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地方风俗绘画表现——以金秀瑶族黄泥鼓舞为案

2020-09-06曾令权

参花(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泥瑶族族群

摘要:绘画不仅记录着人们生活生产的事件,同时还传达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为以绘画形式对地方风俗活动进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在金秀瑶族族群文化视角下以绘画表现方式展开研究,以黄泥鼓舞为切入点,以金秀瑶族黄泥鼓舞为案,探究该风俗与绘画表现之间的可行性。

关键词:地方风俗 黄泥鼓舞 绘画表现

金秀黄泥鼓舞这一地方风俗涉及美学、文学、音乐学、舞蹈学、体育运动等,各界人士都较为完整、系统地从各自专业角度做了相关研究且有一定成果。那么从绘画的视角出发,重新去思考黄泥鼓舞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学价值,是不是能够给其注入新的元素?在绘画实践前,需要对黄泥鼓舞进行剖析,为绘画表现厘清思路,同时也为采取什么样的绘画元素、方式和手法来展现黄泥鼓舞的内核做好铺垫。

民族民间风俗习惯,是人民生存环境、生产生活、发展进程、风俗节庆、文化传统的活化石,是族群之间沟通交流与团结协作的桥梁,它的形式展现了地方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金秀黄泥鼓舞也是如此,黄泥鼓舞的产生是源于瑶族的生活和对祖先的崇拜。通过舞蹈形式表达对祖先崇拜和祈求神灵保佑,也体现其依靠生产生活实践体验,创造了与瑶族迁徙历史和生活劳作息息相关的舞蹈。艺术化展现瑶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实践,用身体动态性表达其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信仰、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内容。彰显了瑶族族群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与绘画艺术的审美和追求是相契合的。

一、黄泥鼓舞绘画研究价值

绘画艺术的价值体现在审美和教育,即美育上。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绘画作品的介入。绘画作品所涵盖的层面可以简单概括为绘画形象和绘画精神,在构建绘画作品时,除了明确绘画实践的理论指导,还必须对作为绘画元素的黄泥鼓舞做整理,明确其外在的形态特征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核该如何体现在作品当中。

不论从表現形式还是表现内容上,黄泥鼓舞都是一部系统的艺术瑰宝。黄泥鼓舞是瑶族情感表达的直接方式,它的审美是完全按照瑶族的审美标准、审美风尚而创造的艺术形态,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很高。其蕴含的丰富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

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从理论价值角度去研究黄泥鼓舞,其是舞蹈学与美学结合的产物,既是族群文化又是社会学的内容。如何运用绘画表现其蕴含的美学、舞蹈学、社会学的联系,突出其文化特征,以丰富黄泥鼓舞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从现实角度去论证,现实能够体现瑶族发展的历史和变迁,反映瑶族同胞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黄泥鼓舞是瑶族舞蹈审美的重要依据,是综合科研的现实母体。通过绘画表现舞蹈审美的族群文化的视角审视,拓宽舞蹈相关人员的文化领域;从历史角度去深挖,构建瑶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黄泥鼓舞。根植于瑶族所生存的时空中,蕴含着瑶族人民生活和行为方式,是外在的物质形态与内在的精神形态的融合。这些特性是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内在稳定元素,是瑶族文化内核的基因和根源,与人民的生活生产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并且已经渗透到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角度去剖析,一是瑶族族群人际关系的直接体现。瑶族舞蹈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二是透过舞蹈反映瑶族同胞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的一篇叙事诗,社会影响力广泛、辐射力度深远。三是族群间多种文化交融的结晶,彰显和传承着瑶族的文化传统。这些都为研究瑶族传统舞蹈、美学、文学等艺术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二、黄泥鼓舞的绘画构思

绘画作品是作者与观者的信息中转站,那么观者通过绘画作品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信息?或者说作者向观者传递什么信息?绘画作品如何透过构图、造型、色彩这些绘画元素去看黄泥鼓舞的内核?

基于上述问题,必须剖析黄泥鼓舞的客观存在环境,厘清绘画表现构建的内核。世界瑶都金秀位于广西中部,山多地少。居民世代以农业为生,人民与自然联系紧密,讲究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相对平等,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反馈自然。在画面中运用的人物、动物、植物、山体、流水、云彩等元素,不应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当中蕴含的关系是具体的地域性、民族性、活态性的传统文化表现,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经验与智慧。例如制作黄泥鼓鼓身的木料,砍伐时要做仪式,指明砍伐的树木,不可伤害周围的其他树木。再者是黄泥鼓舞完整的一个活动展现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人类如何认识自我,借助瑶王为形象代表来讲述这一关系。大山里的瑶民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中要经历许多事情,所扮演的角色也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当他们从一个角色变到另一个角色,所遇到的困难,现实中通过一定的仪式助其渡过难关,可以称为人生仪式。而当中又包含众多的内容,诞生、成年、嫁娶、丧葬等礼仪,在这一系列的仪式中所蕴含的是个体权利、责任和义务。瑶王上山狩猎就是个人对家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担当体现。当瑶王坠崖身亡后,家人和族人的一系列举动表明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是具有社会性的。这又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瑶族的黄泥鼓舞就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产物,是群体性的项目活动。社会性极强,通常是以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地缘关系构建成的集体性团体族群。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契约聚居,具有极强的社会凝聚力,可增进族群的认同,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秩序。

以上所剖析的信息,如何将其融入一个二维平面内同时呈现出当中的关联?绘画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和境界,反映什么、主张什么、给观者什么启迪,这是作品成败的关键。绘画表现涉及主题内容、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应表现黄泥鼓舞活动的神韵,将其内在的信息通过绘画作品展现出来。对此,需要去剖析黄泥鼓舞内在的价值,为绘画表现做翔实的素材积累。从民间传说入手,以瑶王作为事件发展的主线来构思绘画作品的构建。民间传说瑶王上山狩猎,被山羊牴坠山崖,亡于梓桐树上。妻儿砍伐梓桐木制鼓身,捕杀山羊,剥皮制鼓面且鼓面敷以黄泥。每当追思瑶王时拍击长鼓,后演变成为黄泥鼓舞。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这也就是绘画要表现和传达的内核。

那么对形成绘画表现元素的故事情节,是否要逐一进行绘画创作?在绘画构图时,对故事情节的处理,应当节选代表性的情节,将其糅合在一个画面中。通过特定的物件来隐喻衬托,突出绘画内容的主题。作品《瑶王狩猎》讲述瑶族人民生活于大山之中,耕种和狩猎是瑶族人民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画面中右下方放置了酒坛与盛满食物的餐盘,暗示着瑶王辛勤劳作和三公主的持家有道,合理地处置食物。画面中景右侧的尖山周围布满了脚印,是瑶王追赶山羊时留下的,也是后面族人上山寻找瑶王的线索。山羊反壁到另一山上,瑶王寻迹而来拉弓射羊。画面左下方的树木暗喻着瑶王坠崖的位置,前景中留白的房子是画面中最亮的部位,着力突出家的重要性。故而将其处理成画面中最亮的部分,后续发展的故事情节都回归于家的场景中。

在画面色彩的构思上,因为瑶王狩猎坠崖是件悲伤的事情,所以画面以黑白为主调。黑色象征着黑暗、恐怖、深渊,通过黑色来渲染瑶王坠崖这一悲壮的事情。同时黑色还象征权威、庄重、神秘、执着,突出以男性作为家庭、族群主心骨的地位。表现了以瑶王为典型代表的男瑶胞对家庭、族群的责任和担当。白色象征纯洁、神圣、无私、奉献、善良和信任,画面中留白的位置是左上角的天空和中景房子部分。以此隐喻三公主的性格,刻画其对丈夫、儿女、家庭、族群的默默奉献的伟大形象。正如康定斯基认为的“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可能性。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令人难以言表的共性,白色和黑色都可以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和无限的精神,黑白又总是借助对方的存在彰显自身的力量。”在瑤王身亡后,三公主通过一系列举措承担家庭和族群的重担,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在画面中物象的造型上,应该在以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准则下,进行带有温度的、有人文情怀的、有宣教功效的艺术再创作。因此在作品中出现的形象造型,无须拘泥于客观事物表象,应当艺术化处理,使其服务于画面的构建。选择以平面方式进行绘画创作,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以写实手法表现,均以剪影、线条勾勒方式艺术处理。平面性绘画有助于精神性的思想传达,使得观者更专注于对绘画内核的思考,进而与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三、结语

对黄泥鼓舞的绘画表现研究,目的在于从活态传承中入手,了解其历史,对其深度解读、挖掘和传承。把其族群文化和舞蹈文化中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以绘画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是,对优秀的文化传承发扬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黄泥鼓舞是瑶族人民的活历史,是研究瑶族文化的母体,其中蕴含的邻里互助、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等伦理内在精神,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将黄泥鼓舞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以绘画作品引导人们对黄泥鼓舞进行感受和欣赏,将绘画的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识作用、审美娱乐作用和调剂作用寓于主题绘画作品中。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18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XKS2018YB020)。

(作者简介:曾令权,男,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教学与创作)(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黄泥瑶族族群
瑶族织锦
黄泥水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Journal of Japanese Invation ofChina and Nanjing Massacre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