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07
423000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心脏疾病,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后由于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可能会造成静脉回血量难以排出体外,进而诱发一系列血液瘀积,造成血液灌注不足,心脏循环功能障碍等问题[1]。多数心力衰竭会合并心律失常,严重可诱发患者死亡,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猝死率,改善患者康复质量[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3 例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3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男19 例,女13 例;年龄40~79 岁,平均(61.01±3.51)岁;合并左心衰竭14 例,右心衰竭10 例,全心衰竭8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2 例;年龄40~77 岁,平均(61.44±3.70)岁;合并左心衰竭12例,右心衰竭11 例,全心衰竭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全部患者均使用适量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利尿剂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溶栓治疗。
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心肌梗死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以往成功治疗案例,消除患者心理顾虑。加强对患者生活护理和用药护理,使患者能够获得最佳护理体验。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①溶栓护理:对于病情危重患者需要及时开展溶栓治疗,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效果越好,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陪伴患者,保持静脉通路通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抢救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出血倾向。②心理护理: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病情较重,患者常伴有强烈疼痛感和濒死感,因此容易给患者带来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尽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焦虑情绪,舒缓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强患者疾病治疗信心,尽最大限度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急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疾病知识,提升患者疾病管理能力,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饮食计划,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叮嘱患者戒烟限酒,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饱饮食。④一般护理: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指导患者舒适体位,对于建立静脉通道患者需要做好穿刺部位护理,协助患者摆放体位,定时更换体位,并进行肢体被动活动,积极预防压疮相关并发症。⑤环境物理:注意保持适宜室内温湿度,保持环境卫生,注意通风,并进行定期消毒,积极预防院内感染。⑥便秘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便秘,而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用力过度则容易引起心率过快,可加重心律失常症状,因此需要指导患者正确排便方法,对于便秘患者可适当给予通泄药物。⑦出院指导:出院前向患者家属进行积极健康宣教,发放护患联系卡,嘱患者定期回院复查,注意规范用药,保持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射血分数、输出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心功能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n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心射血分数(%) 输出量(L/min)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住院时间(d)试验组 32 63.65±6.98 59.01±11.68 5.98±1.01 50.24±6.03 13.62±2.63对照组 31 59.24±7.85 46.69±10.10 5.11±0.87 44.65±8.01 16.92±2.55 P<0.05 <0.05 <0.05 <0.05 <0.05
结 果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呈现日渐年轻化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由于发病突然,往往事先毫无预警,发病后由于病情变化迅速,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充分做好患者疾病抢救工作,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救治,加强对患者用药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加强对患者饮食护理干预,生活中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加强对患者生活护理,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住院体验,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提升自身疾病管理能力,出院前做好患者健康指导,预防居家期间可能出现不良事件,全面提升患者康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