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09-02张晓程
张晓程
充分开发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既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强区富民的目的。尽管我区中药材产业开发起步慢、基础差,但也拥有许多发展优势和机遇,只要我们找准优势,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加快发展,完全可能把它培育成一大重要的支柱产业。
1、汉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是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资源在我区境内广为分布。据2010年全区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共有102种中药材,分属65科,其中植物类药材83种,动物类13种,矿物类6种。但全区开发利用的中药材只有22种左右,仅占中药材种类的21%,全区理论年采药量可达100吨左右,实际采药量仅占10%左右,大量的中药材任其自生自灭,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2)是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汉台地处亚热带与南温带交界的秦巴气候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度,全年无霜期240天,年均降雨量910毫米。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生态环境良好,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全区森林总面积达49.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6%,是野生中药材生长的最佳地方。由于我区气候独特,出产的中药材品质较好。据汉王制药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从我区收购的中药材品质较高。是发展基础十分良好。自1995年以来,我区相继引进培育了一些中药材品种,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最高时达到了3千余亩。特别是一些乡镇和农户看到了中药材的广阔前景,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的甜头,进一步加快中药材发展的欲望更加强烈。如铺镇提出“种植一亩中药材,相当十亩庄稼地”的口号,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目前全镇已建立元胡生产基地1000余亩。
(3)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目前,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900余亩,栽植品种达十几个品种,其中:元胡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油牡丹达1000余亩、芍药500余亩、丹参300余亩、白芨100余亩、其它如黄精、重楼、杜仲、天麻、板蓝根等多个品种均有种植。我区中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铺镇、徐望、汉王、河东店、龙江等七个镇两个办事处22个村,带动贫困户157户,贫困人口492人。
2、我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制约因素
当前,发展中药材产业虽然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一些制约因素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我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客观障碍。
(1)我区地处汉中市中心地带,土地资源缺乏。大部分土地开发使用,限制了中药材大面积发展。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对劳动密集型的中药材种植受劳动力限制,很多农户不愿种植,是中药材产业发展不能成规模种植的主要原因。
(2)是市场份额有限,价格易波动。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货紧则价扬,种植过多则卖不出去,且没有其他用途,药价变柴价。据有关专家介绍,市场对药材的需求是有限的,其总量只有粮食作物的0.1%、水果的1.4%、蔬菜的0.28%,如天麻年需求量约900吨、杜仲300吨,多了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如果不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盲目跟风种药材,就很容易遭受挫折。
(3)是加工滞后,销售不畅通。目前大部分中药材经过简单烘烤后以干品的形式进行销售。大部分由农户自产自销,通过药材商贩卖往外地,年销售量约100吨左右。可以说,加工滞后和销售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4)是技术要求高,质量难保证。中药材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地理、生态等因素如纬度、海拔、地形地貌、光照、气温、土壤和降水等对中药材生长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不按照技术要求随意种植,可能导致“桔生淮北则为枳”,既影响品质,又易遭到病虫侵袭。中药材对栽培技术要求严格,特别是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试行,对中药材生产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对达不到GAP要求的,不能进入下一道生产环节,生产的药材就是废品一堆。同时,中药材抗病虫性较差,极易受病虫害侵袭,加上我区农户一般都把中药材作为农作物生产的“附带物”进行栽培,凭经验管理中药材,有的产量很低,有的品质达不到要求,有的甚至产生变异,品种退化严重。
3、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當前国际市场对我国中药材产业带来强烈冲击,特别是目前国际市场上现代植物药以其疗效显著、技术含量高而形成对中药的强烈冲击,国際市场上中草药的需求大国主要有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等,它们同时也是我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国际市场对中药材质量标准的严格要求,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内江市中药材占全省中药材市场份额较小,且周边各省市中药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随着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四川省部分地区已将其作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相比之下,内江市中药材产业在全市经济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中药材产业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其他中药材强市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差距。
4、我区中药材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1)围绕现有中药材品种,逐步实现品种集中种植,成片成规模发展,便于采收和销售。
(2)沿汉江河以种植元胡为主,浅山丘陵区以杜仲、菊花为主,山区以天麻、猪苓为主。
(3)培养专业的技术队伍,指导农户按照技术规范去种植,生产出优质的中药材。
(4)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提升产业链。把中药材批发市场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作者单位:723000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蔬菜果品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