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研究的热点解析(1990 -2019)
2020-09-06洪金涛孙建刚陆颖之
李 博,洪金涛,孙建刚,陆颖之,刘 阳,3
“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是当前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根据“青少年身体发展模型”(Youth Physical Development Model,YPD)的相关理论[1],儿童青少年时期,发展基本运动技能(Fundamental Motor/Movement Skill,FMS)是进阶专项运动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基本运动技能被定义为人体非自然发生的基础运动学习模式[2]。FMS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习惯养成、健康体重控制和健康体适能提升等具有积极影响[3]。近30 年是FMS 研究的活跃时期。本研究通过对近30 年的国际儿童青少年FMS 研究的学科分布和热点内容进行分析,展现了当前国际FMS 研究的图景,帮助该领域的研究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当前国际儿童青少年FMS 研究的学科发展动态前沿,同时也希望相应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类相关研究提供学理基础。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V 作为文献分析工具。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引文索引中的SCI、SCI-E、SSCI 等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语言类型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时间为“1990.1.1—2019.8.26”;检索日期为2019.8.26。将得到的1 171篇文献作为最终数据(表1)。主要分析:(1)归属学科,其目的是探究FMS 研究的学科分布。(2)高频关键词及关键词的聚类,其主要目的是探究当前FMS 研究的热点议题。本研究严格遵循该工具的操作流程,以此保证研究结果的信效度[4]。
表1 检索策略Table 1 Retrieval strategy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科分布
对FMS 研究学科分布的探索一方面是为了展现该领域的归属学科,另一方面是预测部分潜力学科的学术竞争力。过去的30 年里该领域的文献共散布在62 个学科中,研究成果之间产生了92 次学科交叉。国际儿童青少年FMS 研究的不仅仅局限在体育科学领域,与心理学、儿科学、康复医学等众多学科同样存在着研究的交叉与联动。这说明:(1)心理学、体育科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儿童青少年FMS 研究领域学术价值较高;(2)FMS 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多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网络,这种研究体系的形成将会推动着该领域的研究向着多学科化、交叉学科化的方向发展。
从发文量的角度分析,除体育科学外(学科中心值为0.94,下同),心理学(0.39)、康复医学(0.71)、神经科学(0.40)、临床神经学(0.36)、神经学(0.56)、公共/特殊教育(0.59)、社会科学-其他主题(0.87)等学科的中心值均高于0.1,加之其发文数量较高,说明以上学科在国际FMS 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关注度。从中心值的角度,除了体育科学、社会科学-其他主题等较高关注的学科之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该领域中存在部分低发文量、高中心性的潜在优势学科,虽然其发文数量不高,但是对于FMS 交叉学科研究网络的形成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生物医学工程(0.60)、矫形学(0.52)、生理学(0.42)等学科,相关研究成果同样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和基因工程学等新兴学科的突起,为FMS 研究开辟了新的问题场域,研究者应给予关注。
2.2 国际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研究的热点内容分析
对研究热点的探索可以帮助领域的研究者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前沿。期刊文献的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某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通常可以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映射[5]。因此本研究通过高频关键词在时间纵向上的共现-聚类两个指标的结合来反应当前FMS 的研究热点内容(表2、图1)。
表2 不同时间段FMS 研究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值(TOP 20)*Table 2 The high frequency and centrality words of FM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OP 20)
续表2
图1 国际FMS 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的时间线Figure 1 The time-line map of keywords and terms in international FMS research
2.2.1 发展视角下儿童青少年基本动作序列研究
聚类号:#0 Motordevelopment(动作发展);#1 Motorskills(动作技能);#2 Psychomotor performance(神经运动表现);#3 Model(模型)。
高频关键词:Motor skill(动作技能);Motordevelopment(动作发展);Model(模型);Coordination(协调性);Proficiency(熟练度)。
(1)不同动作发展序列研究。特定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完成FMS 时表现出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将这些特征按发育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就是该动作发展的序列[6]。识别动作序列是一个判断“动作发展”的常用方法[7]。其方法论的思想是:在利用“整体序列法”时,使用“动作序列发展模型”描述出现在多数儿童青少年身上的一般特征;利用“部分序列法”描述出现在具体肢体(如粗大动作的胳膊、躯干、大腿等,精细动作的手指等)的特殊特征。动作序列关注的是动作发展的形式或行为模式质的变化,而非在距离、速度和时间上的量的变化。关于动作发展序列的研究早在1938 年就被提及,Wild[8]通过纵向跟踪观察的方法,对隶属于操作技能的“投掷”动作进行了定性描述。此后,操作技能中的“踢”“挥击”和位移技能中的“跑”“双脚跳跃”“侧向滑步”等动作的发展序列相继被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们也逐渐开始对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动作发展序列进行研究[9],这些研究的成果将被应用到体育教育、物理治疗以及运动障碍疾病筛选中去。
(2)以动作发展为核心要素的儿童青少年FMS相关理论或模型。关于儿童青少年动作发展的相关理论模型逐渐丰富,也是FMS 研究领域的经典议题。1979 年,Seefeldt 等提出了“金字塔”模型,即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的模型。20 世纪90 年代Clark提出了运动技能发展序列和累积特征,并在2002 年将其提升为的“动作发展高峰”理论。2012 年,Gallahue 等学者改进的“时钟沙漏”模型。同年Lloyd和Oliver 等提出了“儿童青少年身体发展训练模型”。2018 年,Hulteen 等最新提出了“终身身体活动模型”。以上理论或模型的建立均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当然在FMS 的相关研究中也会涉及到心理学、社会文化、生态学等领域的理论,这将为FMS 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2.2 FMS 的发展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健康以及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
聚类号:#4 Physical activity(身体活动);#5 Bodyfat(体脂);#8 Cognitive development(认知发展)。
高频关键词:Physical activity(身体活动);Health(健康);Obesity(肥胖);Overweight(超重);Fitness(体适能);Perception(认知能力)。
(1)FMS 和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现阶段的研究集中在:(1)FMS 与PA 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基于儿童PA 量下降的背景之下,探索FMS 的提升(或改善)对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PA量的影响[10],Wrotniak 等的研究表明FMS 与儿童青少年中到大强度运动的持续时间和活动量正相关,与久坐行为呈现负相关[11]。(2)FMS 发展对PA 的预测;该类研究多采用纵向或序列研究的方法。Lisbeth 等对673 名6~12 岁儿童3 年的追踪研究表明,FMS 与儿童PA 水平显著相关[12]。总体而言,现阶段关于FMS 和PA 的研究多关注于以上两点,但对于FMS 的亚类与PA 的关系没有达成一致结论[3]。(3)通过PA 或其他运动干预改善或提升儿童青少年的FMS,将在下文详述。
(2)FMS 和儿童青少年健康。现阶段的研究集中在:(1)FMS 发展与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FMS 明显低于正常人群[13]。运动干预(或者是不同形式的PA 干预)确实可以改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FMS[14],这种机制是不是由自变量“运动干预/PA 干预”通过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体重(BMI)”来影响干预对象的FMS,这种机制是否存在,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加以证实。(2)FMS和健康体适能的关系。一项研究随机抽取460 名8岁受试者进行为期12 个月的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心血管耐力明显高于对照组[15]。相关的研究也证实FMS 的发展和儿童青少年肌肉力量和耐力之间存在正相关[16]。但由于各地区儿童青少年的FMS 发展情况不同,不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状况不同,因此有必要开展大规模流行病学范式的研究,探究FMS 与健康体适能各分指标之间的关系。
(3)FMS 和认知发展。个体早期需要将认知资源——注意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分配,熟练的精细动作(FMS 中的物体控制技能)可以节省注意资源,为高级的认知任务更好地服务。FMS 与个体认知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甚至有些动作是某些认知习得或认知练习的先决条件[17]。之所以有上述关系,很大程度在于FMS 和认知发展的关系基于共同的大脑神经发育机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相同的脑区,如小脑和前额叶[18]。正因如此,在康复医学和儿科学等领域中,一些认知损伤的病症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的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治疗。现有研究中部分研究聚焦于FMS 和儿童青少年PA 以及感知运动能力关系、相关因素等的测定。有研究指出感知运动能力较高的儿童显现出更高的PA 频率和强度,而PA 较为活跃的儿童则会表现出较高的FMS 水平[19-20]。该部分中横断面研究较多,但儿童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也应该加强纵向追踪研究。
2.2.3 基于不同测评方法的国际儿童青少年FMS研究
聚类号:#11 Gross and fine motor evaluation(粗大和精细动作评估);#12 Gross and fine motor skills(粗大和精细动作技能)。
高频关键词:Reliability(信度);Validity(效度)。
(1)测评体系的研发及信效度测评研究。“工具测量法”是当前FMS 的主流测评方法。当前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FMS 测量常模构建,很大原因在于多数测评体系存在跨文化测评[21],其数据常模不能精确地适用于他国儿童青少年,因此各国学者都会根据本国的儿童青少年和文化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22]。另一方面则集中在工具的信效度测评方面,以当前应用最广泛的TGMD 系列为例,最新版的TGMD-3 截止到2019 年3月,已经在美国[23]、中国[24]等地进行了信效度的检验。李博等对当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10 种体系进行了述评,发现当前国际主流的体系均是由欧美学者研发的,建议我国大陆地区应尽快构建以我国儿童青少年为数据常模的测评体系[22]。
(2)不同地区(地域)的儿童青少年的FMS 发展研究。FMS 现状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该地区(地域)的儿童青少年FMS 发展现状,类似的研究可以为当地的教育或体育部门在儿童青少年体育教育政策制定时提供数据支撑。一项对佛兰德斯的2 470 名儿童进行的协调评估[25],研究者运用的是德国制的儿童身体协调测评[26],发现该地区的样本得分明显低于德国儿童,且在后退走和侧向滑步移动中表现最差,研究者呼吁当地的教育部门应有计划的制定提升儿童FMS 的策略。在TGMD-3 推广中,研发者Ulrich 在2013 年开发伊始,便开始公开进行大规模的信效度测试,其研发团队声称希望通过大规模的测试将TGMD -3 打造成一款可以全球运用的测评工具,这样可以建造一个以全球儿童为数据基准的常模,从而可以进行国际比较[27]。该类研究在欧美国家已经大量开展,现阶段依然缺乏亚洲儿童青少年的数据[3]。
2.2.4 不同干预策略提升FMS 的效果研究
聚类号:#7 Strategy(策略);#9 Participation(参与)。
高频关键词:Performance(表现);Competence(能力);Intervention(干预)。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FMS 干预是当前国际上主流的干预实施方案[2,28-29]。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在方法论思想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述评。
(1)“以教师为中心”的FMS 干预。“以教师为中心”的干预方法中,通常是由儿童青少年完成由教师(或者教练、运动技能指导专家等)设计的任务并且按照任务设定的进度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运动(或PA)干预,干预的内容具有“专人指导”“定时定量”“固定项目”的特点。研究已经证实,“以教师为中心”的FMS 干预确实可以改善儿童青少年的FMS[30]。且对于不同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不同的干预环境均有正向的作用。如Niederer[31]的研究设计了一种类似于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实行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类似形式的非结构化干预计划,来干预学龄前儿童,经过每周4 次,每次45 min 的干预,5 个月后,两组儿童的FMS 均有所提升,只不过超重/肥胖儿童的提升幅度较小。随着FMS 的对动作发展的重要性被重视,相关的儿童早期动作发展培训机构开始进行商业运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鞭策着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干预方法的教材、课程和实施方案的研发。
(2)“以学生为中心”的FMS 干预。“以学生为中心”的干预被称之为掌握激励氛围的教学干预[32],在这种情境中,通常是在教师的计划中,让儿童青少年有机会自我选择去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当儿童青少年参与到这种情景的时候,FMS 会有明显的改善[33]。一项研究运用传统的希腊舞蹈,对66名平均4.5 岁的儿童进行20 周的干预,干预后实验组的整体FMS 提升明显[34]。相比较而言这种干预模式的效率较高,同时可以提高儿童参与运动的自我效能,并可以促使其增强参与运动的动机[35]。此外,FMS 干预中还有“以家庭为中心”[36]和“以社区为中心”[37],父母和普通学前教师合作实施的干预,即“教师-家长模式”的干预模式[38],这三种方法实施体系还在不断试验之中。总体而言,从目前的干预模式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育环境依然是发展儿童青少年FMS 的有效环境[39],这提醒着我国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提升FMS 的教材、教法,进一步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的FMS。
2.2.5 特殊儿童青少年的FMS 发展研究
聚类号:#6 Imaging(成像);#10 Autism severity(自闭症的严重程度)。
高频关键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发育性协调障碍,DCD);Cerebral palsy(脑性瘫痪);Prevalence(患病率)。
从康复医学、儿科学以及特殊教育研究的角度阐释特殊儿童青少年的FMS 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章数量较多,也是FMS 研究在以上学科中的研究热点。现阶段的研究中已经将儿童青少年FMS 的发展与发育性协调障碍[40]、脑性瘫痪[41]等多种儿童青少年发育障碍的疾病相关联。一项探讨[42]运动“部分序列法”的研究检查了DCD 儿童的运动模式和他们的年龄匹配对照儿童(Age -matched Control,AMC)在“接”动作发展模式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DCD 儿童在手臂和身体动作部分方面显示出比AMC 儿童更低级的部分序列发育水平和发育特征。此外研究还证明每个DCD 儿童在试验中表现出比AMC 儿童更多的发育情况和每个DCD 儿童的部分动作发展序列特征是不稳定的。研究者们认为DCD 儿童尚未形成稳定的动作协调模式以满足其特定的试验任务约束。
3 启示
国际儿童青少年FMS 研究已经形成以“体育科学”为主导学科,心理学、儿科学等学科交叉联动的网络融合局面。其中,心理学、体育科学和康复医学等学科的已有成果对该领域的学术贡献相对较大,学术价值较高,是研究者们应当重点关注的对象。另外,生物医学工程、矫形学、遗传学等潜在优势学科的发展势头不容忽视,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和基因工程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为该领域提供了更广阔丰富的研究视角和空间。多学科化的交叉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学科交叉和融合网络,需要相应地加强该领域研究个体、研究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更多学科交叉复合型研究人才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开辟新思路、寻求新方法,主动接轨国际前沿热点,增强国际比较,提升中国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要加快加强儿童青少年FMS 与健康促进的效应研究和干预研究。相关因素研究是FMS 研究中一个重要部分,这些理论或论点还需国内研究的论证。然而,目前国内在FMS 对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效应方面的研究匮乏,总体呈现研究数量较少,研究深度不足的状态。FMS 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以及发展状态,故而十分有必要进行长期的纵向研究,以期探求和厘清基本动作技能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健康促进的不同效应,为实施精准干预,改善和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基本运动技能提供实证理论基础。
研发中国儿童青少年FMS 测评体系。准确的测量和精准的评估,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认清FMS当前的发展现状,对于发现和辨识动作发展方面的缺陷,以及建立与其他健康结果或行为的联系非常重要,而且是实现FMS 精准干预的前提。然而,国际上主流的FMS 测评工具主要是由欧美国家的学者基于本国儿童的数据构建的,因存在种族、文化、地理、历史等的差异性,这些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儿童青少年。我国学者虽然已经积极引进国际主流的FMS 测评工具,并且在信效度测试和建立中国儿童的数据常模上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尚未构建出以我国大陆儿童青少年为数据常模的FMS 测评体系,未来应加快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FMS 测评体系的研发。
4 结语
国际FMS 研究近30 年来呈现出学科交叉明显、研究视角广泛、研究方法创新、注重实证研究、注重应用转化等基本特征,这种研究现实的指向性和学术的导向性需要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我国FMS 研究时间短、成果少,但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内研究者应结合目前国际研究经验与走向,追赶与创新并举,拓展我国FMS 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纵深,提升我国在国际儿童青少年FMS 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