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藁城区大豆产业和种植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2020-09-07康振宇宋建新郄东翔张泽伟赵君全毛娅楠贾文冬
康振宇,宋建新**,郭 佳,许 宁,王 淼,郄东翔,王 静,张泽伟,王 平,赵君全,李 娜,许 春,毛娅楠,贾文冬
(1.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石家庄 050022;2.河北省特色产业技术指导站,石家庄 050021;3.藁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石家庄 052165;4.河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石家庄 050031)
河北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四个农业”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和《河北省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方案(2019—2022年)》,依托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平台,在全省开展了以“双高”大豆为重点的产业提质增效行动[1]。石家庄市藁城区是河北省大豆生产主产县之一,以麦后夏大豆种植为主。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为进一步摸清藁城区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和农民种植成本效益情况,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专家团队通过座谈和问卷等形式,多次赴藁城区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该区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和种植成本效益情况分析如下:
1 藁城区大豆产业现状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光热资源充足,其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适宜生产出优质大豆[2]。石家庄市藁城区种植大豆历史悠久,近年来,藁城区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广大豆种植技术,同时把大豆纳入良种补贴范围[3],并成立大豆产业发展技术服务组织。如今,大豆已成为当地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主要选择方向之一,带动农民年增收上千万元。
1.1 生产现状
藁城区拥有79.2万亩耕地,其中大豆播种面积35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藁城中东部,尤以兴安镇、廉州镇和张家庄镇种植较多。上世纪90年代藁城区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之后由于产量低、效益差等因素,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自2012年开始,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豆种植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大豆面积发展到25.7万亩,2018年种植面积30万亩,2019年种植面积已近35万亩,占秋粮播种面积的70%,形成了夏粮优质专用小麦、秋粮食用大豆特色鲜明的种植结构,促进了该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1.2 主要种植品种
藁城区大豆种植品种主要有冀豆12、冀豆17和石豆7号等。其中:冀豆12为高蛋白大豆品种,粗蛋白含量46.48%、粗脂肪含量17.07%,具有较强的抗病毒病特性和抗旱性;冀豆17号为高油大豆品种,粗蛋白含量38.00%、粗脂肪含量23.42%,含油量高于进口大豆2至3个百分点;石豆7号为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粗蛋白含量39.16%、粗脂肪含量20.71%。通过推介优质品种及其配套技术,使土地实现更大价值[4],让农民得到更多收益。
1.3 高效种植模式
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传统小麦-玉米常规种植模式,提高粮油作物种植效益。近年来,藁城区开始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集种养结合、高效轮作和绿色高效于一体,克服了传统玉米大豆间套作田间配置不合理、难以机械化、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4]。具有“高产出、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优势,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双赢。该模式2018年在藁城区示范推广500亩,经专家测产玉米产量达到594公斤/亩,大豆产量198公斤/亩。2019年在往年试验示范基础上扩大面积,示范推广5 000亩以上。玉米平均产量500~700公斤/亩,大豆平均产量110~130公斤/亩。相当于在单位面积玉米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多增加了一茬大豆的收入,增加经济效益400~600 元/亩[5]。
该模式坚持玉米-大豆传统间套作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形成了以“选品种、扩间距、缩株距”为核心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6],关键技术如下:
(1)品种选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6],如纪元128、玉单2号、美豫5号等;间作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的早中熟大豆品种如石936、石豆17等。
(2)扩大带宽:采取玉米、大豆2:4种植模式,玉米与大豆宽窄行间套种植,带宽扩至270厘米,玉米种2行(窄行40厘米),大豆种植4行(窄行30厘米),玉米与大豆间距70厘米。
(3)缩小株距:利用播种机调节株距,单粒播种,大豆株距缩至10厘米,株数8 800株/亩;玉米株距缩到14粒,株数3 500株/亩。
(4)减施氮肥:利用播种施肥机对玉米、大豆统筹施肥,按正常玉米需氮量施氮肥,大豆不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5]。
(5)病虫草统防:播后苗前施用96%精异丙甲草铵50~60 毫升/亩,对水30~40 公斤/亩封闭除草,苗后茎叶定向除草,施药时用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隔开施药,以防药害,后期病虫害防治用植保无人机统一飞防。
(6)全程机械化:播种采用2BYFSF-6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施肥播种机一次完成播种施肥;除草采用加装物理隔帘的自走式喷药机封闭、定向除草,病虫害采用植保无人机统一飞防;收获时先收玉米,采用4YZ-2A型玉米收获机,玉米收获后,大豆用普通谷物联合收获机[5]。
2 种植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2.1 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选取藁城区6个种植规模较大的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大豆成本调查的样本户,分别是:藁城区琦未来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北益孝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藁城区旺泽苗木场、藁城区栋梁家庭农场、藁城区五丰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藁城区勉农家庭农场。大豆种植面积均在1 000亩以上,种植模式以玉米-大豆间作为主。此外还选取了藁城区永波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藁城区绿之宝家庭农场作为玉米、小麦成本调查的样本户。
在调查过程中,要求8家被调查合作社分别填写了大豆种植成本调查分析表(见表1)和大豆与玉米、小麦收益调查分析表(见表2),对其各项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填写分析。通过对不同大豆种植合作社生产成本投入情况和种植大豆与玉米、小麦投入成本情况进行分析比较[7],进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2.2 成本收益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对8家(其中大豆6家,玉米和小麦各1家)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6家大豆合作社平均总投入成本为596.7元/亩,其中:地租投入成本286.2元/亩、种子投入成本19.4元/亩、农药化肥投入成本117元/亩、农机具投入成本54元/亩、劳动用工投入成本213元/亩。平均产量为179.2斤/亩,平均销售价格3.66元/公斤,平均收入646.3元/亩左右,纯收益121.5元/亩(见表1)。
选取大豆(藁城区五丰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玉米(藁城区永波种植专业合作社)、小麦(藁城区绿之宝家庭农场)3家合作社进行成本效益比较分析,投入成本分别为520、670和1 160元/亩,收益为728.9、1 152和1 344元/亩,纯收益为208.9、482和184元/亩,投入产出比分别为:0.71、0.58和0.86(见表2)。
从结果分析来看,种植大豆收益相对较低,且与玉米和小麦投入产出相比,大豆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植大豆地租成本和人工费用较高,加上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质成本增加,且大豆产量相对较低[8]。
表1 大豆种植成本调查分析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包含人工成本的话,河北的情况与全国一致,今年大豆种植净利润仍然为负数,农民收益与蔬菜等经济作物相比还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9]。从目前形势看,稳定市场大豆价格和控制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和难度仍然较大,特提出以下产业发展建议:
表2 大豆与小麦、玉米的成本调查分析
3.1 提升种业水平
制定大豆种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充分发挥我省科研机构的品种育繁水平,重点培育高产稳产、优质专用新品种,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大力培育抗倒、抗病、水肥利用效率高、适宜机械化[10]等新品种,满足生产需求;在特优区建设完善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种业销售公司,扩大河北大豆品种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增强河北大豆种业产业的综合水平。
3.2 推广绿色技术
根据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突出技术难题,重点改进研发免耕播种机械,集成机械免耕播种;研发“一喷多防”技术,实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研究机械收获农机农艺配套,推广机械化适时收获技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收入[10];大力推广大豆绿色高质高效模式,提高大豆亩产,基本增效,体质增收。
3.3 完善补贴政策
河北省大豆种植机械化程度偏低,土地和人工成本投入较高,大豆种植成本常年居高不下,和玉米相比收益偏低,豆农种植积极性较弱。种植补贴在农民选择种植大豆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1],应加大补贴力度,增加补贴环节,扩大补贴范围,提高玉米大豆轮作试点补贴标准。
3.4 加强品牌建设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特色,围绕产业链各环节,制定大豆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应抓紧制定包括产地环境检测、投入品选择、统一种植管理和单收单储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确保大豆原料的质量和可追溯。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以质量提升带动品牌发展,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方品牌。产后加工企业应积极注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升河北省大豆产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