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调度智能监控与事故处理辅助决策

2020-09-02徐红云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7期
关键词:辅助决策电网调度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电网调度智能监控以及故障处理辅助决策系统,分析总体架构,着重探究其应用的关键性技术,包括信息集成、综合数据平台、信息可视等内容。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电网调度;智能化监控;辅助决策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7-0169-02

0引言

近几年,我国在电网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而分布式电源的出现,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了电力调度以及故障处理的难度。

1电网调度智能监控与辅助决策

在电网调度智能监控的同时,借助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以获取电网运行中產生的各类数据内容,有助于提高对其运行状态变化情况的预判效果,以提前掌握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调整电压值。调度运行岗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的监控与事故处理工作期间,借助专项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全面性,但推行具体工作时,也需要面对诸多问题。

首先,数据混乱。为满足地区的正常用电需求,通常情况下,供电系统需要长期持续性运作,在此期间会形成难以计数的数据内容,且无特定的顺序,大幅度提高调度工作的难度。而为保证电力的正常调度,需要将各数据信息做进一步地处理,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因此,相关供电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此项工作。目前,信息的来源是供电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变压器、开关部件等,种类繁多,部分地区的数据格式不同,由此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电网运行期间,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或安全故障,会向电力系统中心输送大量的数据信息,其中的监控要点也会产生诸多数据,由于数据同时涌入,使其无明显的顺序和分类,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有效整合,造成中心工作者获取供电网运行状态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未完全实现智能化。现阶段,我国拥有的调度系统具备多项应用功能,但仍未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实际运行过程中,电网一旦出现故障或数据异常的情况,系统会发出相应的警报,但也仅能做到此环节,后续需依靠相关的工作人员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辨识系统发出的警报数据是否可以作为电网运行的干扰因素。即使目前调度系统已经拥有潮流越限的作用,但限额工作仍需要人工操控,进行有效调整,确保电网的正常供电。

最后,缺少辅助性的工具。由于现有电网调度系统尚未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在面对数据大幅波动的情况时,仍需要工作人员依据自身经验进行判断。此种工作模式下,针对电网的异常判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因此,处理事故过程中,工作人员难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电网调度的智能化监控和处理事故辅助决策系统,相关人员可以对电网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由此,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此种模式下,有助于提高故障处理的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升后续电网恢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事故处理工作结束后,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运作,并正常监控,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控制运行恢复的时长。有利于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控制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益的降低。不仅未能处理好电网事故,还严重阻碍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1]。

2总体架构

在电网的此项计算机系统中,涉及到三个阶段。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智能化的监控预警作用、故障辅助决策以及现场的可视化。在电网系统常规运作期间,调度工作人员可以借此系统获取电网运行产生的各项数据信息,并结合特定的设置稳定断面和对整个供电系统中稳定性价差的部分实施预警,以控制电网的电压,实现高效调度。预警系统中包含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对设施运行情况、稳定断面以及电网运行的监控和预警,各子系统中各自包含三个模块,以此形成电网设施工作状态、越线监视以及系统运行三项汇总报告。基于此,进行相应的校正管控,制定具体的校正方案。

3关键技术

电力调度程序中应用的智能化监控和辅助性事故处理系统,涉及到多个子系统,较为常用的监控功能和事故辅助决策功能等。在运作期间,要求相关人员做好充足的准备,确保电力调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3.1数据集成技术

在电网此项计算机系统中,可以为调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此,需要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多次集成处理。常规组织数据和集成数据应通过既定的系统模型实施校正断面,主要结合大量的信息源进行全面化地校正处理。在电网持续工作期间,信息的产生主要来源于遥信遥测信息、区域天气以及供电网本身的限额数据等。由此,判定系统运行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引发安全故障,制定出合理的事故处理决策。通常情况下,各系统运行产生的数据信息,需要依靠人工进行部分处理分析工作。

3.2电网综合数据

电网综合数据内容中涉及到的故障处理决策程序,包括电网整体分布结构、电网运行期间形成的信息以及各项分析报告信息等。为提高数据信息处理的效率,需将系统访问以及异常情况处理信息等操作整合起来,对此,应建立操作性强的综合性数据平台。若想有效构建该数据平台,需利用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合理加设测量程序,借助继电保护装置和事故数据保存处理系统,实现对数据内容的有效分析。借此,构建综合性的数据处理平台,其中包含对电网运行稳定性进行实时分析和离线分析程序,借助数字化的信息内容及相关技术,提高对电网数据的整合效果,保证电网故障发生全过程的信息完整性。由此,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3.3数据的可视化

在电力调度不断更新升级的过程中,会逐渐朝着可视化的目标前进,各项可视化的信息内容可以借助相应的计算机系统查看。借助数字图片原理以及相应的技术,针对特定的方向实施进行设计,由此实现数据的可视化。为电网的稳定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会及时发出警报,帮助相关人员做好事故处理决策,提供更为直观的参考数据,满足对电网监控的需要。目前,在电力调度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趋向于可视化。电网在无故障发生期间,系统会为工作者提供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并做好基本的数据整合工作,强化可视化程度,使相关工作者可以完全掌握其中的薄弱部分[2]。

3.4智能调度模块

供电系统中包含多个设施,在持续运行期间,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掌握其运作状态,并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中,事先做好各项准备活动,建设相应的设施。静态连接的运行期间,借助计算机SCADA程序,能够准确收集相应的数据信息,并保存好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在此过程中,若想确保供电网中各设施运行期间产生的数据完整,需保证数据识别的准确性。一旦设备工作中,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出现异常,系统会开启自动记录功能,对保存的信息内容实施深度分析,以降低判断失误的机率。工作人员借此能够掌握供电网的运行情况。另外,此项系统功能运作相对独立,不会干扰其他功能的正常运作。

系統中的智能化监控模块,可以保证基本的稳定效果,在对电网的限额和设备工作情况监控的过程中,进行自动匹配,对电网的整体运行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定程度,实现系统化的管理,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动态变动和共享功能。具体而言,拓扑着色功能的运用,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在电力调度期间,整体温度以及其他因素的波动情况,识别的准确性较高。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做进一步的识别工作,以此实现精准性较高的匹配程序,之后,相关工作者可结合系统分析得出的报告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其匹配组织的合理性。此项系统可以通过该过程设定电网限额,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后续的调度管控,一旦出现与限额不符的情况,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并分析处理。

在电力调度期间,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停役供电网和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动态监控其运行状态,按照既定的标准分析形成的信息内容。相关工作者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加以判断,并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处理。在静态连接中,系统能够实施多次扫描,以筛选出最具价值的内容,同时结合具体的运行状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此种情况下,相关工作者可以预判事故发生点,以做到事前防御。智能监控系统运作期间,会将某一特定目标作为具体的限额,以及主变负荷等。对此,相关工作者可以结合具体发生的状况及时调整,改良优化管控方案[3]。

3.5辅助决策模块

借助相应的系统设备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及时感知,有助于在电力调度期间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在电力调度期间,相关工作者需借助计算机程序确保辅助决策的有效性,在此期间,应进行全过程的动态侦听,此环节中主要涉及到的数据内容较为繁杂,例如,遥信遥测、保护状态等内容,降低各项因素的干扰程度,以确保数据定制环节的质量。与此同时,可将GPS等定位技术应用到系统运行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侦听的精准度。若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在运作期间会对其进行核对,确定无任何问题后,便可进入事故判定环节,以维护系统正常运行。

在电网长期运行期间,会出现多种异常情况,且各自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事故判断期间,应划定事故范围,并判断事故的具体类型等。系统运行期间,保证监控工程的有效实施,一旦数据出现明显的波动,可以进行自动识别,并与系统控制工作者进行实时的画面共享,工作者可结合系统画面进行分析。另外,二次设施运作的情况会纳入到监控子系统中的基础环节,基于此做进一步地分析,明确事故实际的发生范围和异常元件。诊断环节结束后,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报告,相关工作者结合数据信息,判断警报的准确性,确保系统运作程序无误。在借助事故处理系统,大幅提高电网运行事故检测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帮助工作者及时制定处理策略。

若配电网某区域内出现异常情况,此系统会针对该范围内的各条线路以及设备进行细致分析,侧重于设备的工作状态,避免干扰正常供电,保证电网的电力平衡。自动分析期间,会及时处理部分过载等情况,并针对各个事故发生点开展多次识别,以提高系统此环节的准确性,降低分析失误的概率。数据内容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分析,相关工作者通常可以较为快速地进行判别,以制定具体的处理措施,避免电网系统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发生同类型的事故。

电力调度的智能监控和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应用期间,可以对异常情况实施动态分析,在此期间,还会保持对电网的正常监控。借助安设专业的保护设备,面对多项故障发生点时,可以根据其紧急程度进行相应的排序工作。通过掌握供电网中较弱的部分,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有助于增强员编制的实际效用[4]。

4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智能监控与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提高电力调度的效率和质量。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相信经过长期的实践以及经验总结,会提高该系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剑平.电网调度的智能化监控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2):162-163.

[2] 李明翔.电网调度智能监控与事故处理辅助决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3.

[3] 李婉卿,王凯,黎子晋.电网调度智能监控及防误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9(9):207.

[4] 李熠,龚成明,何锐,等.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变电站集中监控功能的几项实用化改进[J].四川电力技术,2018,41(5):76-79+90.

收稿日期:2020-03-02

作者简介:徐红云(1970—),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电网调度及监控。

猜你喜欢

辅助决策电网调度
基于全景数据的智能修理与快速电力故障处置支持平台
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协同会商系统的思考
电网调度智能防误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