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星发射加注分队:一群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2020-09-06安普忠王玉磊田野

雷锋 2020年8期
关键词:氧化剂推进剂助推器

安普忠 王玉磊 田野

火箭常规推进剂易燃、易爆、毒性极大,脾气犹如“魔鬼”一般,喜怒无常,极不好惹,令人望而生畏,谈之色变。

而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却有一群专门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他们住的离塔架最近,离危险最近,他们就是卫星加注分队的队员们。

走进该中心西昌发射场,笔者远远地看到,这群鲜为媒体关注的人,依旧专注地埋头工作,正为下次发射精心地准备着。

装载火箭常规推进剂的火车专列旁,火箭常规氧化剂加注系统岗位主操作手周习震,正熟练地进行加注管道对接,准备实施燃料转运工作。

“燃料加注,极其危险。燃料泄出,比加注危险百倍。”有着7年党龄、在加注岗位上干了10年的周习震,边工作边讲述起几天前一次惊心动魄的泄出任务。

6月15日晚,举世瞩目的北斗三号最后1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因运载火箭发现产品技术问题推迟发射,已经加注的近400吨火箭常规推进剂必须安全泄出。

危急时刻,加注分队党支部连续3天反复研究推进剂泄出技术难点,分析近500个阀门、1600米管道等设备设施状态,组织8次泄出演练,把泄出方案细化到分钟级,精确到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口令,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点,并组成党员突击队扛起重任。

“我是党员又是业务骨干,不去打开第一道球阀,我不放心,更不安心!”6月19日8时许,泄出氧化剂四氧化二氮的攻坚战率先打响,周习震第一个上塔实施前端操作,与江一帆一起担当“尖刀”,迎难而上。

他们负责打开4个助推器以及火箭一级、二级加注活门与加注管路连接的第一道球阀,总共6个,分布在塔架的2层、3层和6层。此时的周习震,既担心火箭贮箱压力大打不开加注阀门,更担心阀门打开了却收不住燃料泄出的流量,巨大的压差极容易冲破管路,造成剧毒燃料泄漏,导致设备损害和人员伤亡。

“开始Ⅱ、Ⅳ助推器氧化剂泄出!”听到指挥员王耀萱的调度口令,周习震双手紧紧握住加注阀门控制扳手,使出最大力气稳住扳手缓缓地向顺时针方向旋转30度,随后附身用耳朵紧贴着管道静静地听氧化剂流动的声音。40多分钟后,发射场确认Ⅱ、Ⅳ助推器氧化剂泄出完毕后,周习震和队友又立即开始实施Ⅰ、Ⅲ助推器氧化剂泄出……

从9时一直工作到15时,党员突击队顺利完成第一天的氧化剂泄出工作。

6月20日一大早,燃烧剂泄出工作开始,党员突击队再次出动,顺利打开塔上第一道球阀。突然,意外情况出现——本该继续上升的填充量却慢慢停了下来。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旦出现泄漏或者积压导致软管爆裂,后果不堪设想!

老党员史军龙在塔上前端顶住压力,稳稳地把住扳手将球阀又开大了几度,管路中的燃烧剂这才慢慢开始流动,6个多小时后,燃烧剂泄出工作顺利完成。

从1992年“澳星保卫战”成功泄出400多吨火箭推进剂,到1997年风云二号02星任务成功组织低温推进剂泄出,并再次实施加注发射……加注分队多次临危受命,应急抢险,次次取得圆满成功。

“组织强则團队强。”连续两天盯在现场的加注分队党支部副书记谢威说,“我们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也是每次任务万无一失的强有力保证。”

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西昌发生5.1级地震。而距离震中仅50余公里的2号发射塔架,正在进行北斗三号发射任务常规推进剂加注。

此时,控制间里其他人员都已撤离,只剩下指挥员王甲、加控台操作手康新国、系统工程师甘露。尽管震感强烈,他们仍稳稳地坐在加控台前,仔细观察各项数据。

当时,康新国、甘露,还有第一时间“逆行”跑进洞库察看的周习震、穿梭在悬空廊桥巡视管路的张全宇,无一例外,都是中共党员。

自今年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加注分队岗位人员不足平常三分之一。党支部叫响“让党旗在航天发射一线、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的口号,合理调配人员分工,严慎细实安排好各系统每一天的工作,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支委把关、每个系统都有骨干负责、每个点号都有党员驻守,确保发射加注任务和疫情防控都做到万无一失。

6月23日,伴随着轰鸣巨响,重新加注燃料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飞向太空,为北斗发射任务画上一个圆满句号:44次发射取得100%成功。

猜你喜欢

氧化剂推进剂助推器
常用氧化剂及还原剂在印染中的应用进展
跟踪导练(2)
“氧化剂与还原剂”知识解读
熟悉优先原理 迅速准确解题
高能复合固体推进剂研究进展的探析
透视奇妙的火箭
我国“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KNSB推进剂最佳配比研究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