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2020-09-07
100176北京大兴区亦庄医院,北京
颈性眩晕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角度讲,颈性眩晕属“眩晕”范畴,临床气血亏虚型较多。此次研究主要是采取分组对比分析的方式,观察予以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毫火针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 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64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 例。研究组男13 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5±0.7)岁。参照组男17例,女15 例;平均年龄(57.8±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满足《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内容[1]。患者和家属对于此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而且自愿加入到研究中来。
方法:①参照组实施毫火针治疗模式,先选取针刺部位:阿是穴或阳性反应点,其他穴位选大椎穴、风池穴、以及C3~5颈夹脊穴等,并配以百会、肩井、肩髃、血海、脾俞、胃俞、三阴交等。针具选择:选用0.25 mm 毫针。姿势:指导患者保持坐位状态。针刺方法:先用75%酒精常规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点火后将0.25 mm 毫针烧红后快速垂直刺入,速进速出。每天进行1次治疗,共治疗4 周。对于研究组患者落实毫火针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其中毫火针的针刺方法参考参照组,先选取针刺部位,再进行毫火针治疗。加味益气聪明汤药方构成包括:黄芪、葛根各15 g,白术、茯苓、白芍、党参、姜半夏、黄柏各10 g,蔓荆子8 g,升麻、甘草各6 g。以水煎服,1 剂/d,取汁400 mL,分早晚服药。每组患者治疗时间均是每天进行1次毫火针治疗,共治疗4周。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结束治疗后,全部消失眩晕症状或者基本消失,恢复局部功能;②有效:治疗后,良好地改善了眩晕症状、局部功能,可减轻轻微的头晕目眩或头部微微昏沉;③无效:治疗前后无差异。另外,采取眩晕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分值,0~5级分值越高则眩晕症状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眩晕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眩晕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颈性眩晕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以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较为常见。中医将眩晕归属于“目眩”等范畴,认为产生眩晕与人体体虚劳损以及气血亏虚等密切关联,益气活血和祛瘀通络是主要的治疗原则[2]。
火针是古代九针中的“大针”,也称燔针、烧针,它是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它具有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振奋阳气,从而促进经络通畅、调和气血等功效。火针具有止痒止麻、止咳止泻、止痛止挛、祛瘀散结、壮阳补虚、解毒泻火的功效。因此贺普仁称其为“三通”法的温通法。因为贺氏三通需要特殊的针具,结合基层实际,笔者采用黄石玺主任常用的毫火针治疗方法,即用毫针代替贺氏火针用于临床。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针具小而方便、痛苦小、不留瘢痕、起效快,具有针刺与艾灸的共同作用,热能刺激、机械刺激、无菌灼伤刺激三者的结合[3]。毫火针治疗颈椎病的治则是通经活络、祛瘀止痛。取双侧风池穴可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大椎穴可以祛风散寒通络,百会穴益气升阳、清利头目,颈部夹脊穴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肩井、肩髃穴可升清降浊、理气活血、疏通经络,曲池穴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合谷穴可通经活血、镇静安神,配合脾俞穴、胃俞穴及血海可健脾和胃补血。运用毫火针治疗,具有消肿散结、促进炎症吸收,其针刺的热量可以使粘连的肌肉组织得到松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最终使局部组织得到修复。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改善肌肉痉挛以及人体局部微循环,提升脑血管供血,改善头晕症状。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眩晕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眩晕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眩晕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2 4.59±0.26 1.20±0.74参照组 32 4.88±0.63 2.90±0.85 t 0.29 4.38 P<0.05 <0.05
加味益气聪明汤出自《东垣试效方》卷五,主要药物涉及黄芪、葛根、升麻、蔓荆子、芍药、黄柏、法半夏,于基础方上增添补气之四君子汤,发挥气血双补、通调气血、平肝益脑以及清阳上升的效果。方内的党参和黄芪、炙甘草甘温以补脾胃,益中气;葛根、升麻升发清阳,蔓荆子清利头目,三者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白芍平肝敛阴,黄柏苦寒清热泻火,防人参和黄芪之温,茯苓、白术、姜半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以解脾虚生痰生湿。《医方集解》中说: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景岳全书》云:“无虚不作眩”,治疗当以治虚为主,酌兼治标。诸味药物共同应用,协同发挥作用,以降低血脂和改善血液黏稠度,改善脑动脉硬化,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加脑血流供应等。
综上所述,予以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毫火针速刺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口服,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节约就诊时间,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