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记者采访的创新策略
2020-09-06程娟娟
摘 要: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融媒体时代的进步。此背景下,媒介融合的局面被打开,为我国广播电台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也对广播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广播媒体的自身发展并科学合理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广播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是关键所在。本文简要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广播记者新闻采访造成的具体影响,并就在此背景下广播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进行剖析解读。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记者;采访形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5-096-02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5.026
本文著录格式:程娟娟.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记者采访的创新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0(5):96-97.
由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方便快捷性等方面都优于传统媒体,因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发展势头强劲,而传统媒体由于受自身运营机制、播出模式和采编模式制约,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广播媒体想要突破自身壁垒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把握机遇,适时作出转型和改变。对于广播媒体而言,采访活动的改变是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而新闻采访的主体是记者,所以,应该在创新新闻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和采编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既满足当前广播电台自身发展需求,同时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发展要求。
1.媒介融合对于广播记者新闻采访造成的具体影响
1.1采访形式的影响
广播新闻采访在新媒体融合环境下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面对日益丰富的媒体形式后,受访者和新闻记者的采访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全民记者”的新媒体环境下,全民皆可成为新闻传播者,广播记者采访工作逐渐褪去了神秘感,大众也乐于作为受访者接受新闻采访或者直接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种现象为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采访工作也趋于透明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采访工作司空见惯,进而转变了对采访的态度,面对记者的采访由以前的含蓄、避讳转变为包容、开放,更有不少人利用热点新闻素材主动吸引记者采访,这都促使新闻采访活动呈多元化发展。另外,公众日常生活和观念在多种媒体融合背景下都有一定改变,记者的采访形式也不例外。例如,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可以对一些突发性新闻利用平板电脑和手机在线直播,大大提升了热点新闻的时效性,佐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完成采访工作,缩短了新闻采编制作的时间,能有效占据新闻播报的第一现场。[1]
1.2与采访对象沟通方面的影响
当前,新闻采访的沟通形式也在媒介融合形式的发展下发生了变革。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广播行业受到一定冲击。大众逐渐热衷于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传统广播占据新闻主动地位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公众更倾向于自主选择新闻资讯,这一特点致使传统广播行业的观众群体日益缩减。在此背景下,广播记者采访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为有效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切实提升广播媒体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记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对受众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整理,并以受众的意见提升自身的采访方式和制作流程,为采访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如:广播媒体不但可以沿用以往官方热线形式采集受众对新闻的意见反馈,同时也可以对新媒体形式加以利用,对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立受众的反馈渠道,收集整理受众建议或话题等,了解受众真实需求和意见,有利于架設节目组与受众之间沟通桥梁,更利于新闻栏目群众基础的建立与自身稳定发展。[2]
1.3新闻采访速度方面的影响
新闻传播速度的提升是新媒体促进新闻行业发展的最直观的影响,所以,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记者采访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在新媒体技术大力发展之下,在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信息传播速度和受众范围都得到了一定提升。在此背景下,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全民皆可成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所以,新闻传播的背景越复杂,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越需要权威的媒体予以证实和更正。因此,为保障群众对新闻信息内容的获取,避免虚假新闻的传播,广播媒体人在采访和制作时,要在新闻素材获取便捷和采访速度提升基础上,提升节目制作速度和创新力度,以保障受众对真实新闻内容的及时掌握。[3]
2.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
2.1树立采访形式创新的意识
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采访形式的创新需要记者积极树立采访形式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新闻采访质量的提升和节目效果的营造,还必须突破传统新闻采访工作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注重完善和整合自身新闻采访形式、沟通方式和采访速度。记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始终保持向观众传递和呈现真实新闻内容的初心,以此为基础采取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类新闻素材,避免偏听偏信和盲从,要对所用新闻问题理性客观地分析报道,杜绝一切有色眼镜和个人主义色彩的渲染;其次,为确保做出更优质的新闻报道,在进行现场采访和新闻报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传统保守的工作思想和理念要适时更新,避免固守传统形式对自身发展的制衡,灵活机变的调整实际工作,将创新的采访方式运用于采访工作中,进而不断完善采访形式的创新实践;最后,为有效拓展新闻资源的获取渠道,记者应该深入现场,为争取一手新闻素材深入到群众中去,利用新媒体强大的交流互动优势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4]
2.2利用大数据分析落实好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
为有效提高采访质量和效率,广播记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清晰、快速地掌握受访者的相关信息,为采访形式制定更加精准的采访计划。首先,广播记者要具有敏锐的、独特的新闻意识,对于敲定的有价值的新闻主题展开大数据分析,获取大众关注点。例如,为提升广播记者采访能力,通过对媒体各平台留言信息集中的问题进行反复模拟演练,达到采访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利用后台云数据分析受众收听率的波纹图,实时了解听众的关注点及热点,为采访内容积累话题;再次,为确保采访工作顺利开展,采访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广播记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罗列好采访笔记和采访提纲,避免遗漏和失误等问题出现。[5]
2.3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采访沟通
采访沟通能力的提升是采访质量的有力保证。广播记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互动明确采访内容方向,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采访背景了解和采访计划制定等前期工作。借助新媒体技术完成采访信息整理、编辑、发布等工作,提升新闻发布的时效性。另外,为确保采访活动高效性,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可以利用视频、电话、微信等媒介工具展开与第二现场嘉宾的互动采访。再次,在新媒体环境下,为确保新闻采访的深度,在采访现场,记者依旧要注意采访沟通的有效性、及时性和亲切性,进一步提升对采访嘉宾细微心理感受的捕捉能力。另外,采访现场的临场应变能力最考验广播记者的采访沟通能力,这一能力也是直接影响采访环节质量的关键,但临场应变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而成,为了增强采访现场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记者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各种状况应对方法的学习,有利于突破传统采访方式限制,提升对现场临时调整的应变能力。
2.4加强记者队伍建设
优化新闻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离不开广播记者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建设以及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首先,为有效提升广播记者个人专业能力,广播电台应该加大对记者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切实提升记者的专业理论素养,构建岗位培训制度及专业知识学习制度;其次,为促进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对记者进行培训时,要加强对记者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内容结合力度,确保记者能够将所学知识的科学运用,促进其采访能力的提升。例如,通過模拟实际采访流程提高记者采访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采访形式的创新,对于广播电台记者而言,采访专业水平的自我提升还应延续到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加强先进新闻采访知识的业务理论学习,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断总结采访工作经验,进而保障自身采访工作水平的提升和采访形式创新性目的的实现。[6]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广播媒体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为了扩大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必须加强对新闻采访形式的创新,以提升新闻制作的质量。为促进广播媒体长远发展,广播记者必须在加强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基础上积极树立采访形式的创新意识,摒弃传统的新闻采访理念,大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高前期准备工作的质量。并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采访沟通的时效性和质量,以及完成对受众信息反馈的意见收集,提升新闻栏目的互动性,进而确保广播媒体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崔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新闻传播,2018(14):181-182.
[2]杨波.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2(24):62.
[3]赵永琪.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创新对策分析[J].中国报业,2019(02):67-68.
[4]钟穗珊.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5):162,164.
[5]朱蕾.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J].新闻传播,2017(11):70-71.
[6]王向君.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6(2):16-17,20.
作者简介:程娟娟(1980-),女,江苏宿迁人,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