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除论文“SCI至上”新形势下中文科技期刊优化策略研究

2020-09-06冯华唐名威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科技

冯华 唐名威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很多优质稿源流向SCI期刊。在破除论文“SCI至上”的新形势下,本文分析了国家政策在引导中文科技期刊发展上的利好性,并以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期刊为例,从单刊精品化发展、提升高水平作者凝聚力、重视期刊评价分级3个角度分享了新形势下中文科技期刊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优化策略;单刊精品化;高水平作者;期刊评价                  中图分类号:G2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5-101-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5.028

本文著录格式:冯华,唐名威.破除论文“SCI至上”新形势下中文科技期刊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0(5):101-103.

導语

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展示窗口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园地,也是重要的科研条件之一,更是引导科研方向的航标。[1]在我国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历史上,中文科技期刊做出了不菲的传播贡献,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科技人员的成果和骄傲,是中国重大科研成果的主阵地,如“曙光”系列计算机的自主研制成功、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等重大成果均是发布在中文科技期刊上的。

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文科技期刊稿件质量出现了大幅下降,且稿源后继动力不足,优质稿源流失严重。近年来,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职称评定、学生毕业、项目申报及评奖评优方面的评价指标较为单一,过分注重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在成果评定中的比重,这导致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学生将优质论文投往SCI期刊。[2]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个怪象:国家花费巨额人力、物力、财力得到的科技产出,却被人们花费高昂的版面费发表在了国外期刊上,而如果我国科研人员想要引用和学习这些文章,还要花费更高昂的费用进行购买,可谓人财两失。此外,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相对滞后。中文科技期刊的自身发展已经落后于中国科技的发展。在建国初期至20世纪末,中文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成果在世界发声的主要途径,中文科技期刊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比较契合。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相较于我国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和专家学者与国际接轨程度的大幅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比较疲软,越来越不能满足科研学者的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扭转上述不利局面。《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相继提出,为中文科技期刊祛除“痼疾”、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1.国家引导措施

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3]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并指出: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发布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4]提出要深刻认识“SCI至上”带来的不良影响,坚决摒弃“以刊评文”,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

国家正在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全面引导国内作者回归。但是,我们也要正确理解破除“SCI至上”的含义。破除“SCI至上”并不是全面否认SCI期刊的学术水平和价值,而是强调要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的综合评价导向;不是否认高质量文章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强调摒弃“以刊评文”,重点评价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我们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质量高于数量。文章质量是反映我国科研水平的首要指标,也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伦理底线。中国科协开展的“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专门强调了不要“以刊评文”,要重视文章本身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在科技前沿的突破和建树、对原始创新的引领作用以及对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贡献,体现了对高质量文章和高质量作者的重视。此外,中国科协近年来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是对以上政策的积极响应和具体诠释。比如,开展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工作、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等,全面建立国内期刊话语权,吸引高质量文章回归国内首发。对于中文科技期刊而言,这是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时机。不以刊评文,各刊则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提升文章质量和期刊影响力是期刊实现领跑的根本途径。

在以上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文科技期刊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单刊精品化发展是提升科技期刊出版市场运营能力的有效途径。精品期刊是对领域特色内容的有效凸显,在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可小觑。

第二,凝聚高水平作者是提升期刊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优秀作者是科技期刊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科研评价体系正逐渐调整,中文科技期刊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为作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三,全面客观的期刊评价标准是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期刊评价方法可发挥学术评价指挥棒的作用。重视期刊评价有助于中文科技期刊提升权威性,从而吸引高水平论文首发。

2.新形势下中文科技期刊的优化策略

本文以北京信通传媒有限公司《大数据》期刊为例,分享新形势下中文科技期刊的优化策略。

2.1推进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化发展

高质量是一流期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根本目标。当前,我国成果首发权主要集中在国外SCI等一流科技期刊,我国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过程中急需培育一批一流的中文科技期刊。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了实现一流期刊建设目标的措施和途径,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统领,提升科技期刊专业管理能力、科技期刊出版市场运营能力、科技期刊国际竞争能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

对于单刊精品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第一,敏锐把握科技前和发展趋势,加强选题策划能力的建设,吸引高水平论文首发。

第二,有意识地培养作者队伍,提高稿源质量。[5-6]比如,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可以积极跟踪国家重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国家重视的方向,一般是较为前沿的技术和研究,编辑部可积极追踪项目进度,并定期向基金项目专家约写稿件。

第三,刊书会联动,打造全方位的学术服务平台,为作者和编委等专家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提升期刊影响力和显示度。

第四,多渠道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吸纳高水平人才。

以《大数据》期刊为例,《大数据》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持“专家办刊”的宗旨,密切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问题,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通过编委推荐等多种方式,主动联系、集聚了众多领域专家,并成功向这些专家约了多篇高质量稿件。在刊书会联动方面,《大数据》积极动员编委专家,策划了“学术中国·大数据”丛书,并充分发挥专家资源,面向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积极策划了多个高水平会议,如“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数据科学家大会”“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等,在为专家提供更广阔交流平臺、提升其学术影响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期刊显示度。除此之外,《大数据》安排编辑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进行高端人才引进,吸纳业务能力强的高学历人才,不断提高编辑团队的专业服务能力,从而为读者、作者、编委等专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2.2提升高水平作者凝聚力

2.2.1服务作者

满足科研人员需求、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是创办科技期刊的初心。得到优质作者的认可,对于一本中文科技期刊来说,是努力的目标。优质作者可以通过其广泛的影响力为期刊赢得更多优质资源。在参考文献[1]中,为了了解我国科研工作者对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态度和支持度,作者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科研人员开展了广泛、全面的调查。最终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我国科研工作者非常乐于能够进一步参与并推动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积极性较高,而且对中文科技期刊的独有优势有清晰的认识,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方向和主要刊载内容也有明确的认知。这对于中文科技期刊吸引高水平作者来说至关重要。除了前边已经提到的培养作者队伍和为作者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为作者服务。

确保作者成果刊登的时效性: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好作者,凝聚优质稿源。科研人员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一般有时效性,作者想将成果尽最快速度见刊,因此,要在筑牢学术诚信和出版伦理底线的基础上加快审稿流程,注重文章的创新性和前沿性,确保作者思想的时效性和影响性。

双语出版:在国内,中文科技期刊具有语言优势,但是在国外,英文期刊有绝对的优势。为了弥补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短板,让更多人看到作者的成果,中文期刊可以考虑双语出版。不能否认,双语出版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这种出版模式兼顾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对作者成果的广泛传播更有利,故而仍有不少期刊采用了这种模式。

2.2.2加强作者成果传播力度

加强作者成果传播力度,提高作者成果显示度,也是服务作者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已经刊登的优质文章,提高其显示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途径,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从纸质期刊获取最新科技动态,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专业App等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在新媒体时代,专注内容和宣传平台的联动,做好宣传平台的建设,依靠科技力量实现科技成果的广泛传播,是提高作者成果显示度的有效途径。

以《大数据》期刊为例,《大数据》期刊创刊于2015年,坚持“专家办刊”“为读者办刊”的初衷,深入报道大数据领域新研究应用成果与发展动态,关键技术、热点的前沿性研究与应用等。同时,编辑部开通了今日头条账户,推送优秀文章。截至2020年3月17日,今日头条关注人数已达到13万人,这对作者而言,也是非常好的成果传播途径,文章经推送后,第一时间将送达十几万人手中。

2.2.3重视期刊评价分级

中文科技期刊要积极参加科技期刊评价,提升期刊权威性。科学合理的评价是科技期刊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中文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主要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定期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重庆维普在线发布的《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等。此外,对中文科技期刊的评价还包括《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

为提高中文科技期刊评价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全国学会同行评议功能(如中国计算机学会每两到三年更新的推荐中文科技期刊目录,得益于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广泛影响,该目录中的A类期刊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认可),分领域发布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形成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强化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因此,积极参与期刊评级工作,提高期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是中文科技期刊优化的一个主要途径。中文科技期刊可通过评价指标,分析在文章约稿时要注重哪些因素,进而提高期刊权威性。目前,《大数据》期刊已经成功入选“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中文科技期刊”等目录。

结语

“科学无国界,技术有专利。科学家有祖国,国际间有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认为,科学家需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科技难题,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在形势利好的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应有意识地进行质量提升。本文以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期刊,分析了在破除“SCI至上”形势下中文科技期刊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基础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天星,武文,任胜利,等.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困境:问卷调查分析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6):667-676.

[2]刘俏亮,田宏志,刘东亮,等.中文科技期刊稿源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学报编辑论丛,2019:31-35.

[3]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R] .北京,2019.

[4]教育部、科技部. 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R].北京,2020.

[5]唐名威,刘华鲁.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集群建设实践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0(2):20-25.

[6]刘华鲁.抢抓机遇,正确把握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的“六大关系”[J].科技与出版,2019(4):41-46.

作者简介:冯华(1989-),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编辑;唐名威(198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主任。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科技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期刊审稿进度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