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具在电视新闻采编中的作用分析

2020-09-03邱太文

传媒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道具作用分析

邱太文

摘 要:道具,在舞台影视艺术中被称为“与表演者直接发生关系的器物”,或者说“在戏剧等演出中一切用具统称为道具”,不仅是舞台影视艺术节目的表演工具,而且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传递信息、传情达意、现场演示的传播工具,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改变电视新闻节目枯燥单调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部分电视新闻节目案例加以分析认为,道具在电视新闻采编中,主要起到了“聚焦新闻细节”和“再现新闻现场”两大显著作用,并对道具运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道具;电视新闻采编;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8-00-02

纵观国内外,一则出色的电视新闻报道,普遍都含有一个或多个鲜活的新闻故事,有一个或若干个丰满的新闻细节,是“用事实说话”的经典之作,是“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的采编代表,而美国电视新闻栏目《60分钟》著名记者迈克·华莱士则说,此类电视新闻节目成功的“秘诀”就是:精心选择主题,讲究报道方法,认真挑选记者,选择最佳时间。通过分析作品,不难发现,它们都善于利用强大的现场优势,重视对新闻细节进行客观、突出地展示,可视性、冲击力和感染力极强。道具,作为电视新闻细节的一部分,在其中展现了独特魅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聚焦新闻细节作用

案例(一)

在东南卫视《福建卫视新闻》节目——《建瓯:“拐杖”突击队 徒步行进保群众安全》的电视新闻采编中,记者敏锐地聚焦了新闻现场公安民警采用树枝木棍当作拐杖徒步行进保群众安全的新闻细节。木棍拐杖和拐杖一词,多次在新闻节目画面和解说中出现,“途中遇有一户被困村民,拐杖突击队抱起孩子,背着老人,把四名被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随后继续前进。” “一路上遇有排水口堵塞路段,民警手中的木棍就变身疏通棍,一点一点疏通淤泥,清理杂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徒步,突击队员终于来到车辆被困地点,将司机安全转移。”

这里的“道具”,是指电视新闻现场的既有之物,即公安民警手中的木棍拐杖。记者通过聚焦拐杖这个细节,讲述了它在新闻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提炼了新闻主题“‘拐杖突击队,徒步行进保群众安全”。道具,在这次电视新闻采编中,起到了聚焦细节、深化主题的作用。

案例(二)

福建南龙铁路开通运营当日,厦门电视台联合南平、三明、龙岩、永安等地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八闽通途——南龙铁路正式通车直播特别节目》,在直播进行到南平站时段,南平广播电视台记者拿着道具——当地名特优农产品“延平百合”和一张小卡片出镜,与厦门电视台记者进行直播衔接互动,完成当地风土人情的播报。

南平广播电视台记者 石雯佳:“在介绍好风光之前,我想先尽一下地主之谊,让你来感受南平人的浪漫,来,宁婕,送你一支延平百合,祝你百事合意,这一份来自南平的祝福,我也想通过这次直播,送给电视机前的所有朋友。”

厦门电视台记者 刘宁婕:“延平百合可是名花,香飘万里,而且,我觉得这个百合的‘合字,跟今天直播的主题特别贴切,因为南龙铁路是福建省内连接地市的封口段,也就是说,今天环闽快速铁路线,正式合上了。”

南平广播电视台记者 石雯佳:“我这个百合花,可真是送对了,而且,我手上的这个小卡片,写上了乘客对南平的印象,你猜猜都写了些什么。”

厦门电视台记者 刘宁婕:“这个小卡片上的答案,就等我们上车后,再给大家揭晓。”

这里的道具,是指记者在实施电视新闻采编前,准备的百合花和小卡片,通过此道具的运用,记者很好地完成了电视新闻直播的转场衔接,完成了新闻事件相关背景的内容阐述。道具,在此次电视新闻采编中,起到了新闻转场、辅助阐述的作用。

二、再现新闻现场作用

案例(三)

在“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福建”节目——《木兰溪:息千年水患 造生态水网》的电视新闻采编中,央视记者站在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大木盆旁,与北京演播室主持人连线,进行记者出镜报道:“说到二十多年前,这个地方别说是建公园了,就算是在附近生活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我眼前的这个东西大家就明白了,大家看,这个木盆呢,是以前这附近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必备的东西,在平常的时候,它是用来腌咸菜的,如果说到了发大水的时候呢,就把老人和小孩放到这个木盆里去,然后青壮年就推着这个木盆,淌着水把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那这个木盆到底经不经常使用呢,我又问了当地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我,在以前,木兰溪下游的防洪能力,甚至是不能够抵御两年一遇的洪水,意味着这个木盆基本上是年年都要使用,可以说,当时的水患是非常地频繁。”

这里的道具,既是记者在实施采编前先准备的木盆,也是新闻“旧”事的“情景再现”,记者通过言之有物的电视新闻采编手法,把过去的客观新闻事件重现出来。道具,在这次电视新闻采编中,起到了再现现场、辅助阐述的作用。

案例(四)

在东南卫视《早安福建》节目——《三明:清晨暴雨中又听铜锣声》的电视新闻采编中,记者将一段微信朋友圈里关于一位社区干部敲打铜锣转移居民群众的微视频,放到了新闻节目的开始,之后,才接着记者回访新闻现场的内容。“敲打銅锣”这个微视频道具,一直贯穿电视新闻节目始末,围绕社区干部连日来的抗洪抢险、灾后清扫等工作,展开叙述,展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社区干部形象。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爆料。这里的道具,指的可以是网民拍摄的一张图片、一段微视频,或者,是网民的一则爆料信息,这就需要专业记者,按照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新闻价值元素,加以甄别和选用。道具,在此次电视新闻采编中,起到了补充采访、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也发现,道具在具体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存在聚焦新闻细节不够细,镜头语言与文字解说错位,即“声画两张皮”的问题,存在再现新闻现场不足,深化主题不突出,辅助阐述不充分的问题,存在违背新闻传播规律,滥用错用电视新闻采编道具,效果适得其反等问题。那么,如何更加科学地调用电视新闻采编道具,进一步生动、形象、准确地传播电视新闻信息,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善于挖掘道具

在电视新闻采编之前,记者要充分准备好与新闻事件内容相关的道具,从受众的角度分析考虑,和人与物等采访对象“亲密接触”,通过记者在现场的新闻采编活动,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现场感,增加电视新闻传播的信息量、可视性和感染力。

(二)道具运用要和镜头语言配合

道具,作为电视新闻细节的一个方面,如果它的运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就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因此,道具所指的电视新闻镜头语言,要配合新闻内容,及时跟上,达到声画一致。

(三)要避免受众负面模仿

特别是在法制类电视新闻采编中,道具有时是指凶手的作案工具,有时是指受害者的形象身份,它们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不宜过多展示或过分渲染,这容易导致受众恶意模仿,以致产生不良社会后果。

四、结语

应该说,道具在电视新闻采编中的作用,远非只有本文所举,道具还可以起到交代新闻事件、人物之间关系的作用,起到制造悬念、营造氛围的作用,起到现场演示工具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揭露本质、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等作用,必将在今后的电视新闻采编实践中,得到充分认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可看性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蒋乐进.略论电视新闻节目中“道具”的运用[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4(09):39-40+7.

[2]吴洽兵.道具在专题节目中的作用[J].电视研究,2006(08):73-74.

[3]张亚刚.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道具作用分析
在实践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道具在杂技节目中的作用分析
浅析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
基于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人事管理的作用分析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工商管理培训对保障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
乡镇文化对促进群文建设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