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海县优质中晚粳稻田组合安全用药模式研究

2020-09-06陈小龙史明武王冬兰程金金张志勇刘贤金余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安全生产

陈小龙 史明武 王冬兰 程金金 张志勇 刘贤金 余向阳

摘要针对江苏省沿淮苏北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建立规范化组合用药模式,在东海县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安全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达到了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安全用药方案在鸭舌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防控效果上,综合表现均优于常规用药方案,且较常规用药方案农药施用量减少一次,能有效保护稻田生态安全和降低稻米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关键词优质粳稻;安全生产;组合用药;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8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0)15-014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5.04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Pesticide Safety Strategy in Japonica Rice Fields at Donghai, Jiangsu Province

CHEN Xiaolong1,SHI Mingwu2,WANG  Donglan1  et al

(1.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of Jiangsu Province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Nanjing,Jiangsu 210014; 2. Donghai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Donghai,Jiangsu  222300)

AbstractA standardized test combin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occurrence of pests and diseases in the ricegrowing area along the Huaih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A demonstr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in Donghai Coun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new proposal and the conventional proposal achieved the goal of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pests and diseases. But the new proposal wa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ones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of the ragweed, rice leaf roller, planthopper and sheath blight, and the amount of pesticide was less than the conventional scheme. In generally new proposal coul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cological safety of rice field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excessive pesticide residues in rice.

Key wordsHigh quality japonica rice;Safe production;Combination pesticide;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BE2016367);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CX(18)2023]。

作者简介陈小龙(1988—),女,安徽六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通信作者,研究员,博士,从事植物保护研究。

收稿日期2019-11-26;修回日期2019-12-12

我国水稻产业注重品种的优质安全,但由于江苏稻区病虫害发生危害种类多,主要病虫害包括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恶苗病、黑条矮缩病、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等10多种[1],农户为减少病虫害发生而频繁多次使用化学农药。據统计,江苏省水稻种植全生育期药剂防治为10(中等偏轻发生年份)~12次(中等偏重发生年份)[2],不仅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加剧病虫草害的抗药性,更容易造成稻谷产品的农药残留风险,进而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

刘贤金等[2]针对江苏不同稻作生态区,结合水稻品种特性和技术水平,制定了沿江和苏南地区“3X+2Y+1Z” 和沿淮、苏北地区 “3X+1Y+1Z” 组合用药模式。其中 “X” 是针对种传病害及秧田灰飞虱等的种苗和稻田草害处理,“Y” 是移栽后到孕穗期针对纹枯病及 “两迁害虫” 等的组合处理,“Z” 是穗期稻瘟病等的总体防治组合处理,前面的数字分别为该阶段处置的次数。主要核心为用药关口前移,齐穗后零用,用药低残留三大策略,用以防控病虫害,保障水稻安全。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播种面积达15.929万hm2,产量达7 087.5 kg/hm2,粮食产量连续7年超过100万t。东海县注重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与安全综合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70%以上[3],为江苏优质中晚粳稻生产主产区。秉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与安全综合发展理念,引进全程过程管控“3X+1Y+1Z” 组合用药模式,笔者对该方法在东海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及生态安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指导东海县科学合理用药,确保东海县粮食安全。

1材料与方法

1.1示范区概况

田间试验示范于2016年5—10月在东海县石榴街道蒲汪村中实施,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pH 7.3,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品种为连粳11号,播种量为60 kg/hm2,5月26日播种,6月24日移栽。水稻移栽方式为机插秧,肥水管理水平中等。试验期间无恶劣天气出现。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5个重复,“3X+1Y+1Z”安全用药方案示范区和大户自防区(常规用药),面积均为0.33 hm2,对照(空白)为0.067 hm2。不同处理区除农药使用外(具体用药方案见表1),其他田间管理均相同。每次药后调查1次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效,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4]。

1.3评价方法

1.3.1杂草防治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东海县有代表性的杂草稗草、千金子、鸭舌草进行调查。在杂草生长量最大时(药后30~40 d),采取5点或“Z”字型取样法,每小区取5或9个点,每点至少0.25 m2,去根取出,统计残存杂草株数和鲜重。

药效计算方法:

株防效=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区杂草株数对照区杂草株数×100%

鲜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鲜草重(g)-处理区杂草鲜草重(g)对照区杂草鲜草重(g)×100%

1.3.2稻纵卷叶螟防效评价方法。

在稻纵卷叶螟危害症状稳定后,每小区5点取样共调查50丛稻,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有虫率[5]。

药效计算方法:

1.3.3稻飞虱防效评价方法。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第14和21天调查防治效果,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20蔸,计数稻飞虱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6]。

药效计算方法:

1.3.4纹枯病防效评价方法。基数调查:第一次施药之前。药效调查:在每次施药后14和21 d调查防治效果。

采取定点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20丛,共100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分级标准[7-8]:0级.全株无病;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一叶片);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为对照区药前,CK1为对照区药后;PT0为处理区药前,PT为处理区药后。

1.3.5水稻安全性评价。

每次施药后调查各处理稻田蜘蛛、隐翅虫等天敌数量,评价其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安全性。

1.3.6经济效益评价。

比较该试验示范技术与当地常规用药方法的用药成本(用药次数、用工成本、药剂使用成本)和水稻产量(实际测产结果),统计其节本增效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杂草防治效果

通过对各小区的杂草数目与杂草鲜重的显著性分析,示范田、常规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田差异显著,但通过对株防效与鲜重防效计算,在防治鸭舌草水平上,示范田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用药(表2)。

2.2稻纵卷叶螟防效

在稻纵卷叶螟危害症状稳定后,每小区5点取样共查50丛稻,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有虫率。结果见表3。通过对稻纵卷叶率以及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示范田的卷叶率显著小于常规田与对照田,示范田的平均防治效果达49.4%,显著优于常规田。

2.3稻飛虱防效

通过对稻飞虱在第14天与第21天的虫口减退率与校正防效比较,安全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对稻飞

虱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安全用药比常规用药持效期更长。安全用药在第21天时校正防效为78%,而常规用药在21 d时校正防效下降到35%。因此,在稻飞虱防治水平上,采用安全用药的效果比常规用药的效果好(表4)。

2.4纹枯病防效

按照“1.3.5”纹枯病的防效评价方法,分别对14和21 d的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规范用药与常规用药相比对照田病情指数均较小,且并无显著差异。但规范用药的防治效果达75%,且防治持续时间长,而常规用药防治效果最高为33%,且随时间增加防效降低。因此在纹枯病防治水平上,采用规范用药的效果比常规用药的效果好(表5)。

2.5其他病虫害防效

东海县2016年病害中稻曲病与稻瘟病发生轻,在试验田块中均未发现明显稻曲病与稻瘟病危害特征,虫害中二化螟也未发生,未发现相对应的枯心(白穗),因此在稻曲病与稻瘟病以及二化螟3项指标上无法评判示范用药与常规用药的优异。

2.6水稻安全性评价

每次施药后调查各处理稻田蜘蛛、隐翅虫等天敌数量,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示范田药剂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常规田药剂的影响相似,且田间无药害现象。

2.7经济效益评价

比较该示范技术与当地常规用药方法的用药成本(用药次数、用工成本、药剂使用成本)和水稻产量(实际测产结果),统计其节本增效效果。由表7可知,安全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安全用药方案的理论增产率和实际增产率略高于常规方案[9]。实际产量比常规用药增产约190.5 kg/hm2,在其他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能增加收入525元/hm2左右。

3结论与讨论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提出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10]。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由追求数量安全的基础上逐步走向质量安全的道路[11]。因此目前以防治病虫害、增加产量为目标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的需求,对不同稻作生态区,结合水稻品种特性和技术水平,制定适合的组合用药模式是生产优质安全绿色水稻的主要管控措施。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安全生产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