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的早期下床活动对肾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9-07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
肾部分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肾脏疾病患者的常见方案,虽能缓解患者病情,但具有一定创伤性,不仅会加大患者应激反应,而且还可能影响其康复效果,因此需重视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的展开[1]。当前,快速康复理念已经在肾部分切除患者中得到应用,“早期下床活动”为快速康复理念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快速康复理念下的早期下床活动在肾部分切除患者中的应用资料较为少见。本文将快速康复理念下的早期下床活动应用于肾部分切除患者中,并分析该护理方案对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肾部分切除患者70例,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39~80 岁,平均(53.77±6.40)岁;疾病类型:肾错构瘤16例,肾乳头状腺癌14例,肾嫌色细胞癌4例,梭形细胞癌患者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8~78岁,平均(53.59±6.27)岁;肾错构瘤15例,肾乳头状腺癌14例,肾嫌色细胞癌5例,梭形细胞癌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满足肾部分切除术指征;精神状态正常;语言功能正常;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湘雅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排除标准:并发严重性心脑血管病证,接受其他泌尿系统手术。
方法: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术前客观评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予以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介绍手术知识与配合措施,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术后,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待其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且肛门已排气后,予以流质食品。
同时在上述基础上,观察组展开快速康复理念下的早期下床活动:①根据科室中的人员结构,组建快速康复团队,并且明确团队中各个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②术后6 h,对患者病情状况与恢复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在心电监护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协助其床边站立、平地行走以及床椅转移等,并对患者活动前后的引流情况、导尿情况、生命体征及其疼痛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引流设备留置时长、首次排便时间、尿管留置时长以及首次排气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长、引流设备留置时长、首次排便时间、尿管留置时长及首次排气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快速康复理念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业护理理念,强调于围术期中通过展开各种康复护理措施,在控制手术患者病情状况与应激反应的基础上,防止并发症出现,并且缩短其住院时间,从而促使患者康复[2]。作为快速康复理念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下床活动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住院时长、引流设备留置时长、首次排便时间、尿管留置时长以及首次排气时间等均为评估肾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既往研究表明,受手术影响,肾部分切除患者不宜进行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其吻合口的张力异常增大,从而导致出血情况发生[4]。因此,对于肾部分切除患者,临床多要求术后绝对卧床休息7 d,然而随着近几年手术操作流程的不断完善及缝合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对血管吻合口展开专业缝合,可防止适度活动引起血栓。不仅如此,肾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如果长时间保持卧床状态,可能使其肌肉组织出现退化以及萎缩问题,不仅会使其肺功能状况受损,而且还可能引起静脉血栓或血流瘀滞等问题。而通过早期下床活动,在加快血液循环的基础上,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使其精神状况及时恢复,并且改善胃肠功能状态,通过促进胃肠蠕动,缩短首次排气时间,并且缓解手术应激,在促使患者心肺功能及时恢复的同时,不仅能防止其肺部出现感染问题,而且还能使患者的精神状况进一步改善,使其身心均处于良好状态,有助于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缩短其引流设备留置时长、尿管留置时长以及住院时长[4]。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s,d)
组别 n 住院时长 引流设备留置时长 首次排便时间 尿管留置时长 首次排气时间对照组 35 15.52±3.29 2.92±0.69 4.63±0.95 3.06±0.91 2.99±0.69观察组 35 11.37±3.03 1.51±0.58 3.66±0.92 1.13±0.35 1.92±0.68 t-5.489 2 -9.254 3 -4.339 3 -11.711 0 -6.534 3 P<0.05 <0.05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理念下的早期下床活动可提升肾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值得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