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校园教育建筑设计之浅见

2020-09-06廖劲舟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3期

摘 要 对于现代教育建筑而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与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维护建筑功能与教学秩序之间的协调性,建筑造型与艺术风格之间的统一性,以充分展现出其文化内涵。本文从现代校园教育管理理念出发,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与要点。

关键词 现代校园;教育建筑;功能与造型

引言

学校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建筑设计风格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需要融合时代气息、精神风貌以及人文内涵等多种要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思想意识与价值理念被注入到校园建筑的设计中,校园建筑的功能需求与建设标准也不断趋于多元化[1]。

1學校建筑与环境和谐融合

在从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确了建筑设计与环境相协调性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本前提,从而得到了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以充分体现出其内在价值与表现力。建筑体与所处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全面了解各项环境要素,并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判断,从根本上保障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之间的协调性。校园空间的景观部分是学生认知自然、社会与艺术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校园空间的多元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观念,借助层次分明的校园景观建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校园建筑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学校学习的阶段也是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建立健全自身人格,丰富自身文化涵养的重要阶段[2]。因此在现代校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在确定出初步建设思路以后,需要结合学校位置与环境关系等具体情况,对设计方案做出适当调整,通常情况下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学校中心广场应处于核心位置,需要设置专属的休闲区域,专题场所具备典型特征。在明确功能主导与理性秩序以后,还应该确保校园内部建筑分布有序、功能突出,充分展现出活泼、包容的时代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实现艺术与文化价值的升华。教学区域在整个校园建筑群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不仅需要注重教学实用性与科学性、教学管理的便利性等因素,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与其他成长因素。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与餐厅等建筑是师生日常学习、休息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都应该为相对独立的开放式建筑,同时,各建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性[3]。

2建筑功能与教学秩序的协调相宜

建筑形式服务于其内在功能,在此情况下,对功能区进行合理设计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现代校园建筑主要以建设宁静、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学空间为主要目标,因此,校园建筑需要具备以下基本功能:一是需要围绕学生群体,提供教学所需要的全部物质条件;二是切实满足师生的生活空间需求;三是需要不断增强校园环境的人文与艺术属性,渲染浓厚的文化教学氛围。教学区域是学校师生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主要区域,尤其对于学生而言,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建立健全自身品格,因此在教学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空间对应的功能需求,落实到空间面积、空气对流等具体参数中。教学区一般包含教学楼、试验实训楼、体育馆、艺术教育中心、图书馆等多个区域,教学楼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普通教师、多媒体教室以及休闲区域等部分,在城市发展水平居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城市中,多媒体教室是教学区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形势发展的教学作用的不断突出,大教室也是学校建筑空间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且使用频率相对较高[4]。

教学空间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与氛围。因此,在对教室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好教室形状与尺寸的合理数值,确保最前排与最后排学生距离黑板的距离都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需要结合使用对象的其他需求对空间布置与尺寸进行适当调整,一般而言,教室实际的设计长度不能超出一定值,否则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一定的干扰,引发注意力分散以及视觉疲劳等不良现象,同时也会给教师造成额外的负担。其次,教室的多媒体使用情况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大教室的空间面积普遍较大,因此不能将墙体装饰得过于平滑,否则在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反射混声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克服上述现象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大教室中通过会使用具备吸音效果的材料进行装饰,以排除外在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干扰。对于语音教室的建设而言,则由其需要打造安静、轻松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室对于光影、色彩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外界环境的采光条件。走廊、过道是学生的集中课余活动场所,在天气不好或者学生有更换教室的需求时,会有大批量的学生在此空间区域频繁走动与停留,在此情况下,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在严格遵循相关设计规范与要求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增加过道与走廊的容积,并在基础上打造更具创造力的教学环境,增加校园空间的通透感,进而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活动平台。教学楼的通风与采光设计也是校园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都会优先考虑自然通风与采光,并立足于实际的地理位置,对走廊走向、窗户面积等进行合理设计。教学自然通风也不是追求窗户面积的最大化,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还会导致教室的吸光强度增加,即使加设窗帘进行阻挡,则会导致室内光线强度大幅降低,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因此,在对教室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两部分的设计要求,确保室内的采光环境可以满足实际需求。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学区域与休息区域应该是相互独立的,至于学习区域与宿舍区域结合部分的建筑,则应该优先考虑方便、快捷与及节能的穿过式建筑类型,不仅可以协调单座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活动区间,丰富其课余活动[5]。

3造型的丰富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

艺术美感不仅可以给予人以愉悦、放松的心情,也可以鼓舞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筑的文化内涵是建立在建筑内部空间知觉体验与造型艺术上的,校园是塑造学生身心的重要场所,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则更加深刻,因此,为了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设计与建设艺术形象与内在涵养并存的教育建筑。历史文化、环境建设与教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重要代表,在单体建筑造型及空间设计是校园环境的艺术表现,在教育建筑设计过程,始终追求简洁、稳重、典雅的建筑效果,注重与周边环境与建筑的协调性,以充分体现出教育建筑的艺术性、文化品位与时代感等内在涵养[6]。

4关于现代校园教育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

①在打造新的校园建筑或与校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校园的艺术与文化价值融合在里面,不断提升校园环境的品质,切实发挥出校园环境应有的价值;②根据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参考教育规律社会心理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等理论知识,结合现代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基本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打造符合教学需求、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空间环境,并适当地追求建筑设计的创造性;③相较于一般的城市建筑规划而言,教育建筑不需要考虑社会政治因素,不停留在单体建筑的一般水准,是具备明确的建设目的、功能与特色的综合设计。在校园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协调性。④校园规划设计需要深入贯彻与落实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前提下,做好对未来发展的设计规划,在环保理念的有效指导下,促进生态的健康稳定发展,维护好自然的生态平衡。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建筑区别于一般的城市规划,在设计过程中,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文化底蕴进行整体性设计,维护人、建筑以及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不断丰富校园的文化价值与底蕴,提升校园建筑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应该围绕学生群体,遵守现代教育模式提出的要求,打造促进教育教学与生活的校园空间。此外,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维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断完善软硬件教学设备,多元化发展学校生态环境,打造良好的学习交流场所。

参考文献

[1] 顾涛.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积淀思考[J].广西城战建设,2011(12):81.

[2] 鄭启皓,黄劲.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图书馆[J].建筑学报,2013(1):57-60.

[3] 王蓓.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的新走向[J].安徽建筑,2011(5):36-37.

[4] 郝俊文.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6(14):22-23.

[5] 王新.教育建筑设计探索[J].山西建筑,2007(17):38-39.

[6] 顾涛.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06,(12):26.

作者简介

廖劲舟(1984-),男,湖南长沙人;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现就职单位:长沙市天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