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2020-09-05周富肯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翻转课堂

周富肯

【摘 要】本文依据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10种教学活动。它们遵循布鲁姆的教育目标体系,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灵活地自由组合,合理地交替运用,使得学生能主动学习,保持学习兴趣,也让老师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1 研究背景

普通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一般有《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的新鲜感不能有效持续,学习兴趣衰减速度快;

(2)老师不能掌握学生实时学习情况,教与学脱节严重;

(3)教学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这个可以说是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通病,特别是民办应用型院校,由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这些课堂教学问题更为突出。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针对民办院校采用这样的方式,未必不能实现“变轨超车”[1]。

本文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设计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解决以上几个问题。

2 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课程的总体设计,设计了10种教学活动,分别是讲课、编程演示、学习反馈、提问、抢答、编程训练、主题演讲、解题分享、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具体说明如下:

(1)讲课:老师按传统方式讲课,主要基于学习反馈,重点解答学生不明白的问题;(2)编程演示:老师讲解题目、分析代码、现场编写代码等;(3)学习反馈:要求课前或在上课的开始预留2分钟,学生通过话题讨论反馈预习遇到的问题,老师快速了解,掌握学生预习情况;(4)提问:检验学生预习情况和对问题的理解情况,通过随机抽查、自愿回答和点名回答三种方式结合,检查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5)抢答:可调动课堂气氛,是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环节,每次课可以设置1-4个抢答问题,每次抢答给予5-20个名额不等;(6)编程训练:一般给予1-3个编程题目,让学生现场编程,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提示、指导和分析总结;(7)解题分享:让学生讲解解题思路、代码等,在这过程中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提问题,以便拓展思路;(8)小组讨论:针对较有难度的问题,让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充分讨论,每个小组形成统一意见后,老师再抽查某些小组的任意成员回答,小组成员的表现将决定整个小组的表现;(9)主题演讲:主要用于单元总结,要求介绍知识点及技术应用、算法实现等,按分组的方式,要求提前准备10-15分钟的课件。上课时抽查2-3个小组讲解主题,演讲完后,进行小组互评和老师点评;(10)小组互评:同学或小组之间的互评,在主题演讲后,根据主讲小组的准备情况和演讲效果进行打分;

这10种教学活动中,其中有8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有6种老师会根据学生表现,采用课堂派奖罚表现星星的方式进行评分。本课程是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每个问题采用一种教学活动,每次课80分钟(按两小节各40分钟),可以安排5-12个问题,可以分别采用4-7种教学活动。

这10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归纳成4种教学环节,它们在认知领域,遵循布鲁姆的教育目标体系[9]。

(1)知识学习环节

主要采用的教学活动包括学习反馈、提问、抢答、老师讲课等。要能顺利地开展翻转课堂,前提条件是学生要提前完成预习任务,比如看教学视频、教材和课件,并完成少量测试题。通过学习反馈教学活动,老师可以快速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保证教与学不脱节,从而决定后续的提问、抢答和讲课教学活动应该怎样调整。特别是老师讲解重点和难点时的时间控制,便有了一个参照尺度。另外,提问和抢答合理的交替和灵活运用,可以使学生一直能处理紧张和兴奋状态。

(2)编程训练环节

主要采用的教学活动包括编程演示、编程训练、解题分享等。其中:编程演示,重点是解题思路探索,引导学生解读和分解题目,探索解题思路,提升代码效率;编程训练:重点是发现错误问题,通过PTA平台观察学生提交代码的错误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解题分享:重点是解题思路拓展,同一題目,可以让不同解题思路的同学分享。

(3)单元总结环节

主要采用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主题演讲、小组互评等。通过探索知识点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把这3种自主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活动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方环节采用分组的方式,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能在同一小组中进行充分讨论。

(4)课程设计环节

主要采用的教学活动包括编程训练、小组讨论、主题演讲、小组互评等。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利用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通过编程实现某种专业技术。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结论

本文围绕《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设计了10种教学活动,不同类型教学活动的交替运用,可以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新鲜感,提升学习参与度;另外,通过学习反馈、提问和抢答等活动,让老师清楚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防止教与学的脱节;在单元总结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又采用了小组讨论、主题演讲和小组互评等活动,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能充分参与学习交流,为个性化教学打下基础,最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通过20级网工专业的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得出,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2.8,不及格人数12人,不及格率16.9%,非实验班平均分为62.8,不及格人数77人,不及格率为38.7%,实验班比非实验班期末考试不及格率低21.8%。其中成绩排名前20名学生中,实验班占11名。

参考文献:

[1]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第12期.

[2]苏小红. 基于MOOC_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第7期.

[3]王鉴. 论翻转课堂的本质[J].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8期.

[4]管恩京等. 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理工大学的68门多学科课程为例. 现代教育技术[J]. 2020年03期.

[5]于庆梅等. MOOCs背景下地方院校“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05期.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翻转课堂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