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实践
——以英文原著小说The Magician’s Nephew阅读为例
2020-09-04朱庆田洪雅苹黎雨薇
朱庆田 洪雅苹 黎雨薇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大部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教育部 2018)。思维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并体现其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陈艳君、刘德军 2016)。思维品质被提升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国际社会所提倡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接轨,可以让学生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新的认知视角,对事物作出有价值的判断,进而解决现实问题。我国对思维品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社会需要具备创造力的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成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
“创新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彭聃龄 2001)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基于文本设计有挑战的任务或活动,引导他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教师可以从英文原著小说入手,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英文原著小说作为原汁原味的英语阅读素材,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精心设计的背景铺垫,饱满的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各不相同的叙事和语言风格及发人深省的主题,能为学生提供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激发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对英文原著阅读不够重视,不成体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入英文原著小说,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阅读体验,还能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对内容和语言进行分析、批判、创造等,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
一、语言、文化和思维的有机结合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的工具。根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是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基于长篇英文原著小说,学生能更好地将语言、文化和思维有机结合,通过多样的课堂和课后任务,提升语言能力,吸收文化内涵,训练思维,而不是孤立地掌握语言,被动地识记文化知识,或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
《课程标准》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英文原著小说The Magician’s Nephew教学
在应试教育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对语篇的理解和分析上,容易导致结论唯一化、教学形式单一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较少基于语篇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较少进行原著阅读,难以培养对长篇幅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基于这些不足,以激发学生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为目的,参考分级阅读蓝思值,尝试用纽伯瑞(John Newbery)获奖作品——魔幻小说The Magician’s Nephew, 即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作为高二学生常规英语课之外的阅读素材。这部小说讲述了小男孩儿迪格雷(Digory)和邻居小女孩儿在阁楼探险时,意外闯进了魔法师安德鲁(Andrew)舅舅的书房,戴上魔法戒指后,开启了一系列魔幻世界的旅程。故事人物性格对比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教师充分挖掘英文原著小说中蕴含的多种元素,利用国内外优秀的阅读教学方法,注重情感创设和价值取向的培养,在平等交流、自由表达的环境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好奇心和想象力,勇于探索,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外的联系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之一是引导学生找到同感,产生共情,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提出创造性建议,激发文本外的思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问题设计关注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情节,教师设计以下探究性问题:
1.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about the bell if you were Digory?Why?
2.If you could grow a tree whose fruit gave special powers or traits,what would your tree grow?Why?
3.Would you accept misery and unhappiness if you also got eternal youth and the strength of a goddess?Why or why not?
4.Describe a time when you made a sacrifice for someone.Why did you do it?What happened as a result of your sacrifice?
5.Who do you know that is like Jadis,that thinks others exist to be used,will get a victory at any cost,is proud&self obsessed?
前三个问题关注角色的性格特征,学生在已知文本中角色的所作所为后,创造性地代入自己的思考和偏好,自愿与全班分享;后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根据自己的经历,在小组内讨论,组内代表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回答。这些探究性问题既有主观感受的呈现,又有客观事实的描述。基于文本,但不局限于文本,而是锻炼学生模仿、联系、创造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二)“STEAL”法总结人物性格
“STEAL”法是分析英语小说人物性格可以使用的一种思维导图。人物性格的描写分为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其中间接描写最能生动、多面地体现出人物特征。间接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语言(Speech)、心理活动(Thoughts)、情感(Emotions)、行动(Actions)、外型(Looks)的描写。通过搜集文本中对人物的间接描写,学生可以从多个侧面分析人物性格,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分小组在课后制作出关于该人物性格的海报。课上,小组展示人物海报,并通过海报向全班总结该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如何在文本中体现的(见表1)。
表1
学生通过“STEAL”法制作的人物海报各具特色,富有创新精神。例如,将人物图片置于海报中间,发散出多个分支,分别录入文本中对人物的间接描写,相当于将原本平铺于文本中的人物拎出来,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明。在向全班学生介绍该人物时,有的学生创造性地用第一人称表达,模仿人物的神态、语气和动作,活灵活现,让班级气氛活跃起来。该任务能激励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创作出形式多样的海报,并在课堂上用语言呈现。
(三)“RAFT”写作改变视角
写作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AFT”母语写作程式是美国学者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研制的教学范式。“RAFT”是由角色(Role)、读者(Audience)、方式(Format)和主题(Topic)这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见表2)。角色、读者、方式和主题是美国“RAFT”母语写作策略的四要素。以下是这种写作任务的范例。
表2
We understand the story from the author’s omniscientviewpoint.Imagine you are Uncle Andrew,Queen Jadis or another character.Write a brief letter or email to someone describing what happened to you in chapter 6.
通过“头脑风暴”和教师示范,学生对“RAFT”写作有了一定了解。不同于传统写作只重视知识运用和技巧训练,“RAFT”写作通过角色扮演促使学生换位思考,体悟和感受角色的个性特点,从而组织语言;通过假定读者和方式,琢磨语言表达的措辞和文体的特点,有读者意识;通过选择主题,使学生能够树立主题意识,言之有物。这种写作方式能够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在有支架的同时发挥主观创造力,创作出各不相同的文章。
(四)情节冲突,主题凸显,剧本创作,短剧表演
小说通常有一个或多个主题,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中,这些主题逐渐凸显。教师引入多部耳熟能详的小说,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冲突势力。这种冲突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
Man vs.Nature
Man vs.Society
Man vs.Man
Man vs.Self
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故事中冲突的具体情节,找到解决矛盾的方式,从而探索文本所体现的主题。
Whatis the conflict,or struggle between opposing forces,that the main character faces?
How is the conflict resolved?
What is the theme revealed?
Example(见表 3):
表3
冲突激烈的情节,通常也适用于创作剧本。教师提供以下剧本模板(见下页图),让学生分小组将小说中的精彩内容改编成剧本,并表演。
学生写剧本的过程是创作的过程。学生要想象文本上的内容被表演出来的效果,需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小组排练短剧的过程中,学生要集思广益,每个参与者都融入自己认为合适的表达方式,对剧本进行再创作。因此,最终呈现出来的表演效果让人惊喜,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令人动容。
三、教学反思
(一)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在英文原著小说阅读课堂上,教师充当启发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假设情境,鼓励其联系实际生活。并无假定的标准答案,教师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学生的回答。罗杰斯(Rodgers)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好的表现和发展(周天梅、杨小玲2003)。得益于这种教学氛围,课堂得以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授知识点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而逐渐转变成“主动阅读”的学习氛围,最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其思维品质创造可能性。
(二)提供个性化阅读空间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个人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以产生对作品的独特解读。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如果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想象,那么对文本的解读也各不相同。教师利用探究式问题、“RAFT”写作等方式,不过多代入自己的解读,而是让学生主动联系与想象,进行创造性解读,或通过剧本写作等方式,对文本进行第二次创作,使其提高了解读文本的能力,发散了思维。
(三)倡导多角度分析文本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英文原著小说可以从背景、人物、情节、风格、主题等元素进行探索,紧密联系各个元素,为小说的主题提供线索。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着重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强调逻辑性,让学生把握核心思想,使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为学生创作性写作提供思路和方法。在分析主题、改编剧本时可以发现,学生能够基于文本创作性地表达,满足个性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