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容不下世外桃源
2020-09-06施源康
施源康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地球村”形象地描绘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融合,这不仅契合了中国“天下大同”、西方“乌托邦”哲学思想,更顺应了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需求。
然而,当今的“地球村”并不太平,政治博弈“明枪暗箭”,经济竞争“你死我活”,科技比拼如同“蚕食”,文化侵略“无孔不入”,军事斗争此起彼伏。面对复杂挑战、严峻考验和种种压力,有的人感到守住既有、保持现状,急流勇退、与世无争,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萌生“关起门来过日子”的想法,开始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来个“静坐庭院,闲看落花”才好。殊不知,这样既不现实,也不积极。
其实,所谓的“世外桃源”根本沒有生存空间。当太空、南极、深海已不再宁静,当卫星定位精确到厘米,即便哥伦布再次航海,也不可能发现“新大陆”。现在通信网络覆盖到地球每个角落,侦察监控手段透视陆海空,恐怕即使靖节先生再世,也想不出何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又如何“不足为外人道也”。
再说,回到“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发展状态,自我设计,自我循环,必然造成贫穷和落后,哪怕曾经领先,终会掉队落伍。“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能忘记。康乾时期,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终因闭关自大、国运渐衰,从盛世顶峰迅速滑落,被临时拼凑的“八国联军”攻破国门。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会轻易改变。面对竞争、斗争乃至战争威胁,忍让、退缩、逃避不是办法,独立自主、奋发图强才是唯一出路。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赢得了在世界发展中的主动权、话语权;“一带一路”倡议,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率先在“地球村”谋求共享共赢,致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种不带任何附加条件,通天下、利天下的大同自信,不是偏安一隅、寻一桃源可以得来的。
纵向比进步,横向看差距,在“地球村”发展进程中,我们既不能妄自称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唯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处于不败之地。
(选自2018年第8期《做人与处世》,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