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2020-09-07邵婧
邵婧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检验科,河南 信阳 464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可引起多系统受累,可产生致病的自身抗体,易造成肾脏等器官广泛损害,对患者健康与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系统性红斑狼疮特点包括免疫复合物沉积、多克隆自身抗体大量产生、B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等,而人体T 淋巴细胞调节B 淋巴细胞异常,T 细胞亚群异常可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2]。目前,关于T 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尚不统一,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相关性的研究较少[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12 月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0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 评分将其分为高度活动组 20 例(SLEDAI 评分≥10 分)、低度活动组 32 例(SLEDAI 评分 5~9 分)与稳定组 28 例(SLEDAI 评分0~4 分);选取同期20 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高度活动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20~76 岁,平均(36.53±9.42)岁;体质量指数19.2~24.7kg/m2,平均(22.53±1.21) kg/m2;病程 1 个月至 6 年,平均(2.64±0.74) 年;SLEDAI 评分 10~15 分,平均(12.42±0.37) 分。低度活动组男 18 例,女 14 例;年龄22~78 岁,平均(36.44±9.50) 岁;体质量指数 18.9~24.9 kg/m2,平均 (22.55±1.24) kg/m2;病程2 个月至7 年,平均(2.72±0.88) 年;SLEDAI评分5~9 分,平均(7.35±0.66) 分。稳定组男15例, 女 13 例; 年龄 22~78 岁, 平均 (36.61±9.47) 岁 ; 体 质 量 指 数 19.1~24.9 kg/m2, 平 均(22.49±1.15) kg/m2;病程 2 个月至 7 年,平均(2.80±0.85) 年 ; SLEDAI 评 分 0~4 分 , 平 均(2.38±0.25) 分。对照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21~77 岁,平均 (36.59±9.47) 岁;体质量指数19.3~24.8 kg/m2,平均(22.47±1.18) kg/m2。四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血常规检查、X 射线检查、支原体培养检查确诊;凝血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者;合并糖尿病、内分泌功能异常、心功能异常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采集2 mL 外周血标本,进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后在实验管内加入100 μL 与空白对照,实验管内标本进行流式细胞仪法, 将藻红蛋白(CD8-PE)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CD4-FITC) 与多甲藻叶绿素蛋白(CD3-Per-CP)加入,在4℃下孵育,时间为30 min。染色后,将2 mL 红细胞裂解液加入实验管与空白对照管,混匀,在室温下进行孵育,时间为15 min,1 500 r/min离心2 次,时间为3 min,将600 μL 的多聚甲醛固定液加入其中并混匀,最终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分析,测定 CD3+CD4+、CD3+CD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双变量Spearman 直线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高度活动组CD3+CD4+低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活动组CD3+CD8+高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 ± s, %)
表1 三组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 ± s, %)
注:†与高度活动组比较,P<0.05。
组别高度活动组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F值P值CD3+CD8+37.34±2.63 35.25±2.39†32.48±1.45†30.33±2.18†42.676 0.000 n 20 32 28 20 CD3+CD4+30.33±2.18 33.28±1.63†39.40±2.99†52.11±1.00†438.197 0.000
2.2 T 淋巴细胞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
经 Spearman 分析发现,CD3+CD4+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r=-0.914,P=0.000);CD3+CD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752,P=0.000)。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对多种器官造成广泛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临床应及时对其进行诊治,以减少预后风险[5-6]。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时,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受到破坏,表现为体液免疫的亢进,引起B 淋巴细胞过度增殖和功能亢进,从而促进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等多种自身抗体大量产生,造成组织损伤,而B 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可能与T 淋巴细胞异常有关[7-8]。人体T 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其趋于平稳,而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CD4+与CD8+亚群水平的异常,因此,CD3+CD4+、CD3+CD8+异常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9]。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度活动组 CD3+CD4+低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CD3+CD8+高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经Spearman 分析发现,CD3+CD4+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CD3+CD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T 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由于CD8+细胞亚群存在显著异质性,疾病活动度较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8+细胞被反抑制性T 细胞取代,其抑制功能无法显示,因此其CD4+细胞的抑制受到阻断,但反抑制性T 细胞可通过直接对Th 细胞发挥作用,通过正向调节促进CD8+细胞含量增长,因此高度活动组CD3+CD8+高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10]。另一方面,由于疾病活动度较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亚群中的抑制诱导T 淋巴细胞降低,T 淋巴细胞无法诱导CD8+细胞抑制B 淋巴细胞,造成患者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多,因此高度活动组CD3+CD4+低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11]。储荟等[12]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组患者外周血中,随着外周Ⅱ型天然淋巴细胞百分比例的增多,CD4+T 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二者呈负相相关,说明T 淋巴细胞异常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相关,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T 淋巴细胞异常表达,CD3+CD4+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CD3+CD8+与其呈正相关,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可辅助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可有效指导临床判断病情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