基金和3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围绕人才服务,德清出台单人最高支持5亿元的人才新政20条,通过设立外埠人才飞地、搭建人才双创平台、强化人才生活保障等方式,实现了柔性引进院士67人,国省“千人计划”人才126名,市“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225名。围绕环境完善,德清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来集聚创新种子,通过坚持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同步,打造出莫干山、下渚湖、洋家乐等美丽经济品牌。

此外,德清在科创政策上的持续加码、研发经费上的持续投入、科技活动上的持续举办、孵化平台上的持续补链提能、政府服务上的持续完善深入、各类创新试验区上的持续申报创建,都在不断促进德清科创生态的进一步完善。

德清启示录

凭借敢于“攀高枝”和“率先为”的勇气,看似遥不可及的资源、平台、产业都在德清变为了现实。从上世纪80年代上海“星期天工程师”教农民造钢琴,到如今多个高端研究机构、产业项目、服务平台、会议论坛的落户,德清的科創生态实现从无到有、从疏到丰。或许这些都在说明,那些基础薄弱的县域想要建设科创生态、发展数字经济,重要的不是产业基础而是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因势利导的智慧。

或可佐证的《硅谷之谜》一书中,仔细剖析了关于气候说、斯坦福说、风险投资说等多个硅谷创新力来源的解释,并最终以理论高度论证了只有硅谷真正做到了敢于创新、宽容失败、多元文化和拒绝平庸,正是这些特点造就了硅谷几十年的长盛不衰,而这些也与德清密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前的德清,正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拐点,地理信息、智能治理、生态环境等独特优势日益凸显,人工智能、研究院经济、自动驾驶等新兴力量蓄势待发。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还需要“常创常新”来助推,为此德清也在积极谋划联动沪杭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探索建设“浙北硅谷”,打响莫干“论剑谷”科技交流品牌,力争成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创孵化策源地。

德清打造县域创新创业生态的经验,无疑值得各地参考借鉴。

(作者单位:浙江绿城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德清科创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明亮的眼睛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