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易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探讨及护理干预对策
2020-09-02周丽琪
周丽琪
【摘 要】目的:针对重症监护室易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对策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8例肺部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是否伴发肺部感染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肺部发生感染的控制总有效率与观察组患者相比较,后者均占据优势,P<0.05;而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观察组满意度达96.54%,对照组则为79.31%,前者占很大优势。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如侵入性操作、排痰、误吸、意识及营养等因素,这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因素;护理对策;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208-01
重症监护室(简称ICU)作为医院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收治的患者绝大部分病情比较危重,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该科室各种侵入性的治疗、检查或抗生素抢救危重手段较多,其抢救成功机率虽高,但均存在一些医疗仪器本身消毒干扰问题、使用不当及医院内感染等情况,其中肺部感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1]。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ICU收治的58例肺部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各类患者均符合感染诊断标准,其中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呼吸道感染有13例、23例、12例、10例,还有部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按患者是否伴发肺部感染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男女各有37例、21例,年龄范围在36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5±8.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存在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是否存在误吸、侵入性操作、排痰不通畅情况、抗生素、意识障碍等,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ICU室管理:在ICU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动态消毒器等,并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的环境洁净,并对室内的物体表面、地面消毒,使用消毒液擦拭,对于病房的床单,应在患者进入ICU前或出院后的床单单位均要严格执行消毒;对于机械没备如吸痰瓶、引流管等应先用消毒液侵泡后清洗,再次侵泡后晾干。(2)呼吸道护理:对于双肺感染者,则让患者翻身变动体位,对于单肺部感染者,可让患者取侧身位休息;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排痰,可对患者的背部行约6min左右的拍打,力度要适度,之后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将积痰用力咳出,若患者不能将痰排出,护理人员则使用吸引器协助,以防止因痰液潴留而引起肺部感染或肺不张。(3)口腔的护理: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吸痰,操作顺序为吸净口到咽分分泌物,然后再行吸气管内泌物、气囊放松后再次进行吸净深部痰液,这样防止口、咽部份的分泌物在气囊放松下进入到气管而发生感染[2]。(4)病室的管理:医院制定严格的无菌、感染控制的制度,如:注射、导尿、吸痰以及气管插管、雾化器及止血带,均为一次性用品,并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按照制度进行操作,尤其是加强六部洗手法的宣教。 (5)尽量较少治疗和有创检查的次数以及缩短插管留置的时间,并对插管的部位进行定时的消毒;若患者能够自行排尿,则无需放置导尿管,可使用外接假性导尿器。在深静脉置管时,在执行无菌操作下尽量减少穿刺的时间;为避免导管脱出,应3M贴膜局部固定且定期更换;换药时使用碘伏皮肤消毒,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并使用3M贴膜辅助,皮肤需保持干燥避免细菌侵入。(6)心理护理干预:因该类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加上治疗时间长,易产生一些焦虑、忧郁的负面情绪,不仅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影响,而且不利于顺利开展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应积极帮助、鼓励患者调整情绪,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患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p<0.05说明二者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控制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对肺部发生感染的控制总有效率与观察组患者相比较,后者均占据优势,P<0.05。表1。
注:两组患者的效果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观察组满意度达96.54%,对照组则为79.31%前者占很大优势。见表2。
注:两组患者的效果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排痰不畅和误吸中,因ICU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或意识障碍均存在吞咽或咳嗽功能较弱,使得呼吸道的分泌物难以排出,加上患者的消化道功能障碍,使用鼻饲管进食若得不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易发生胃内容物返流,从而使得误吸,最终发生肺炎[4];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的操作对患者的呼吸道粘膜有极大的损伤,并且对呼吸道的屏障能力也有影响,另雾化器及气道湿化的操作若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均会加大感染的几率,并且护理人员需经常接触患者,手、机械等都会造成患者感染;由于ICU患者病情危及到身体机能,并且患者长期处于一个负氮平衡的状态,极易造成营养不良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得患者各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导致细菌抵抗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感染[5]。
综上所述,说明了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肺部感染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满意度,而在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中,仅仅是进行基本的护理,却没有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所以造成效果不理想。
参考文献
[1] 彭克紅.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25):154-155.
[2] 陈翠华.重症监护病房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4(27):527-528.
[3] 任珂.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基础卫生服务,2014,10(b):67-70.
[4] 彭克红.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25):154-155.
[5] 蔡春梅,胡涛.综合护理干预控制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9(1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