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延伸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0-09-02潘国岩
潘国岩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延伸对产妇产后康复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进行生产后康复的产妇,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产后康复延伸指导治疗。对比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性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会阴瘙痒、乳腺炎、尿失禁、血性恶露发生率分别为10.0%、2.5%、12.5%、2.5%, 均低于对照组的30.0%、22.5%、35.0%、17.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润滑率60.0%、性欲程度高涨率35.0%、存在性高潮率55.0%, 均高于对照组的42.5%、12.5%、3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产后采取产后康复延伸的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产后康复延伸;产后;性生活满意度;产后临床症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83
生育是一个自然而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生产后的妇女的精神和体力消耗迅速, 面临着如何康复的问题。产妇缺乏自我保健和关于对婴幼儿保健知识的掌握, 产妇极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产后康复不良。临床上持续医疗指导是将医院临床指导延伸到已生产妇女的家庭, 这是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产后孕妇康复指导延伸的目的是让已生产妇女在家中得到渐进形式健康护理, 这可以一次性的解决已生产产妇出院后面对的健康问题。鉴于此作者对初生产后的产妇进行产后持续保健及康复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病房的80例进行生产后康复的产妇,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对照组产程3~20 h, 平均产程(12.57±4.20)h;年龄21~32岁, 平均年龄(27.0±3.1)岁;孕前体质量指数15.2~24.8 kg/m2;新生儿出生体重3.33~4.52 kg;阴道分娩25例, 剖宫产15例。试验组产程2~18 h, 平均产程(11.94±3.97)h;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6.0±3.2)岁;产妇孕前体重指数16.0~23.9 kg/m2;新生儿出生体重3.29~4.56 kg;阴道分娩23例, 剖宫产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已生产产妇全部自愿的参加研究, 已生产产妇均为头胎, 并且产妇的身体状况优良, 产妇无临床精神性疾病且产妇没有任何沟通障碍, 产妇无医疗并发症, 产妇孕周≥38周, 产妇均生活在城市, 产妇能配合指导治疗。排除标准:排除有营养不良和患有严重并发症;有肝肾功能相关损害;有贫血或相关基础免疫疾病;有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等妇科病;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童;有听力语言障碍、因为不识字等原因无法配合护理的产妇。
1. 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产后康复延伸指导治疗。①临床指导人员由3名工作年限>5年的高级职员组成, 有较多临床护理经验和具有良好同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对表述能力, 精通微信和电子邮件等操作。②产后康复延伸指导组成立后討论并制定临床持续康复计划。在产妇出院前, 临床指导人员要统计产妇联系方式, 在出院后应根据产妇需要, 通过电话和家访, 产后康复知识网络传播等方式进行持续康复。③康复的主要任务为盆底肌的功能锻炼:a.臀部运动, 平卧在床上, 两手平放在身侧, 夹紧双腿, 告知动作要领:缓慢的收缩盆底肌肉, 感觉阴道往上抬, 并且心中默念1~10之后放松, 在重复之前的动作;b.扭胯运动, 站立在地面上, 双腿与肩同宽, 以躯干为轴, 劲量使胯向一个方向倾斜, 动作要领为臀部尽量往上提高, 并且向外转;c.全身运动, 站立在地面上, 双腿与肩同宽, 缓慢收放盆底肌肉;之后分开双腿, 成肩宽的2倍, 缓慢收放盆底肌肉, 并且进行起立、下蹲的动作。d.提肛运动, 一边提肛, 一边小步跳跃之后改为大步跳跃, 或者原地冲刺跑, 锻炼10 min/次, 3次/d, 并且告知产后1~2周进行第一节动作, 产后3~6周进行第一和第二节动作, 15 min/次, 3次/d, 产后7~10周进行全套动作, 20 min/次, 3次/d。
1. 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后并发症(会阴瘙痒、乳腺炎、尿失禁、血性恶露、产后抑郁)发生情况、产后性生活质量(阴道润滑、性欲程度高涨、存在性高潮)。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会阴瘙痒、乳腺炎、尿失禁、血性恶露发生率分别为10.0%、2.5%、12.5%、2.5%, 均少于对照组的30.0%、22.5%、35.0%、17.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后性生活质量对比 试验组阴道润滑率60.0%、性欲程度高涨率35.0%、存在性高潮率55.0%, 均高于对照组的42.5%、12.5%、3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妇在生产后面临着许多身体方面问题, 产后的康复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妇健康。但在以往经验中, 临床康复指导人员对产妇大多集中在怀孕期和分娩期, 并且对于产妇产后情况往往不被重视。产后产妇临床保健知识的欠缺使一些妇女出现乳腺炎或者产妇子宫受伤等问题。特别是阴道生产的产妇产后对其阴道结构会造成了一定伤害, 产妇产后阴道结构破坏影响了产妇产后的性生活的和谐。另外产妇产后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同时产妇产后需要照顾新生儿, 这使得产妇产后心理变得复杂, 产妇产后会出现某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例如焦虑和抑郁。据相关调查显示[1], 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的可能性达14.5%。产妇产后的临床指导工作直接关系到产妇产后的康复、产妇产后是否能成功喂养母乳, 并且关系到所生儿童健康成长。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人民水平提高, 目前越来越多产妇产后都开始重视其产后康复状态, 越来越多产妇产后的健康康复指导需求, 也已经越来越急切。故开展临床产妇产后的保健工作十分迫切。
产后康复延伸是一种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一种临床康复指导模式。通过产妇产后健康指导来解决产妇产后出院后面临的一系列康复问题。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对产妇出院后进行产后康复延伸。高层次工作人员组成产妇康复临床指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产后指导计划, 逐步开展产妇临床指导工作。持续提高出院后产妇产后的临床保健知识、并提高了产妇产后的状态, 降低了产妇产后可能患有乳腺炎、尿失禁、血恶露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健康教育是母婴保健的主要内容之一。产后康复延伸通过对产妇电话随访、对产妇家访和对产妇网络访问等措施, 将产妇健康教育和产妇心理护理结合起来, 询问是否一致坚持康复, 并且鼓励继续康复, 研究表明[2], 女性产前性问题的发生率为25%, 但产后, 尤其是阴道分娩后, 约65%的产妇产后会出现性问题。产妇产后的性生活可影响产妇产后心理健康, 而且会影响产妇产后家庭满意度和产妇产后面对的人际关系。在临床保健康复中, 尤其是坚持盆底肌功能训练非常重要, 因为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激素水平和顺产的机械性撕裂对盆底肌会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作者采取的训练方法与瑜伽结合, 根据不同时期产后临床指导制定方案, 刺激产妇产后盆底肌肉的自主收缩, 使产妇产后盆底肌恢复到生产前, 降低产妇产后临床并发症发生[3]。并且简单方便容易学习, 并且持续性强, 从产后2 d开始可以到產后14周, 在康复人员的监督下, 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在康复人员的指导下, 逐渐增加康复难度, 由于考虑到产后疼痛问题, 因此早期康复训练采取在床上卧位, 循循渐进, 防止锻炼的盆底肌肉酸痛乏力让产妇失去继续锻炼的信心。随着产后的康复, 疼痛的消失, 产妇的康复强度应该增加, 在产妇产后的状态逐步康复过程中应该逐步加大产妇产后的活动强度, 并维持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力量和张力来使产妇产后阴道松弛、从而改善产妇产后血液盆底肌循环[4]。而且临床盆肌康复运动经济, 并成为国外复治疗的首选[5]。有氧运动也是促进产后身体康复、提高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而且有利于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弹力康复, 减少产妇产后阴道肌肉松弛, 提高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障碍影响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临床通过对产妇有效盆底肌功能的训练, 能增加产妇产后的会阴和盆底周围的肌肉张力, 降低产妇产后盆底肌的损伤程度, 防止产妇产后发生尿溢。从本试验可以看出, 试验组会阴瘙痒、乳腺炎、尿失禁、血性恶露发生率分别为10.0%、2.5%、12.5%、2.5%, 均少于对照组的30.0%、22.5%、35.0%、17.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润滑率60.0%、性欲程度高涨率35.0%、存在性高潮率55.0%, 均多于对照组的42.5%、12.5%、3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产妇采取产后康复延伸的意义显著, 能有效改善的盆底肌功能,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慧.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研究评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8):69, 71.
[2] 来亚萍, 张旭东.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双足与保健, 2017, 26(18):25, 27.
[3] 李日清, 施月秋.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21):1981-1982.
[4] 张英.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体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8):223-224.
[5] 张帆, 林特.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浙江创伤外科, 2018, 23(4):747-748.
[收稿日期: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