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灵设防
2020-09-03盛开
盛开
疫情让很多人最大程度地回归了家庭生活,然而习惯了在外忙碌的工作节奏,突然回到家庭环境之后被激发出太多太强烈的情感。由疫情带来的间接影响,比如亲情冲突、工作危机等,看似是疫情的影响,实际上这些冲突和危机早已存在,只不过因为疫情的突袭而浮出水面。冲突和危机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当它们出现的时候,就是逼迫我们去重新思考自己和发现自己的时候。正如曾奇峰老师所说,“或许这时候,照顾我们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自我觉察,或是外部的帮助,来帮我们的心灵设个防,用更好的现实功能,照料自己与身边人”。
疫情期间,你是否有过如下症状?
心理危机管理自测:
口对疫情信息“上瘾”,刷手机成为不分时段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口到了平时该睡觉的时间仍然刷手机停不下来,越刷手机越害怕
口严重失眠,每天都是缺觉的状态
口持续性头痛反应
口必须外出如取快递、采购等都需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
口容易胡思乱想,脑补自己或家里人生病后就医的各种细节
口听到隔壁有人咳嗽也会紧张或恐惧
口不停了解新冠肺炎症状并开始对号入座,疑病重重
口心情容易受疫情新闻的影响而起伏,看到好消息就欣喜,看到坏消息就焦躁
口脾气变大了,很容易跟家里人发生口头冲撞
口对家里孩子或老人失去耐心,情绪易失控
口反复叮嘱要出门的家人做好防护,回家后全面消毒
口疯狂囤货,只要新闻里出现的物资都要第一时间抢购
口全面升级了家里的消毒工作,还总觉得不安全
口对于工作上需要衔接的细节越来越没有耐心
口感觉内疚,总想为灾区做点什么
口看见身边人喻快地刷抖音煲剧说段子时总觉得不顺眼
口如果自己不看关于疫情的消息干点别的就觉得自己冷血
口看到悲伤的新闻故事会抑郁,甚至哭得停不下来
如果你有多个上述的行为或心理,说明你或多或少出现了:
1.心理应激反应:在灾难发生的当下,情绪反应、心理状态、应对行为发生变化都是正常的,是个体面对灾难的自我保护。这是心理的免疫力,只是以应激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我们需要觉察的是我们“对心理应激反应的再反应”。如果你认知到这些反应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就不会焦虑,就能在情感上接纳这种状态,而接纳本身就是力量;如果你感到痛苦、悲伤、困惑、否认或拒绝而—直对抗这些反应的话,“我”和“我的感受”就是分裂的,只有开始接受这一现状,疗愈的部分才会开始。
2.替代性创伤:替代性创伤是在心理应激反应之后更进一步的反应。如果我们处于离危机更近的空间,或持续不断地接受灾难信息,这种持续性的暴露就有可能造成大的冲击,最终形成心理的创伤。
危机之下我们应该发展的心理能力:
●对自身情绪的觉察和容受力,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
不与负面的情绪进行对抗,继续正常生活。当我们了解自己在什么样的处境下正在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并且能容纳这些情绪和情感,就不会被情绪淹没导致行为上的失调。
●对危机有现实判断的能力,保留理性与克制
1.对自己刷手机的时间保持觉察
2.把注意力从在手机上读悲伤的故事转移开
3.看可以让自己获得控制感的信息,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4.勇于承认自己在危机面前的无能为力
●保留同理心的同时,要有情感抽离的能力,用思考代替情感
1.适当制造“合理”的理由來解释可能对自我造成伤害的信息
2.遇到难以面对和处理的严峻问题时,允许自己“退行”做点幼稚的行为,逃避现实是为了更好地自我保护
3.暂缓思考可能引起焦虑或不适的想法或问题,比如什么时候恢复正常作息等,阻止其进入意识
4.除非亲朋好友主动询问,避免与他们有过多语言交流和接触
●关注当下生活的能力,以自己的方式加工创伤
1.为家人做好每一顿饭,尝试多种食材和做法
2.做做家务,将平时忽略的角落也清洁干净
3.投入自己的爱好中,比如运动、书写、绘画、阅读、观影、家务或梳理情绪的练习,比如呼吸法练习、正念练习、冥想……
●在困境中寻找和发展资源的能力
危机发生的时候会约束我们去外部找资源的可能性,因此发展内在资源的能力就更加重要。看见希望的能力、恢复信任感的能力、恢复日常生活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内在资源,对资源有感知,就能发展它们来应对现实的困境;持续绝望,拒绝看到希望,其实是在拒绝发掘自己内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