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的智慧公交大脑构建
2020-09-06马芸
马芸
摘 要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更快、网络响应时间更快的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进入全面爆发期,推动大数据、智慧城市、车联网、自动驾驶等信息化发展步入快轨,渗透各个行业及领域。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效缓解有限的道路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之间的矛盾,使出行变得更加安全有序、智能高效、服务优质、便捷畅通、绿色环保。同时,智慧公交大脑将充分发挥公交灵活多变的优势,提升公交品牌形象,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关键词 5G;万物互联;智慧公交大脑
1公交目前现有信息化系统现状
目前,安全方面,公交已成熟运用了GPS系统及4G视频监控系统,对车辆运行轨迹、运行速度、驶员状态及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预警;营运方面,公交已运用了智能调度系统,对车辆实际运行情况及班次间隔进行实时观测,并对车辆实际运营公里进行统计;机务方面,CAN总线系统可对车辆气耗、油耗、电耗等方面进行监测,该系统正在调试,尚未投入使用;数据统计分析方面,公交已运用了ERP系统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对目前公交营运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人工录入,统计分析[1]。
2存在的问题
各个系统数据采集终端不一致,功能单一,且各自为政,数据关联性及综合性融合能力较差,同时,数据采集时效性滞后,导致大数据分析平台无法投入现场实际运用,指导现场营运生产。落后的智能化车载设施设备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之间的矛盾突显。
(1)GPS系统精度较低,信号不准确,经常漂移,与基础GIS地图融合度较低,无法感知道路环境及周边的信息。
(2)4G视频监控系统仅能对驾驶员及车厢内的情况进行监控,无法进行准确的人脸识别,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实时预警,有效监控驾驶员的“四态”,同时,对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依然是通过人工监测,抽样率较低。
(3)智能调度系统发班模式单一,对车辆的监控只能达到对自身运营线路的车辆定位,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线路客流需求;且智能调度系统直线图车辆位置信息不準确,无法看到实时路况信息,现场调度员仍然通过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对车辆进行调度。
(4)大数据分析平台采集数据较滞后,无法获得实时客流OD信息,响应乘客需求,灵活调度车辆,合理规划出行路径,实用性较差。ERP系统大部分数据靠人工录入,数据直接性及准确率较低。
3基于5G的智慧公交大脑构建
网络容量更大、频谱效率更高、覆盖区域更广的5G,网络延迟速度将低于1毫秒,依托高速移动的5G通信技术,我们将步入自动驾驶时代,2025年将全面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车辆智能化技术的提升,全面感知道路运行环境,辅助驾驶员驾驶,将提升驾驶员防御性驾驶能力及主动安全意识,提高公交安全运营系数及服务质量。
3.1 基于5G的智慧公交大脑构建原则
利用智能视频预警、站台客流量监测、车厢满载率预警、行车违章监控等信息化技术加强车辆安全动态监管,同时规范驾驶员操作技术,提高驾驶员主动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事故,为集中运营调度及出行即服务做好基础安全保障措施,基于5G的智慧公交大脑原则是以人为本,响应需求,车路协同,安全运营;对于乘客做到出行即服务,对于驾驶员做到出车即监管。
3.2 基于5G的智慧公交大脑构建技术路线
结合5G发展建设,综合运用各类安全预警系统、车路协同系统、实时客流量监测系统、动态客流OD预测系统、CAN总线系统、Maas服务系统等信息化系统,构建集安全、运营、机务及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公交大脑,同时更新车载智能化设施设备,对于可量化的数据均使用系统自动采集,确保数据的直接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及准确性,加强大数据横向关联性及综合性分析。
3.3 基于5G的智慧公交大脑构建系统
以车辆为基础信息采集单元,全面感知路、站、客、天气及其他交通工具等城市综合信息,利用ADAS系统对静态、动态物体进行辨识、侦测,并结合GIS地图数据,系统的运算与分析,预测拥堵时间,结合车厢内满载率及站台滞留乘客信息及乘客发布的需求信息,规划最佳路线,自组织线路运营;同时,有效排查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加强运行过程中“人、车、线、站、客”的风险管控,预先让驾驶员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提升运营的安全系数及服务质量。
建立与ADAS信息互通及反馈的智慧公交指挥大脑,对系统故障及应急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响应。基于车联网为通信管理平台,人与车协同、车与车协同、车与路协同,信息实时交互,依托车载ADAS系统自组织营运生产,实现智慧公交应急指挥大脑构建。
4结束语
5G+新基建,更全面的信息感知,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必将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以先进的安全监管技术为基础,优化考核分配机制体制,依托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创新运营服务方式,为公交企业数字化转型及精细化管理赋能。
参考文献
[1] 宋柯,周辰扬.5G技术发展对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科技时代,2019 (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