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2020-09-02秦芳
秦芳
摘 要: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一方面是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要求语文老师必须更接近学生,另一方面是语文老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趋重要的今天,小学语文班主任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而提出小学语文班主任该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学生们健康地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小学生们过早地接触到了手机等社交媒介,与社会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学生的思想早熟问题,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先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就显现出来了。
语文班主任比其他科任老师与学生们接触的时间更长更多,更容易和学生形成共情能力,也就更容易让学生们对他们产生信任感,也就更容易对语文班主任敞开心扉。因此,语文班主任在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渗透式的心理教育相较于传统的心理教育方式更注重实现与学生进行共情,深入学生心理层面实现深入人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内在因素解决心理问题。
二、实施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很多时候,学生们如果上课做小动作或者讲话了都会被班主任点名批评,其实这个时候学生们或多或少都会感觉没有面子,有点窘迫,其他的同学看到班主任的这个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习这种建立威信的方式,这就导致当班委的学生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同学犯错误的时候进行严厉的批评,这会成为一个不好的示范,并且很容易被学生们去模范,但是实际上这样会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除此之外,班主任这种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们对班主任产生恐惧感,虽然可能这种恐惧感建立了班主任的威信,让班主任的话更能让同学们遵守,但是却让学生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了隔阂,反而最需要贴近学生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如此会让班主任很难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保护好学生的心理隐私
当学生充分相信班主任时,他们就会敞开心扉向班主任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是学习或者生活上的一些小困扰或者是开心的事情,当班主任老师见到这种情况心里都会很欣慰,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更多的只需要充当好倾听者的身份就好,耐心地听听学生的想法,给他们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益处。但是,班主任要想和学生建立信任感就要做好学生秘密的守护者,如果学生们发现他们和老师的聊天内容被父母得知的话,他们就会对班主任失去信任感,并且很难再信任班主任或对其再次倾诉。所以,班主任要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隐私,当他们愿意和你分享隐私时要做到尊重学生隐私,保护好学生们对自己的信任感。
三、小学语文班主任该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不谋而合。在语文教学时,多多注重让学生通过语文文字来表达自己,鼓励学生们将自己不敢对父母说出口的真心用文字写下来,给学生们一个情感宣泄的安全出口。学会语文表达无疑是语文班主任利用本身任教学科优势的首要途径,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一举两得。比如,语文班主任在给同学们布置写作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小习惯,通过这样的写作达到学生情感宣泄的目的。
(二)在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学生们以后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没有人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培养学生们不轻易地被生活的困难挫折打倒的毅力和心态,这是班主任进行健康教育的首要原因,故在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比如,在学生没有考到好成绩担心被父母们责怪而選择藏试卷,可是却被父母发现后一顿责骂,这导致了该学生心情低落,甚至整天郁郁寡欢,班主任应该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异常状态,及时和学生交流,调节学生的心态,在学生心情调整好后要鼓励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让学生主动和父母承认自己的错误,打开心结。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会对学生以后面对生活挫折的时候找到自我调节心态的秘诀,从而不会轻易被情绪左右自己的行为,更能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束语: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小学学生们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们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会. 论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C].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308.
[2]李玲娟. 论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 课外语文,2018,(3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