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0、TNF-α及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研究
2020-09-02张振华
张振华
【摘要】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ACI患者作为实验组, 同期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集肘静脉血, 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两组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比较实验组中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分别为(13.01±4.19)ng/L、(2.99±0.59)μg/L、(32.58±
5.47)mg/L, 高于对照组的(8.86±1.89)ng/L、(0.89±0.31)μg/L、(4.96±0.70)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高于小面积、中面积脑梗死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面积、中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与ACI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并且随着脑梗死程度的加重, IL-10、TNF-α及CRP的水平也会随之升高。检测IL-10、TNF-α及CRP的表达水平可以用于诊断ACI, 并且还可以进行患者预后评价, 对预测病情变化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血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16
人体中的动脉血管正常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则会发生体内局部供血不足, 进而影响心肌和脑组织等的营养供给, 造成局部组织坏死[1], 而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俗稱卒中、中风, 是由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脑组织坏死,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并且发病的年龄逐渐呈年轻化,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ACI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 并且往往发病时来势汹汹、病情进展迅速, 导致患者出现口角歪斜、语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3], 如果ACI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将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脑卒中后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4]。所以如果能够找到AC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就可以及时识别病因, 为早期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同时也对预测病情变化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5]也称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SIF), 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 在炎症反应方面, IL-10可以抑制炎性细胞的激活、迁移和粘附, 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6]是一种涉及到系统性炎症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 对炎症的诱导起着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 CRP) [7]是脑血管炎性病变的生物标记物, 与血小板激活因子(RAF)结合, 降低炎症反应, 参与动脉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虽然目前的研究显示, 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与炎症密切相关, 而IL-10、TNF-α及CRP是临床上重要的炎症因子, 均被证实参与ACI的炎症反应和组织及梗死病灶的损伤过程。但是关于ACI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的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主要研究IL-10、TNF-α及CRP在A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9例, 女41例;年龄42~74岁, 平均年龄(55.78±7.02)岁。所有患者均在ACI发病2 d内入院治疗。并且所有患者入院3 d内接受头部CT检查, 确定脑梗死面积[8]。其中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4.0 cm)45例, 中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1.5~4.0 cm)34例, 小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1.5 cm)2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ACI诊断标准, 同时所有患者对该研究均知情同意, 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肝、肾、肺、心脏等疾病患者;②患病前行为能力严重障碍患者;③精神异常患者;④不配合医生指示或者要求的患者。同时选取同时间段来本院做体检的
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5例, 女45例;年龄44~73岁, 平均年龄(53.12±7.8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早上8:00~10:00这一时间段内进行统一抽血。并且要求所有研究对象抽血前空腹8 h。采集肘静脉血5 ml置于生化管中。所有的血样均在2 h送检。首先使用离心机离心, 3000 r/min, 10 min。分离血清置于新的生化管中, 并于-20℃的条件下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天津百赛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比较实验组中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比较 实验组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实验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比较 实验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高于小面积、中面积脑梗死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面积、中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AC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 患者由于局部的脑组织供血出现障碍或者发生中断,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受到严重损伤, 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9]。在目前的实际临床治疗中, ACI的治疗难度很大、致残率和致死率特别高, 有时即使给予及时的医治, 仍然会有患者留下身体瘫痪、语言障碍等影响日常生活品质的后遗症, 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脑梗死早期引起神经损伤的原因之一是炎症反应[2]。在脑组织缺血早期, 由于动脉血管的阻塞造成组织缺氧, 炎症反应开始。目前的研究表明, 患者在发病后, 血液中的一些生物活性因子指标的活性、含量等均有明显的改变, IL-1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可以在脑缺血缺氧的过程中, 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脑梗死早期的炎症反应。同时, TNF-α可以在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 大量表达, 发挥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TNF-α 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 一般来说TNF-α水平的降低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当ACI发生后, 患者的脑组织会受到损伤, 进而会刺激CRP的合成, 并且血管内皮受损后的炎症反应也可以使CRP的合成增加。CRP可以降低血管舒张因子的活性, 明显抑制血管的舒张, 刺激炎症反应的发生,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加速了患者体内的血栓形成, 促进了ACI的发生和发展。这些指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诊断ACI, 也可以对研究ACI的相关发病机制, 确定ACI的病情进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发现, 实验组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人群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水平明显低于ACI患者。这可能是由于ACI的病理过程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上述炎症指标在ACI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指标变化规律。此外本研究还发现, 实验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高于小面积、中面积脑梗死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加, IL-10、TNF-α及CRP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研究结果还发现小面积、中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能是由于脑梗死发生初期炎症反应开始, IL-10、TNF-α及CRP表达的激活在一段时间内差异不明显。但是汇总以上所有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从临床实践的角度证实, IL-10、TNF-α及CRP的指标监控对ACI的诊断以及患病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血清中IL-10、TNF-α及CRP水平与ACI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并且随着脑梗死程度的加重, IL-10、TNF-α及CRP的水平也会随之升高。检测IL-10、TNF-α及CRP的表达水平可以用于诊断ACI, 并且还可以进行患者预后评价, 对预测病情变化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宇华, 周曼.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6):767-768.
[2] 张作念, 王志晔, 顾伟,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关系的临床研究. 重庆医学, 2016(10):1375-1377.
[3] 范磊, 岳秉宏, 刘星亮,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2019, 46(7):1339-1344.
[4] 康霞. IL-10、TNF-α、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 22(7):770-775.
[5] Saito T, Hayashi K, Nakazawa H,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esions Responsible for Swallowing Hesitation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ysphaqia, 2016, 31(4):567-573.
[6] 冯肖. 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32-34.
[7] 李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PCT、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3):40-42.
[8] 段圣杰, 尚进林, 琚小红,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IL-10及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8, 24(2):116-120.
[9] 金俏, 魏连桂, 刘林.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ME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28):3088-3090.
[收稿日期: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