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评《农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
2020-09-05赵雷
赵 雷
(江西农业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南昌 330045)
现今许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高等农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其创业教育内容涉及多学科、多技能等内容,需要深化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需规避风险和解决问题。《农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一书提出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覆盖全体师生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农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一书共八章,包括创业与农类创业概况、创新与创新能力、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风险、创业资源、创业计划书、企业创办和企业成长,在内容的编排上,本书根据创业的发展规律及农业行业的特点,系统完整的介绍了创业各个阶段的内容,教材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结合了农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有较强的实用性。该书的主要目的有三个: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创业观,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②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③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业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创新就是原创的新事物,或者在已有事物上挖掘新特点的过程。书中将创新分为4 方面,分别是:新产品创新、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本文提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的要素也发生了变化,由于许多企业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他们开始不断地重视顾客体验,所以创新的主体由以往的技术人员逐渐转变为顾客,让顾客成为创新的参与者,使顾客在获得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创造价值。此外,该书还指出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不足。①创新创业教育目的不明确,不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②相关教育滞后,农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基础较薄弱,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该课程一般为选修课,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加之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④实践教育不足,缺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与课程,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素材老旧,教师队伍不健全等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因素,除了学校教育等方面,还有社会环境和学生个人等方面。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业实践能力不足,知识体系不健全、创业预期与现实不符、家庭经济状况等,以及社会创业形式的制约都会成为阻碍。针对此,学校应及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的。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讲坛、讲座、实践等教学环节教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对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的渴求。以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健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造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加强合作,增加实践环节,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和保障,增强学生的人脉关系。此外,应建立和完善创业政策,为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生也应该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创业时可以防患于未然。
《农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还强调高校教育体系在农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帮助作用,学校应该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创业方法和策略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