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斯特山区毕节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9-07陈红燕郭轶伦顾国斌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刺梨经济林毕节市

周 赟 陈红燕 郭轶伦 顾国斌

(毕节市林业局 贵州 毕节 551700)

毕节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多年来通过实施3356、“长防长治”、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大力开展“绿色毕节”行动,全市营造林连续7年突破十万公顷,森林面积从40.12万公顷增加到1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14.9%增长到56.13%、森林蓄积量从872万立方米增加到5540万立方米,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1367.9平方公里,实现森林资源“三同步”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先后被国家授予为“生态文明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石漠化防治示范区”“全国林下经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经济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喀斯特山区毕节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1~2],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毕节市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发展以助推脱贫攻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培育出干果类、水果类、木本中药材、茶叶等经济林,为喀斯特山区毕节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当前毕节市经济林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产品质量差、产量低、销售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毕节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毕节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经济林产业要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毕节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1 毕节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

1.1 经济林种植面积

通过大力实施经济林建设,目前毕节市连片种植经济林面积达39万公顷(表1),从表1统计中可以看出,毕节市经济林种植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果类经济林>水果经济林>木本中药材>茶叶>其他经济林类。经济林产业覆盖全市493个贫困村、19593户贫困户、65117个贫困人口。

表1 毕节市经济林种植面积

1.2 经济林主要培育树种

毕节市经济林主要培育树种及种植面积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经济林主要培育树种及种植面积

从表2中可以看出,毕节市经济林主要培育了20多种树种,其中核桃、李子、刺梨、茶叶、板栗、苹果、樱桃7种树种的种植面积在15333公顷以上;黄柏、竹子、柑橘、漆树、杜仲及油茶6种树种的种植面积在3333公顷以上;桃子、花椒、猕猴桃、梨子、油用牡丹及其他类经济林树种的种植面积在3333公顷和15333公顷之间,说明毕节市经济林树种中适宜性较强的为核桃、李子、刺梨、茶叶、板栗、苹果、樱桃。

1.3 经济林主要分布

适宜性较强的核桃、李子、刺梨等树种在全市范围均有分布,但地域性分布都很明显,核桃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000米之间,李子、刺梨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下,樱桃、柑橘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带。初步形成赫章、威宁的核桃,七星关、大方、黔西和金海湖新区的刺梨,黔西、大方、织金的皂荚,威宁的苹果、黄梨、油茶,总溪河及六冲河流域的樱桃,赤水河流域的柑橘等特色经果林产业带。成功打造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中国漆器之乡”等知名品牌。

2 经济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管护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益低下

由于经济林见效周期较长,前期投入大,加之缺乏经济林大户的示范引领带动,所以农户没有管护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农户让其自发生长,因此经济林面积上是增加了,但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眼前利益驱动下,绝大部分群众在经济林地中套种高杆农作物,由于缺乏必要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加工储藏等企业跟不上,特别是水果经济林仍停留在“提篮叫卖”的状态,采收成本高,运输储藏难度大,价格受加工企业操纵,农户看不到增收的希望,导致发展积极性不高。

2.2 加工企业带动不强,深加工程度低

目前无大型的加工企业和厂家带动,如在皂角精加工上,仍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拟建的皂角加工基地、皂荚产业园区、电子商务平台、产学研科研中心等尚处于规划阶段,未实质性开工建设,生产加工营销等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皂刺的生产加工方面仍是空白,主要停留在销售原材料上。皂荚制药、保健、洗涤液、饲料等的精深加工尚无大型企业入驻,未形成强有力的加工体系和拳头产品。刺梨产业加工企业实力不强,储藏保鲜基础设施欠缺,融资困难,无充足的资金收购原材料和深加工储藏,在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上存在短板。

2.3 产品质量差,销售渠道不畅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林果品质量不高,无法吸引水果经销商现场采购和订单销售,加之果农之间相对独立和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无法细化栽植、管护、加工、销售等各工作环节的分工,往往出现从事种植和管理的农户没有精力联系市场、从事水果销售的没有精力管理果园的现象。由于市场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往往出现成熟水果烂在地上销售不出去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农户收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农民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

2.4 缺乏统一规划,技术管理滞后

受喀斯特山区特殊地形地貌、气候、管理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毕节市经济林产业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技术管理滞后。具体体现在:传统的经济林种植模式是将苗木发给每家每户进行种植,需要对所有种植户进行培训和管理,技术推广工作量大,专业技术人员少;无法从根本上将利益与种植农户挂钩,实现管护重心下移;由于种植户之间思想、观念、认识上千差万别,难以实行有效管理。每年虽然都花了一定的资金和大量的精力组织农户参观培训,但效果不理想。

2.5 投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投资不足

喀斯特山区毕节市经济林产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林业部门,其它渠道资金支持力度很小,各平台公司融资情况不理想,加之各地政府债务较多,要大面积发展林业经济产业,实施主体缺乏大量资金周转,导致产业发展投资不足。

3 促进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林产品综合产值

培育全产业链的林业产业,均要深化林业一、二、三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接二连三”。一是第一产业上要提升种植业质量。到2020年,使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到40万公顷以上,实现人均333m2经济林的发展目标,覆盖贫困农户达到40万人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切实做好经济林修枝整形、定干施肥、高枝嫁接、套种矮干作物等后续管理工程,让林农切实掌握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促进经济林早产丰产。强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以核桃、油茶、樱桃、刺梨、皂荚、苹果、竹产业、生态茶园、花卉苗木和其他精品水果为主的“十大经济林产业基地”。二是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按照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新业态。结合林特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乡村旅游,融生产、旅游、食品、工艺等为一体,引导经济林产业发展与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深度融合,提高经济林生态产品的综合产值。

3.2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通过招商引资及相关扶持政策,建设一批类型多样、资源节约、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效益良好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前端连接基地和农户,后端连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以创新经营机制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广“塘约经验”,深化“三变改革”。走“村社”一体化模式促进林业产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采取扶持奖励措施,大力培育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基地+农户”等建设模式,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希望得到相关公司的加盟,共同发展经济林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突出精深加工,扶持经营组织创新,推动林产品由“大路产品”向特色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向终端产品发展,逐步延伸农业产业链长度、增强产业链厚度、拓展产业链幅度,推动林业资源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构建存量优化、增量升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3 加强品牌建设、打通拓展销售渠道

毕节市现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15家,Q版上市企业1家。到目前已申请注册特色林产品品牌的涉林企业有大方县“奢香庄园”核桃乳、金维宝刺梨、大方漆器、大方“九龙腾”天麻系列产品,黔西金刺维刺梨系列产品,纳雍县玛瑙红樱桃,威宁县苹果、黄梨、“鹤乡果”核桃乳,赫章“赫章核桃”、“赫之林”核桃乳饮料、“金果缘”核桃工艺品、核桃糖等系列产品,威宁“古彝贡”高原野生红花山茶油等品牌。“威宁苹果”“威宁黄梨”“赫章核桃”“赫章樱桃”“赫章高山红花油茶”等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但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效益低,销售渠道不畅销,市场占有率低[3]。毕节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多种平台掌握市场信息,打通拓展销售渠道,促进林业经济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4 科学规划布局,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毕节市需从实际出发,结合喀斯特山区优势和特点,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林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布局,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品种,严格遵守规模发展优质高效地原则,选择适生高产品种、优化区域布局[4~5]。通过技术培养及传帮带的作用,提高经济林产业的技术管理水平。

3.5 强化多元投资、促进产业稳健长远发展

一是整合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林业产业建设资金支持,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整合林业、发改、农业、水利、畜牧、扶贫、科技、移民等相关资金发展林业产业。二是设立产业基金。设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林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示范园、龙头企业和品牌打造奖励,保险费补贴,科研及技术推广等。三是建立投融资平台。整合林业资产,搭建林业产业投融资平台。经营建设好林业示范园、森林体验、森林康养、森林旅游,切实做好林业产业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四是做好林权抵押贷款服务。在搞好林权主体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林业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森林资源合理流转。加大森林资源评估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银行融资力度。五是做好森林保险。森林保险承担机构要在稳定和扩大保险范围的基础上,设立林业产业发展险种,引导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积极参与保险,减少其投资风险,并做好承保、理赔工作,不断提高林业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6]。金融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猜你喜欢

刺梨经济林毕节市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不同施肥水平对金刺梨生长的影响
My Best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