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助力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2020-09-02

共产党员·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义县攻坚村民

义县是辽宁省十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46698名贫困人口如何脱贫?151个贫困村如何销号?贫困县如何摘帽?依托农村“三变”改革,用好人才“金钥匙”,让人才在脱贫攻坚中握指成拳,义县县委、县政府就是这样定调、开干的。全县能工巧匠型、养殖种植型、经营管理型、经纪销售型等7类649名乡土人才,现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队员”。

党政人才下沉扶贫一线

让实力更“硬”

今年78岁的张志成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家的500多公斤梨出现了滞销情况。了解到这一问题后,五间房村第一书记吕景军不仅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还邀请网红带货达人在“快手”“京东商城”等平台上直播带货,很快将梨卖完,并卖出了好价钱。就这样,瓦子峪镇联村、包村、驻村“三支队伍”共帮助农户销售各种滞销农产品30多万公斤。这是义县“三支队伍”尽锐出战、下沉一线,激情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一个缩影。

2015年以来,义县开展“‘三支队伍沉一线、干群同心攻脱贫”行动,将“官帽”与“贫困帽”紧紧挂钩。“三支队伍”2633人常态化进村入户,通过“三级会诊、三级化解”机制,摸排解决问题,累计协调资金5.6亿元,引建项目177个,带领13720名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这一做法成为义县解决脱贫攻坚难点、痛点、堵点的有力抓手。

去年,从省农信社选派的38名驻村金融助理服务贫困户、贫困村“不打烊”,累计发放助农贷款1100余万元,“贷”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专技人才引入乡村一线

让活力更“足”

“苞米是义县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铁杆庄稼,如果这个‘铁杆庄稼不扳倒,脱贫就无指望。”这是“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宏13年前刚挂职科技副县长时的感慨。

“1亩果园相当于20亩苞米地,扶贫得拿‘铁杆庄稼开刀。”说干就干,王宏一头扎进大山里,传授栽果脱贫“真经”。他的到来,让村民大开眼界,尝到了“科技兴果”的甜头,看到了脱贫希望。2013年以来,在农家炕头上、果园里,他不厌其烦地向村民传授果树种植技术,手把手地教,将简化修剪法、果树套袋法用于“实战”。他还开通了“金农通”专家热线,24小时答疑解惑,带领果农用果树剪子裁出“致富新装”,把荒山荒坡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扶贫扶智,授人以渔,科技必须先行。义县坚持“人才驱动”战略,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开展“百名技术专家进百村”活动,先后引进近200名科技人才,助力“三变”改革,使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突破,农民收入连年递增。目前,全县以设施农业、裸地菜、食用菌、中草药等为主的高效田超过30万亩;建成、在建肉鸡养殖小区31个,年出栏肉鸡4000万只,生猪存栏40多万头;以南果梨、寒富蘋果、早金酥梨为主的经济林发展到近30万亩,成为辽宁省寒富苹果生产基地、全国早金酥梨生产示范县;小粒花生和白羽肉鸡产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乡土人才集聚乡村一线

让动力更“强”

走进铁河嘴子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人在村中、村在画中,而这只是该村青年韩建中带着在外经商多年攒下的资金回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来的变化之一。他投资600万元,将7户闲置老屋改造成乡村民宿,利用100多亩村集体荒山,开发蜂蜜酒、果膏等23个系列产品,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特色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韩家大院,带动周边14个村的贫困户创业、就业……

时下,“扶持能人兴业兴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桑土营子村党支部书记韩松林从事肉牛养殖30余年,这位土生土长的“能人”带领村民靠养牛脱贫致富。该村以“村社合一”经营主体为支撑,投资560万元建成了年肉牛交易量超3万头、交易额达2亿多元的辽西活畜交易中心。全村114户肉牛养殖户、65名经纪人抱团发展、按股分红,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多万元,农民户均增收3.6万元。

用好人才振兴产业,更要抓好“种子选手”培养。一提起大齐沟村党支部书记高彩霞,十里八乡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她致富不忘乡亲,坚持项目带动与技能培训“双管齐下”,大力发展黄芩种植项目,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9户村民125亩土地,还将所得收益的10%用于入股村民分红,免费向村民传授黄芩种植、制茶技术。靠黄芩种植、制茶脱贫致富,现已成为该村的“主攻方向”。

猜你喜欢

义县攻坚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义县节水增粮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义县万佛堂石窟飞天造型小议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