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

2020-09-07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视网膜糖尿病疾病

441000襄阳爱尔眼科医院,湖北襄阳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生率不断上升,导致人体蛋白质、糖类、脂类出现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基础代谢性疾病。作为一种基础疾病,其发生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也会导致视力问题的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属于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特异性眼底病变,属于多发病,该疾病发病初期,患者难以察觉病变的出现,若没有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同程度的视物变形或视力减退等情况则容易出现,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丧失视力。且该疾病致盲率较高,患病后不仅影响患者视功能,还会对其情绪、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时,由于眼部属于敏感部位,患者会产生不适,且因对眼睛未来的视物情况感到担忧,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不能完全配合治疗,从而影响预后效果。实施有效的持续性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诊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加强DR患者护理干预意义重大[1]。本文重点分析DR 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 收治DR 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 例;年龄43~86 岁,平均(67.2±0.5)岁;病程3~17 个月,平均(8.2±0.4)个月。对照组男23 例,女17例;年龄42~88 岁,平均(67.4±0.3)岁;病程2~18 个月,平均(8.5±0.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做好患者病情监测,并给予基础用药护理及环境护理等。

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当患者发现患有DR后,其视力水平受到影响且病程时间较长,特别是在治疗期间由于显效较慢,因此患者容易产生心理波动,表现为焦虑、担忧等情绪持续性加重。在对患者开展护理时,应注重有效的深度沟通及心理疏导,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尽快拉近护患间心理距离,并通过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摆脱负性情绪并维持情绪平和。同时需耐心解答其相关疑问,特别需强调治疗过程中自我心态调节及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对疗效提升及康复有显著作用,并向其讲解通过深呼吸法或转移注意力法等,来改善负性情绪并缓解心理压力,确保患者能够维持乐观平和心态,并接受治疗。②健康教育:在护理过程中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DR疾病相关知识,例如可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建立健康宣传栏、为患者播放健康宣教视频及面对面讲解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途径,向患者普及DR疾病知识。主要包括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临床治疗措施、预后情况、正确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提高患者对于DR疾病的认知,进而改善其治疗依从性。③生活护理:可与患者一起结合病情和身体功能情况等制定科学生活计划表,主要内容应涵盖患者日常饮食、运动、娱乐和护理等各个方面,对其生活习惯进行合理规划,同时给予患者鼓励和引导,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帮助其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还需使患者了解科学饮食方案对于疾病治疗及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以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表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时间 生理功能 躯体职能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观察组 40 护理前 56.43±2.17 58.24±3.06 52.62±3.01 50.95±6.34 53.36±4.05护理后 82.49±5.72 81.33±5.42 79.58±6.92 84.76±3.94 82.85±7.11对照组 40 护理前 55.19±4.53 57.65±4.37 54.15±3.06 51.19±4.16 55.43±2.01护理后 70.06±3.28 74.18±4.03 70.43±4.22 71.26±4.86 73.43±6.52

表2 两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HAMA HAMD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24.32±5.16 8.12±3.02 22.95±6.37 7.95±2.33对照组 40 23.96±5.17 16.42±3.67 23.14±6.95 16.81±4.03 t 0.692 4.958 0.583 6.042 P 0.172 0.001 0.207 0.000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焦虑及抑郁程度。①SF-36 生活质量表包含生理功能、躯体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五个不同维度,各维度0~10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②以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和抑郁(HAMD)量表对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程度实施测评,其中HAMA 量表中包含14 个条目,HAMD量表中包含17个条目,均为0~4分。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7.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SF-36 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 及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糖尿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已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以蛋白质、脂类、糖类代谢出现异常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患病初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因而大部分患者其病情在不自觉当中不断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将产生微血管瘤、炎性渗出、点状出血和血管舒张等,以视力下降、患者自理生活能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因微血管病变所致,当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时,会改变神经元正常功能与结构,导致其损伤。此病的发生,主要是因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所致,因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主要从心理、饮食、健康、教育、生活、眼部护理等各个方面加强患者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疏导负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并树立康复信心。同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和饮食方案,帮助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向其讲解关于DR疾病治疗、预防相关知识,确保患者可全面了解并掌握DR疾病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进而改善其依从性,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加强患者眼部护理预防相关并发症产生,加强运动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其病情恢复。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证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可帮助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可消除负性情绪,这也为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奠定良好基础[2-4]。实施持续性个体化护理干预有较高的护理针对性,能对患者的治疗全过程进行专业持续的护理。

综上所述,针对DR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视网膜糖尿病疾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