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纪实性与审美化分析

2020-09-06李光磊

传媒论坛 2020年13期

李光磊

摘 要:我国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之后,纪录片的发展被推向了新的高潮。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慢慢向专业化、商业化发展,《大明宫》等纪录片的出现象征着中国纪录片走进了“大片时代”。在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娱乐节目与影视创作成为时代新潮,在国内占据着主流位置。纪录片也是影视创作中一种,但是内容相比于一般的影视作品而言,真实性更为强烈,对社会的影响也比较大。纪录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其创作要讲究纪实性和审美化,本研究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纪录片的发展要点。

关键词:中国纪录片;创作分析;纪实性;审美化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3-0-02

一、引言

就目前而言,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纪录片大部分是以历史人文为题材进行创作,很少出现有影响力的现实题材纪录片,这一点不管是纪录片还是纪录电影都极为相似。纪录片的重点在于真实,但是这并非完全真实,因为在拍摄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没办法做到全方面的还原,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拍摄达到一个好的效果,给予观众一种美的享受。

二、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纪实性与审美化的必要性

纪录片是以历史事件或者是现在真实發生过的事情作为原型,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纪录片的创作,一方面是让观众能够了解到我国的一些历史事件或者是具有意义的生活事件,真实地事件更能够触动观众的心,使观众通过回顾过去获得心灵的洗涤,从而展望未来。纪录片不是单纯的用摄像头记录,还需要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加工,增强纪录片的美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例如这一次新冠病毒引起的全国性疫情,全国人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记录这一场疫情的过程,逆行天使医护人员的大无畏精神、国家领导人的有效管理、全国人民的上下一心,为抗击疫情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纪录片的纪实性,在拍摄过程中远近景的交换、配乐、旁白,加上只做效果,使整个纪录片更具有美感,更加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给予人们警示。

三、中国纪录片的创作经验

纪录片记录历史,见证中国发展的历程,按照时间来算,纪录片就好比一本厚重的书籍,记录着中国历史上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大事件,让观众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细品事件的前因后果,获得更多的思考[2]。一个时代的兴衰取决于民族精神层面的发展,想要健康的发展就要不断地维护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可以将某种精神寄托于一种象征标志,比如名人名言、民风民俗、受难日等。早期的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切入点是以民族自豪感、国家意志和历史记忆以及整体仪式,作品以权威的形象解说进行总结与概括,以表白得到形式衬托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时代在发展,中国纪录片的创作也在变化,从朴实无华的黑白影视与解说到利用高科技重现历史景象进行解说,有了色彩,提升了审美。纪录片《大明宫》以大唐帝国权力为大明宫的指导线,阐述了大唐的兴衰历史,分析大唐盛世的诞生背景,揭露了大唐衰败的根源,引人深思,并能给后人治国借鉴更多的经验[3]。在这个纪录片中,一改以往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运用了动画技术提高了纪录片的观赏性,改变了纪录片以往“深刻却不好看”的形象。《大明宫》获得了纪录片的突破,提高了可视性,利用电脑技术结合写实的展现手法,为中国纪录片开拓了创新的纪录片创作手法。

四、纪录片创作的纪实性

纪录片所表现的内容并非全都是真是事件,里面的内容会利用高科技技术以及人物表现形式进行一定的改变[4]。纪实性是纪录片最明显的一个特点,但是,有的事件因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拍摄到真实的场景,只能在尽可能保持原素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利用拍摄技巧和现代信息技术,将事件完整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能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受到启迪。

(一)现实题材是纪录片的创作主体

纪录片存在的意义就是其能够真实的记录历史事件并客观的阐述,具有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但不能一味的沉浸在过去,也不能以当下的标准去评判,而是通过这些时间引发思考,将其作为今后的发展的一种借鉴。纵观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创造作品,能够取得成功的作品均是历史人文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逐渐淡化。在娱乐至上的趋势影响下,在各个平台上传播的纪录片虽然多,但是能让观众回味无穷的作品甚少。

各大娱乐项目纷纷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纪录片创作也遇到了瓶颈,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线。但是纪录片最重要的还是真实,要与现实相结合,真能够真正的引发人们的思考,从中做出一些改变,例如现在的“武汉抗疫”事件就是很好的现实题材,疫情爆发事件让群众看到了无数人民英雄,其大无畏精神令人致敬;抗疫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实力;2020年的春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本应阖家团聚的日子里,有很多人只能隔着屏幕互道新年快乐,这个场景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现在全世界都陷入了这场疫情战役中,给了人们一个大大的警告,不要吃野味,人类与动物应和平共处。以当下发生的重大事件为题材,时事热点能够为纪录片增强共鸣,令人记忆深刻,纪录片的意义得到更好地体现[5]。

(二)纪实性而非绝对真实

人们会疑惑纪录片与新闻报道的区别,认为这两者都是在记录真实事件,但是新闻报道具有实时性,绝对真实,而纪录片只是以实际事件作为原型,有的场景会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是后期因为人为干扰,不能够完全还原出当时的场景,只能采用镜头远近交换、语言描述、信息技术处理等方式来尽可能的还原出当时的场景,同时保证纪录片的完整性,这既是纪录片的纪实性,有真实存在的元素,但是也有一些创作元素,并非绝对真实,只是让观众看起来真实。而且纪录片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失去其中的意义。

五、纪录片创作审美化

审美是人类看待世界的一种观念,审美与感官密不可分。纪录片创作更加注重内容的“可视化”,比如《大明宫》作品的创作就是利用高科技结合历史事件进行展示的。想要得到更高的接受度,只有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纪录片审美化既要求作品的展现手法通俗易懂,其作品内容的色彩整体搭配在符合纪实性的同时要注重色彩的饱和度要在人们的可接受范围内[6]。

(一)题材的选择

不同的题材适合不同的表现手法,历史、人文题材,各有各的特点。历史题材主要是跨越时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个题材也成为中国纪录片主流之一。《故宫》等高额投资的作品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标志着中国纪录片进入了“大片时代”。人文题材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囊括了人文地理和社会文化类题材。这类题材强调艺术性,比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医》等作品极具代表性,也都是好的题材。

(二)表现手法

审美化主要根据所选题材结合当下大众的眼光进行创作,其表现手法要精而简,越简单的事物越迷人,纪录片完全可以利用当下大众的这个什么特点进行创作。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运用了最朴素的表现手法,以顺序切换镜头,再加入一些旁白进行描述,将各地的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美食的滋味用语言描述与画面结合的方式完美的展现出来,特别是美食的特写总是让人食欲大增。《舌尖上的中国》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内容令人念念不忘,其中的每个镜头的特写都符合当代人的审美[7]。

六、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要更加注重纪实性与审美化。注重纪实性才能更好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创作审美化才能更好地让大众接受,作品“可视化”增强了,观众才会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陈文耀.纪录片创作中的伦理意识[J].赤子(上中旬),2015(07):63.

[2]崔军.当前中国大型纪录片创作经验与问题[J].当代电视,2019, 370(02):72-76.

[3]彭国华,陈红娟.以纪录片《圆明园》与《大明宫》试论”动画纪录片”[J].时代文学,2011(23):221.

[4]刘培.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纪实性与审美化[J].电视研究, 2014:75-77.

[5]孙桂杰.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者的价值观研究[J].现代视听, 2011(08):63-66.

[6]刘洁.纪录片审美与创作探析[J].电影文学,2014(02):122-123.

[7]朱文婷.中国当代电视纪录片的叙事与文化表征[J].蚌埠学院学报,2018,37(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