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格急需“减负”
2020-09-07王金刚
王金刚
疫情防控、防汛抗洪、治安维稳、急难任务等基层工作越来越依赖网格,可以说小网格撬动了大治理。然而,网格化治理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小马拉大车”的弊病越来越凸显。基层网格员任务过重、疲于应付、激励不足、其他社会主体参与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基层网格的现状是怎样的?基层网格员有哪些期待?如何赋能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几个必答题。
三大痼疾
笔者曾任天津市工商北辰分局小淀所大张庄监管组组长,监管辖区范围较大,20個自然村,共计410户经营主体,其中企业220户,个体190户。监管主体分布于约30平方公里地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大幅攀升,交易行为日益复杂,日臻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市场管理更高效、服务更规范,于是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
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采用大包干的形式,由管理责任人(各个工商所专管员)负责包干区域内经营户。作为垂直部门,工商的网格化管理逻辑与地方政府大致一样,我们网格化管理的问题,也在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
自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所里划分管理区域,签订管理责任书,制定巡查制度等,做到了辖区分片、责任到人,建立了新的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登录平台,录入、调阅信息。网格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但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人员对辖区的情况没有做到户数明、底细清;有的巡查次数未充分结合辖区特点,巡查内容不全面,信息也未能全部及时录入计算机;有的人员与辖区经营户主动沟通较少等等。
概括来看,网格化治理存在三个痼疾。
其一,“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多头考核和层层加码。网格既是所有上级部门的政策执行者,也是最终被考核者,这种多头考核导致网格员不堪重负。有些上级部门在考核中,不考虑网格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不具有操作性的考核内容。不同的上级部门考核内容不同,考核标准也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迫使网格员拧紧了发条来应对,多头考核和层层加码已经成为网格不能承受之重。
网格化治理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小马拉大车”的弊病越来越凸显。
其二,“上级点菜,网格买单”:网格权力和责任不对等。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地方。网格作为最基层的治理单位,既没有行政决策权也没有行政执法权,网格员也只是负责一些行政协助类的事务性工作。但是,许多职能部门一旦遇到问题、接到工作任务,都会交给街道、街道交给社区、社区交给网格,最后网格由于没有执法权力,问题解决陷入死循环。
其三“小马拉大车”:网格资源和任务不对称。以某社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网格员需操作“社管e通”、志愿服务网、“妇联通”等40个政务系统,需实时更新的约有30个,而实际上这其中存在很多重复性数据维护工作。网格员实际配备缺口大,一名网格员要承担将近两个网格的工作,并且很多工作的专业性超出了网格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但是相关的培训却未跟上。网格所拥有的基础设施资源无论是交通、通讯、办公场所等都极度匮乏,限制了网格员为居民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
问题成因
造成网格化治理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不足等主观因素,又有体制转型不到位等客观因素。
基层人手紧缺,业务能力不够,是一大主因。笔者调研时发现基层普遍反映人手紧缺,除去内勤人员,有的基层工商所连所长在内只有四五名执法人员,满足不了目前管理市场和服务市场主体的需求。网格化管理标准高、项目多、程序规范,必然占用一定的人力,加上其他工作,基层人手紧缺已成为普遍现象。
另一方面,少数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与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基层干部平均年龄较高,年轻人少。他们在过去的粗放管理模式下,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对网格化管理涉及的综合型业务知识掌握不够,甚至有人不会操作基本的业务软件,工作效率低。有些年轻人由于工作时间短,实践经验少,业务知识不足,一时还难以独挡一面。
制度保障不够,缺乏激励机制,是网格员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激励机制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推广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基层干部通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还要求上级出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推行网格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虽然上级出台过有关的责任追究、绩效考核等制度,但尚未形成全面规范、科学有效、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机制。
同时,网格工作头绪较多,任务偏重。上级各部门的工作任务通过逐层传递,最终全部要靠基层网格来实施,管理责任压力也随之传递到基层网格,任务指标逐年递增,网格不堪负重,随着基数不断增大,任务愈加难以完成。网格所对有的工作只能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应付了事。改革后,基层负担实际没有减少,个人工作量反而相对增加了。
网格化管理是长效管理机制,不是临时性的专项整治。在当前整个行政管理工作大环境中,许多整治工作本应纳入长效管理机制,但上级时常以临时性的、专项性的突击整治代替长效管理,因而必然影响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导致网格化管理的长效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破解之策
唯有问题导向的多措并举,才能根本解决网格“小马拉大车”的困局。
科学部署,减负基层,为网格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时间保障。网格化管理未能有效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忙于临时性的事务较多。上级应科学统筹各项工作,在部署工作和检查落实时,应尽量将有关工作安排进行整合,提出规范性的长效性的要求,并精简会议,注重实效,为基层落实网格化管理提供时间保障。
重心下移,强化基层,为落实网格化管理提供后勤保障。针对基层人手偏少、软硬件不足的状况,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行重心下移,为基层配备与辖区管理任务相适应的执法人员,弥补基层管理力量的不足。同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更新必要的行政执法器具、开发网格化管理软件,为基层落实网格化管理提供有效的人力物力保障。
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提高干部网格化管理的能力保障。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网格化管理要求干部具备复合型能力,能力的取得,除了在具体业务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现阶段更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应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加强业务训练,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满足网格化管理的需要。
强化巡查,严格督查,确保网格化管理措施的监督保障。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最核心的是管理人员是否按要求对网格切实开展巡查,网格内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这仅靠网格员的自律还不够,需要建立严格规范的督查机制,督查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强化激励,奖优罚劣,为落实网格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网格化管理是一项任务重、责任大、工作细的综合管理模式,对网格管理人综合业务素质要求很高,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评价机制。
(作者单位: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辰分局)
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加强业务训练,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满足网格化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