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玉精神: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2020-09-06李易霖

支部建设 2020年22期
关键词:风沙黄沙治沙

□ 李易霖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对“右玉”精神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特别是今年5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时隔半个多月,遵循总书记的指引,我们走进毛乌素沙漠,走进右玉的万顷林海,走进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生态奇迹的百姓中,寻找当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逐梦、圆梦的动力之源。

困难再大也要干

右玉地处山西省西北部,与内蒙古和林格尔毗邻,著名的军事要隘杀虎口就座落在这里。当年,一位德国专家来到右玉,看了这个大风口,亲身感受了右玉的恶劣气候,曾建议举县迁徙,说:“过不了多久,右玉就会从地图上消失。”古稀老人冀佑民总爱拄着拐杖攀上城墙看风沙,肆虐的狂风曾使古城右卫堆起一道连绵20 公里的黄沙梁,并以每年8 米的速度向前推进。每当黄风过后,冀佑民老人就会望着风沙绝望地喃喃自语:“哎,这沙子又往上长了一寸多呀!这日子可怎么过?”一首民谣生动记录了右玉的恶劣气候:“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沙堵门。风起黄沙扬,雨落洪成灾。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

1951 年,新中国建立后右玉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来到这里。他背上水壶和干粮,带上《平朔府志》和军用地图开始考察右玉。张荣怀徒步两个多月,行程数千里,走遍了右玉的山山水水,访遍了右玉的名家老人,最后得出结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植树!”于是,右玉县委、县政府统一思想,决定为了生存打一场人民战争。至今还有人记得,那是一个风沙漫卷的日子,县委大礼堂正在召开植树治沙动员大会。突然一阵狂风,天昏地黑,“咔嚓”一声,把院里一棵古树折断,砸坏了大礼堂的窗户,黄沙顿时从窗外扑了进来,呛得开会的人喘不过气来。张荣怀指着黄沙说:“你们看,黄沙要吃人哩!你们说,不植树行不行?”全体齐吼:“不行!”于是,一场植树治沙的人民战争在右玉打响。

然而,植树治沙,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容易。右玉自然条件恶劣,当时信心百倍、决心用植树造林制住风沙的植树造林大军,当年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大战黄沙洼,全县出动干部群众1000 多名,头一天挖开坑,第二天就被风沙掩埋。好不容易植下树去,第二天又被风沙刮倒。辛辛苦苦挑来水,往树坑里浇多少渗多少,像个无底洞,多少水也不够浇。这一年,全县共植树2.4 万亩,栽杨树5 万株。然而,到第二年一看,成活率还不足五分之一。有些地区甚至植树几千棵,成活却没有几棵。栽树容易成活难,信念成了右玉植树最大的考验。

植树就是植生存,植树就是植信念。第二年,第二任县委书记王矩坤上任,他了解了第一任县委书记的植树意图,又背起干粮和水壶到风沙里考察,他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一定能找到一种科学的植树方法,让树苗成活。有人建议,用水桶装河泥,在河泥里植上树,连泥带树植到沙里,就能保住树苗。再在周围圈上柴草,既有利于涵养水分,又有利于杂草生根,就能把树植活。王矩坤坚定地说:“能行!就是脱上十层皮,也一定要把树植活。于是,又一场植树治沙的全民大战在右玉展开。他们的口号是:全民总动员,每人十棵树。王矩坤在任3 年,右玉终于见到绿色,一天天抽新舒展的翠绿,鲜活了右玉人生命的梦想,人们终于看到了绿的希望。

一任接着一任干

1956 年,第四任县委书记马禄元上任。

这一年,由团中央、国家林业部和国家黄河水利委员会发起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黄河流域“青年造林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向青年发出号召:“人迹所至、舟船所致的地方都要绿化起来,一切青年都要在造林绿化中成为先锋队,一定要把祖国大地变成绿色的海洋。”在延安会议的感召下,马禄元更加认识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他带领干部群众来到一个长10 公里、宽4 公里的大风口,干部群众数千人,排成10 里长龙,打响了前所未有的植树治沙人海战。县里规定每人挖树坑120 个,锁不住风沙誓不收兵。人们顶着风沙一桶一桶往风沙运河泥,饿了啃口冷窝头,渴了背对大风喝水,满嘴是泥。马禄元亲自带头挖坑132 个,他还和科研人员一起创造了种草木樨植树法。这一年,在这个大风口上共植树9000 亩,马禄元被请进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1963 年,右玉植树治沙初见成效。在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当右玉代表走上讲台讲到“我们从解放以来,每年冬春两季,都要植树造林护沙,每次造林圈沙,都是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领头,背着栽在河泥里的树秧,喝着沟泉水,休息在小山崖的沟壕里,脸被吹成黑铁片,手被磨出厚厚老茧,人人嘴上泛着血泡,仍然坚持植树”时,会场响起热烈掌声。谭震林副总理激动地对全体代表说:“如果全国2000 多个县的县委书记都能像右玉这样带头苦干实干,还愁我们的国家不能改变面貌吗?”

第17 任县委书记常禄有一句名言:“飞鸽牌的干部要做永久牌的事。”就是讲干部上任要唱好连本戏,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搞短期政绩工程。常禄还对妻子说:“干什么事情都可以请假,唯独植树治沙不能清假,县委书记的老婆不能当稀泥软蛋,要在全县人民面前带好头,做榜样。”常禄上任时全县还有80 万亩荒山没有绿化,在他的倡议下,决定向这80 万亩荒山开战,口号是:远抓林近抓牧,房前屋后建苗圃。

常禄下乡随身总是带着4 件东西:剪子、铁锹、卷尺、塑远镜。平时他走到哪里,看到哪棵树需要修剪,就拿出剪刀去修剪;哪块地需要补栽树苗,就操起铁锹随时补上一株;卷尺是为了准确了解树木的生长发育情况,望远镜是为了大面积观察林木生长情况,有没有火情?有没有盗砍滥伐?有没有牲畜吃苗木的情况?常禄在任8年,爱树胜过爱命,人称“树书记”!常禄离开右玉时,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林业植树造林模范”称号。

县委书记姚焕斗在右玉干了12 年,其中3年常务副县长,专管防护林建设;3 年县长兼绿化委主任;6 年县委书记。他与右玉的每一片树林、每一座沙丘都结下了感情。1991 年10 月,调往另—个县任县委书记,离开右玉时他返回办公室拿起一把铁锹,这把铁锹伴随他度过了12个春秋,已经整整磨短了半寸,在角落里闪闪发亮。他在树上摘下几片树叶,放在公文包,然后流着泪水依依不舍地离去。

70 多年来,右玉的县委书记换了一任又一任,每一任都把植树治沙当作第一要务,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植树治沙,创造了世人惊叹的奇迹。右玉的山青了,水绿了,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人们齐称:“这是十几任县委书记唱好连本戏,带领全县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凭信念、凭精神、凭勤奋坚持不懈干事创业的结果。”

全民撸起袖子干

向困难宣战,向风沙宣战,向老天和大自然宣战。右玉不绿,植树治沙不止。

在一般人的眼里,植树就是刨树坑、植树苗、填上土,浇上水。然而,在右玉,远不是这么简单。他们面临的大难题:一是气候寒冷,树苗植下去需要为树苗护寒,否则树苗就会被冻死;二是土地贫瘠,一般都是栽在砾石堆里,缺少养分和水分,很难成活;三是受风沙侵害,常常是第一天植下树去,第二天就被大风刮走或是被沙粒掩埋。每植一棵树,需要经过“植三年、扶三年、护三年”才能成活。有人戏言:在右玉植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还难。

在黄沙洼植树,全县出动了几千人,整整植了两年树,植树几万株,却没有真正植活几棵树。有人泄了气,说这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黄沙洼,是右玉的一个大风口,长20 公里,宽4 公里的流动沙丘对右玉县城形成了包抄之势,是右玉最强最大的风蚀地带。黄沙洼不治理,右玉人就没有办法生存。于是,他们决定向黄沙洼宣战,打一场植树治沙、人定胜天的人民战争。一战黄沙洼,没有取得胜利,他们决定第二次进军。他们总结第一次进军失败的原因,采取了“树草结合、乔灌混植、以草护林、以林同沙”的办法,终于使大漠嫩绿抽新。他们与老天斗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摔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关向前冲。他们互相鼓励着:“天道酬勤,没有打不胜的战斗,只有打不胜的方法。”他们采用科学的植树治沙方法,在流动的沙丘上,把庄稼秆打成结,铺在沙丘上面,然后在沙丘顶部密植草木樨,等草木樨扎下根以后,再在草木樨中植上树苗。为了不错过植树黄金季节,秋冬打坑,春天植树,使植树效率大大提高。他们还采取“穿鞋”、“戴帽”、“扎腰带”、“贴封条”的办法治沙植树,终于使黄沙洼绿浪漫涌。

黄沙洼是右玉人记忆中最苦的一次战役。为了把树植活,植树大军挑着桶从一公里以外的河里挖出河泥,然后把一棵棵小树植到桶里再担到山上,每人每天大约跑15 趟,每月450 趟,整整跑了几个月。饿了吃在工地,累了就在沙中休息,天不亮就来到工地,满天星斗才能回到家里。

余晓兰是云南开远市人,1989 年,随丈夫转业来到右玉。她和丈夫承包了4000 亩荒山,每天要挑40 担水上山植树。多年的劳累,她病倒在荒山沟里。回云南养病期间,母亲见她骨瘦如柴,十分心疼,劝她举家迁往云南,再不要回右玉。但她听说右玉又要大搞植树造林,又毫不犹豫地返回右玉。几年来,她共栽下5 万多株杨树、果树和杏树,植沙棘、柠条600 多亩,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生态园区。

张沁文是上海人.1958 年,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来到右玉,当时他才28 岁。由于爱人无法适应右玉的气候,被迫离开右玉。但张沁文在植树治沙会战中被右玉精神所感动,决心留在右玉。他在右玉过着单身生活,常年奔波在荒山野岭中,为右玉培养科学植树人才立下了汗马功劳。

老干部韩祥,从小就带着红领巾跟父母一起植树。1998 年,他开始承包治理荒山荒沟。20多年过去了,荒沟变成翠滴沟。有人出高价想买他的树林,他说:“我植了一辈子树,已经和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离不开树,树也离不开我。”在右玉,一颗树就是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有一段植树治沙的历史。

他们向风沙宣战,向困难宣战,向老天和大自然宣战。咬定植树治沙不放松,使右玉从原来森林面积不足0.3%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现在54%的塞上绿洲。

如今,来到右玉,抬眼就能看到一片绿色,绿波荡漾,质朴灵秀。绿色是右玉人迎客的国际语言,绿色是右玉人改天换地的历史印证。

“两山”理念永不变

右玉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四面环山,却不乏矿产资源。据考证,这里广泛储有煤、硅线石、云母、沸石、石灰石、粘土和黄金等。有人想打右玉的主意,想到这里来开矿藏。右玉也有人认为:种树是投入多、见效慢的“慢活”。像右玉这样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地方,植树没有几十年,是不会见到效益的。有树也是小老树,根本不值钱。有人想靠植树走上富裕路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右玉的历届主要领导却不这样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右玉人民心中。选择了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不能热衷于政绩而急功近利、打快拳、搞短期行为。植树收获的不仅是青山绿水,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况且在右玉,风沙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不植树怎么能行?

为了发展经济,右玉针对胡麻多的特点,第13 任县委书记姚焕斗在任时,曾办过一个压板厂。原料就是用胡麻秸秆做原料,压制成纤维板,代替木板使用。这本来是—个好项目,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不想有一年胡麻欠收,原料短缺,有些不法分子就砍树做原料,一时间造成了乱砍滥伐。姚焕斗知道了这件事,立即责令压板厂停产。他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作检讨,并“向树道歉”,要求所有的人都要爱护右玉的一草一木。压板厂从此被永久性的关闭。

常禄在任时有人提醒:粮食上去戴红花,植树上去没人夸,你就是植树再多,也没有人表扬你。常禄哈哈一笑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不能让右玉人民千辛万苦植成的绿,再退回到风沙荒地。要树立‘植树光荣、毁绿可耻’的道德观念。”

右玉,早已查明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全县储煤量达34 亿吨。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各地争相开采。但是右玉没有跟风,当时的县委书记陈小洪说:“无序的资源开发,只能加速资源破坏,干净的水没有了,环境也污染,是给子孙后代造罪。决不能做遗臭万年的事!”保护生态并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要在保护生态、发展生态上做文章。他们树立了“人文景观相结合、花草树木相配套、亭台雕塑相点缀、休闲娱乐相统一”的生态发展理念,植树标准越来越高,环境建设越来越美,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向生态发展要效益。

冬天赏雪景,滑雪、溜冰;夏天看花海、摘野果;白天嬉山鸟,晚上听松涛;嗅着草香,喝着美酒,吃着羊肉,欣赏着少数民族歌舞,劳累的人们完全沉醉在塞上绿洲的美景中。在南山公园高地,矗立着一座“人”字形纪念碑。生机勃发的四棵苍天大树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修葺,寓意为人民的力量托起满山翠绿。纪念碑基座上镌刻着造林功臣的名字。还有一面无字墙,是为所有无名英雄所立。纪念馆里陈列着70 年来植树造林的文物,每个看过、听过他们动人事迹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从“哪里能栽哪里栽”,到“哪里有风哪里栽”,再到“哪里有空哪里栽”,直到“满山遍野绿起来”。如今,右玉已经开始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围绕生态发展,推进经济建设。右玉沙棘资源十分丰富,有些沙棘树已经长了很多年,树高两米,树冠四米。沙棘产量很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生食用果品,既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又有美容、延老、保健等药理作用。目前以北京汇源果汁为龙头的沙棘产业链已经形成,他们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在原有基础上又扩建了10 万亩沙棘原料生产基地。

林业发展带动了养殖业迅速发展。白头乡林农张万平承包了村里20 亩树林.他在林中办起养殖场,饲养了边鸡、野鸡、家鹅和孔雀等八九个品种,每斤鸡蛋卖到8 元钱。“牛别墅”、“羊别墅”、“兔别墅”等也在右玉广泛兴建,右玉户均3 头牛、人均8 只羊,各类规模养殖大户200余户。

昔日让右玉人吃苦受累的狂风也成了“香饽饽”,国电、太原成达等单位投资的风电项目已经落户右玉,在右玉建起了全省第一座风力发电厂。

如今,七十年的治沙梦,在一代又一代右玉人手中变为了现实。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我们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右玉精神”将成为实践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风沙黄沙治沙
万里黄沙处,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城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战黄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与4.5万亩沙漠绿洲
黄沙覆身(节选)
时间的年轮
沙枣花
都怪祖先
赶不走的“小耐克”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