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深度融合中壮大地市级党媒“四力”

2020-09-06格格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兴安四力日报

摘  要:地市级党媒作为地方的重要舆论阵地,在新的媒介形态带来的冲击面前,推荐媒体融合、创新传播形式迫在眉睫。通过报网融合不断发力,探索适应新技术的传播方式与媒介产品,地市级党媒方能彰显传播力、引导力、影晌力、公信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媒体融合;地市级党媒;媒介产品;四力;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4-111-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4.031

本文著录格式:格格. 在深度融合中壮大地市级党媒“四力” ——《兴安日报》社融媒体发展的探索与经验[J].中国传媒科技,2020,04(04):111-112,121.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晌力、公信力”。 近年来,面对新的媒介形态,提升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成为全国新闻战线的重要工作方向。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实践地,作为地方党媒,2019年《兴安日报》社给予增强“四力”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发展融媒体技术、形成全媒体矩阵,生产了一批有筋骨、有温度、有正气的新闻作品和反映百姓关切、社会热点的融媒体产品,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1.强化新媒体平台建设,提升地方党媒传播力

传统媒体如今面临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很多是由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设备所导致的,要解决技术引发的问题,就要从技术层面寻找答案。面对着新媒体发展导致的媒体生态环境变化,强化新媒体平台建设,把握住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实现新闻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地市级党媒要解决的当务之急。2019年,《兴安日报》社依托自身的新闻资源,整合技术条件,着力建设兴安盟融媒体中心,打造“魅力兴安”新媒体平台。通过对北京、河北、广西等地区融媒体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学习,并组织融媒体指挥大屏、录音棚、直导播一体机等硬件设施的采购部署,逐渐构建“魅力兴安”新媒体平台及“魅力兴安”客户端,基本满足自身媒体生产需求。

新媒體时代,平台为先。积极扩展党媒咨询传播渠道,以大众更易于接收的形式传播信息,是地方党媒加快适应新传媒格局的有效方法。通过自办、合办、合作和入驻等方式,目前《兴安日报》社已拥有两报(《兴安日报》蒙、汉文版)、两端(兴安手机报客户端、魅力兴安客户端)、五网(兴安在线、《兴安日报》蒙文网站、兴安党建网、兴安文明网、兴安长安网)、五微(汉文版官方微信微博、蒙文版官方微信微博、生活微信“家在兴安”),同时还注册了官方抖音账号、快手账号,全媒体矩阵初具规模,能够全方位的传递出权威声音。

针对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对内容风格进行差异化运营,打通了大众与媒体之间交流互动的通道,在吸引受众、扩大传播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兴安日报》”微信公众号每天多次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对当日重要资讯、政务信息进行推送;“魅力兴安”客户端在开设“兴安新闻”“权威发布”等新闻栏目外,还关注民生生活,开通了交通查询、社保查询等公共服务快捷渠道。截至去年底,“魅力兴安”自试运行以来近4个月时间发稿共计发稿3249篇(2019年9月12日—2019年12月31日);官方微信共发图文3539篇(2019年1月1日 —2019年12月31日)。

2.完善新媒体采编发流程,提升地方党媒引导力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思想战线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面对着新媒体发展导致的媒体生态环境变化,构建起适应新形式的采编、发布、管理平台,优化人员分工,有利于采编人员扩展视野,深入挖掘社会热点,发挥媒体在地方上的舆论引导作用。

面对客户端、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如何发挥党报的新闻资源优势,尽可能多的覆盖受众群体,扩大媒体引导力效果?《兴安日报》社多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排版制作人员,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打破分工、跨界作战,联合策划制作,积极推进移动优先、数据优先、用户优先,以“中央厨房”建设为龙头、以全媒人才培养为支点、以采编发流程再造为突破,加快媒体融合工作,全力构筑“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全媒体格局。2019年,《兴安日报》社先后进行了水田插秧节、中国手工刺绣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阿尔山国际养生冰雪节等二十余项重点报道。编辑、记者全员上手采写、编辑、制作微信微博图文稿件,文字记者出镜、拍摄,摄影记者当摄像等情况屡见不鲜,在一线的采编实践中,历练水平和能力,使新闻表达更具新意、更接地气、更能打动人。

在媒体的重大报道中,记者编辑骨干人员参与选题从策划到执行的全过程,大力开发音视频产品,实现新闻报道的“先网后报”,可以突破传统报纸的新闻形式和发布时间。目前,《兴安日报》社已经形成了舆论宣传全方位、多维度,报道呈现出了多手段、立体式的特点,短视频、长图、直播、H5等多种手段和报纸、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种媒介平台共同发力,及时将信息送达受众,不断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媒体引导力不断增强。

3.打造直播“现场云”效应,提升地方党媒影响力

技术升级推动下,近年来在线直播行业发展加速,《2019—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已增长至5.04亿人,预计2020年将继续维持上涨趋势。直播平台易于获取、贴近生活、有现场感的特征,使其成为当今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直播活动因其实时性和现场感,与图文新闻、视频新闻相比,可以利用现场的同期声与镜头,实时地展现重要的活动现场,富有情景和细节,更具真实性。

实时传递的声音与画面,也对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没有后期编辑制作的环节,容错率低,播出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同时直播还对硬件设备、网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转型,培养符合直播需求的人才手段,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的地市级党媒激发受众的参与度,进而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围绕直播平台的运用,突破传统传播形式的局限性,挖掘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传播活动,确保了地方党媒持续满足大众需求、放大传播影响。2019年以来,《兴安日报》社把视频、直播作为新的宣传手段和途径,先后进行十四冬火炬传递、中国手工刺绣大会、兴安盟大米推广等二十余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直播报道。在对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的报道中,微信推送的多条信息点击量达到了1万+,现场云直播量达25万余次。7月8日,《兴安日报》社推出“看美丽乡村 庆70华诞”全国大型主题直播,走进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以富有生活感的画面展示了当地的生态发展、种植产业、自然风光,取得了新华社客户端、快手、虎牙等商业平台当天总播放量825万次、新华社“现场云”直播浏览量159万次的成果,对于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市级媒体而言,已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2019年,《兴安日报》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闻单位新媒体品牌(盟市级)”。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影响力受到了较大影响。面对新的媒介形态,地市级党媒不应固守传统、坐以待毙,需及时通过融媒体手段,对传播平台、产品策划进行创新,整合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资源,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晌力、公信力,化挑战为机遇,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作者简介:格格(1974-),女,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兴安四力日报
打了疫苗还感染,为何还要打疫苗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水墨作品
两会党报传播力总榜出炉:浙江问鼎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灵感日报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
提升“四力”夯实党建基础
兴安雪
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