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一个被政治耽误了的宣传册作家
2020-09-02欧吉丧
欧吉丧
汉密尔顿画像
“为何一个私生子、孤儿,婊子和苏格兰人养的儿子,降生于加勒比海的一片荒芜之地,家徒四壁,潦倒困苦 ,最终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与学术榜样?”
豆瓣9.5分、轰动一时的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其开场曲《Alexander Hamilton》寥寥几句,就揭示了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身世。这次,我们展开讲讲,这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罪恶“私生子”,到底迎来了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
来自加勒比海的神秘少年
一对“非法夫妻”在短暂的幸福时光里生育了两个儿子,长子是一个普通人,13岁起给人做学徒;次子汉密尔顿却天资不凡。
汉密尔顿10岁时,其父亲就不告而别,四处流浪。母亲则带着两个儿子搬回圣·克罗伊岛,开小卖部维持生计。没过几年,母亲染上恶疾去世了。
12岁的汉密尔顿开始了他的第一份职业—在商行做小职员。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往返于西印群岛与美国之间的远洋贸易。他和就读于纽约国王学院(现哥伦比亚大学)的同龄人爱德华·史蒂文斯称兄道弟。
即使是一个一没财力、二没背景、三没地位的小职员,汉密尔顿也很快凭着自己清晰的财务头脑和对神学、历史的惊人理解力,在这座小小的热带岛屿上打响了名号。
汉密尔顿最初的“伯乐”是休·诺克斯神父。神父让汉密尔顿免费到图书馆阅读,并鼓励他走学术之路。同时,神父通过积极地游说,为今后汉密尔顿前往美国读书打通了人脉。
1773年6月,在表姐和纽约考特莱特公司的资助下,汉密尔顿搭上了驶向波士顿的船。
“我们要雄起,绝不错失良机!”
阴差阳错,汉密尔顿没能进入深染“自由”风气的普林斯顿大学,但他成功进入国王学院,在纽约这座“爱国者”和保皇党斗争风起云涌的城市里,扎下了脚跟。
1775年5月,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后,英国报复性地颁布“强制法”,限制波士顿的贸易、缩小北美殖民地的陪审团人数,同时还出兵镇压马萨诸塞州的叛乱活动。本处于观望态势的汉密尔顿,这时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自由之子”一边。7月6日,他以激昂澎湃的演说肯定倾茶事件,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步登天的契机接踵而至。国王学院的校长库珀是一个保守的保皇派,他从独立战争打响伊始就撰写文章抨击波士顿民众。见校长迂腐冥顽,学生汉密尔顿执笔作剑,以《对大陆会议决定的全面辩护》和《农夫一驳就倒》两篇文章,对库珀等人口诛笔伐。至此,汉密尔顿再未停手,以其犀利尖酸的文风,摇身一变成北美最令人闻风丧胆的辩论者。
汉密尔顿对战术有着远见卓识。独立战争打响之后,他又如拿起笔杆子一样迅速举起了枪杆子,最先提出采取“游击战”以应对训练有素的英国军队。为独立而牺牲的殉道精神,一直贯穿汉密尔顿终生。
1777年,受到乔治·华盛顿的赏识,汉密尔顿加入华盛顿的幕僚,担任文职副官。从此,决策者华盛顿收获了最称职的谋划人和执行者,而出身卑微的汉密尔顿则让“美国地位最高的人”成了自己的靠山。
汉密尔顿还精通政治学和法学。他对人性的洞察总是悲观的,他从不寄希望于人的美德或平民的智慧,而是主张由一群建制派的精英建立一个制衡的政权体制和健全的法律体系,由精英阶层领导平民阶层。
他认为,尽管普通民众的激情有利于推翻英国的暴力统治,但是“缺乏足够理性和智识的引导,群众的激情就会滑向蔑视一切权威的深渊”。
认识到过度的自由会导致失去秩序之后,汉密尔顿在独立战争之后致力于建立一个集中税权、海事权、外交权的联邦中央“大政府”,就免不了与“站在平民身边”、支持各州自治的南方民主共和党人针锋相对,甚至在日后被扣上“君主主义者”的帽子。
为独立而牺牲的殉道精神,一直贯穿汉密尔顿终生。
1787年5月,在汉密尔顿的多次游说下,制宪会议在费城的宾州议会大厦东厅召开。为确保大家能畅所欲言,会议采取严格的保密形式,来自12个州的55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81岁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詹姆斯·麦迪逊起草了一份“弗吉尼亚方案”,这是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雏形:两院制的立法机构,一个实行领导负责制的行政部门,和一个全国性的司法系统,足以在保障各州自治权的同时,服从于联邦政府管辖。以“弗吉尼亚方案”为理论依据,1787年9月17日,原有的《联邦条例》被废除,新宪法通过。
逆天改命的三本小册子
不知是对生命前18年“人下人”经历的弥补,还是对未来早夭于世的不祥洞见,制宪会议一结束,汉密尔顿全力以赴奋笔疾书以捍卫宪法。彼时,距离他获得律师资格证已满5年,他有足够的学识、经验和眼界去书写《联邦党人文集》这部鸿篇巨制了。
他的第一个合作者约翰·杰伊,负责处理涉外关系领域;他的第二个合作者詹姆斯·麥迪逊,负责书写共和﹣联邦议题相关的历史领域。杰伊写作了5篇,就因为风湿病而搁笔;麦迪逊完成了29篇;而汉密尔顿写足了剩余的51篇。
这是汉密尔顿49年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本“小册子”,却不是他唯一一本重要的小册子。
自1789年出任合众国财政部长以来,已经过了7年,这期间,汉密尔顿将年轻时建立强大中央政府的计划一一兑现:筹建了海关总署,建立了“海岸护卫队”(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支常备军);将各州的关税权收归中央,开始征收酒类消费税;又建立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发行国债;甚至还学习英国的纺织机技术,在新泽西州的帕特森进行了美国首个工业化工厂的尝试。
1796年,第二本重要的“小册子”诞生了。汉密尔顿针对4年前的“雷诺兹事件”,撰写了一本题为《驳关于“1976年美国历史实录”第五、第六部分中某些文件的考察,其中涉及对前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无故指责,本人自撰》的宣传册,其中包括37页的个人忏悔和58页的信件及宣誓书。
“雷诺兹事件”指的是汉密尔顿与雷诺兹夫人双双出轨的丑闻。当雷诺兹发现妻子与财政部长有私情后,以此事进行敲诈;后来雷诺兹因纠纷入狱,他宣称手里握有汉密尔顿的秘密,引来共和党人对财政部长在职牟利、贪污腐败的怀疑。
包含门罗在内的三个共和党人于夜里拜访汉密尔顿,想了解事情原委。没想到后者坦坦荡荡,为维护自己的职业尊严,把出轨和勒索事件的原委和通信照实说出,三个共和党人也发誓此事绝不外传。
谁知1796年,有个好事者,贝利克,从门罗处得知了此丑闻,认为背后有更大黑料,给汉密尔顿安上了密谋建立“亲英君主国”的叛国罪名。汉密尔顿再次执笔作剑,以私生活上的名声为代价,保住了公共领域的荣誉:“我被草率地指责为一个投机者,然而我只是一个通奸犯。”
此番惊世骇俗之举,虽然保住了汉密尔顿的政治地位,但也暗示了这位天才人物行事冲动的性格弱点。
在第三本逆天改命的小册子中,汉密尔顿走向了政治生活和个人生命的终结。
《联邦党人文集》早期版本的封面
“我被草率地指责为一个投机者,然而我只是一个通奸犯。”
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 剧照
1800年10月,正值总统选举连任的关键时期,汉密尔顿再次出版了宣传册,题为《汉密尔顿关于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先生公共行为与品性的信函》。汉密尔顿写作了这本“点名批评总统品性”的宣传册,试图让选民看清“真正的亚当斯”,从而转投平尼克,使之成为下一任总统。
汉密尔顿却未料到,小册子不仅成功地使亚当斯跌下总统宝座,还让联邦党丧失了纽约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的选票,民主共和党成功地“后来居上”。
此次选举精彩纷呈。当民主共和党的总统竞选名单圈定在亚伦·伯尔和托马斯·杰斐逊二人身上时,汉密尔顿才是真正慌了。他知道,伯尔是一个投机主义者,早年他曾站在联邦党的一边,但得不到华盛顿的赏识,战争结束后他就加入了民主共和党,并用尽一切手段搞操作、拉选票。而眼下法国拿破仑政变,汉密尔顿担心伯尔一旦当上总统,就会被境外势力收买,从而大行分裂美国之事。
汉密尔顿固然鹰眼如炬,但在行动策略上又显得过于急躁。为了阻止伯爾,汉密尔顿竟公然倒戈,支持杰斐逊。“如果不得已必须作出选择,汉密尔顿更喜欢选择一个有原则的错误之人,而不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人”—他总是把个人恩怨和想法,凌驾于政党的政治利益之上。
此举再次两面不讨好。汉密尔顿不仅使自己失去了党内信任,还与伯尔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汉密尔顿对伯尔的轻视和诋毁从未停止,以至于后者虽然出任了副总统,但完全失去了政治话语权,并且患上了“被汉密尔顿迫害妄想症”。
1804年7月11日,星期三,清晨7时,拂晓时分,在新泽西州的威霍肯,49岁的汉密尔顿死于伯尔的枪下,殁于决斗场。
汉密尔顿至死,都没有让伯尔得到一点虚荣的满足:他早已决定不再杀人,这次之所以答应决斗,一是为了维护自己毕生的荣誉,二是督促伯尔进行反省。
远不像音乐剧里的伯尔自珍自省,真实的伯尔既没有在汉密尔顿对天开枪时喊出那句饱含恻隐的“Wait”,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对这个可敬对手的同情。直到汉密尔顿离世多年后,伯尔才头一次说出了那句肺腑之言:“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足以同时容得下我和汉密尔顿。”
责任编辑 何子维 hzw@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