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活动效能发挥与溢出效应
2020-09-02张鸣年
张鸣年
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以做“中国好人”相号召,从志愿服务着手,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持续扩大志愿服务者队伍,发挥志愿服务的效能,不断巩固取得的成果,在增强共同体意识中使群众受益。
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洛社志愿服务
效能发挥与溢出效应实现的有效载体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的开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2009年以来,洛社始终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做好事、当义工”逐渐成为洛社群众的共识。
用“好人”理念激发人们的善心。在人们的心目中,好人就是有善心、宽厚待人的人。儒家文化认为,人人都有成为贤人的可能,人人都有希望自己成为好人的动机,这也沉淀为中国人的内在潜质。在推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洛社抓住人们普遍向往、认可并希望成为“好人”这一愿望,以“中国好人”为指引,激发人们爱他的善心。
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做一个“好人”,需要在思想上认同,更需要把这一思想激发起来变为现实。变为现实的途径非常多,洛社选择了志愿服务活动。他们以镇党校(文化站)为发起、工作人员主动引领,积极开展一些活动,在社会上逐渐产生影响,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志愿服务的队伍逐渐产生了“滚雪球效应”。
完善各项机制,走“三化”与“新三化”之路。随着活动的开展,加入志愿服务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洛社成立了“好人工作室”,逐步走上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大众化”(三化)之路,形成集群效应,带动和推进各级志愿服务活动蓬蓬勃勃、有序开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有序运作,做好事、当义工的氛围日益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洛社形成了“满城飘动志愿红”的良好局面。2009年11月成立了幸福义工志愿团,2014年6月正式注册。随着组织的日益完善,2015年3月,又成立了镇“幸福义工”志愿服务总站,志愿服务正式步入“三化”(专业更强化、项目更深化、大众更广化)建设新阶段。
组织与制度建设使洛社志愿服务
效能与溢出产生聚集效应
效能=效率×目标。公式告诉我们,效能是人们在目的正确、有组织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效率和效果。洛社志愿服务效能的发挥,是建立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一目的之上的,他们通过大量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来展示其效能。通过服务效能的发挥,促进群众形成社会共同体意识。
建立较严密的志愿服务组织。每个志愿者可以在小范围内发挥作用,但融入团队,拥有共同的目标会使分散的个体实现1+1>2效应。洛社幸福义工志愿团负责人充分认识到了组织的作用,他们非常注重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在新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洛社在原有组织基础上,建立起了由镇级中心所、东片所、西片所、新开河村、杨西园村、正明村6个示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个基层志愿者服务站与25个村(社区)文明点以及110个各级志愿服务基地、30多个品牌公益项目、104个党员志愿服务队组成的立体化、广覆盖、多层次、全领域的志愿服务网络集群。同时,培育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或者项目,更深一层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已经培育运行了红盾安全志愿、运河文化志愿、多彩楼道志愿、美丽乡村志愿、孝老爱亲志愿5个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或者项目,有效发挥了典型的带动作用。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化制度。2015年以来,洛社制定了《洛社镇幸福义工管理办法》,出台了《洛社镇道德模范和志愿者礼遇十条》《洛社镇幸福基金管理办法》 《洛社镇党员志愿者管理意见》等制度,推动志愿者工作的科学管理和制度化建设。根据需要,2016年9月出台了《洛社镇(星级)志愿者服务站考评标准》。该标准规定,星级评定采取动态管理,每两年一次,从9个方面打分考核,分别评为不同星级志愿者服务站,目的就是激励鞭策志愿者做好为民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工作。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洛社已经摸索出了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一套体制机制。每年年初,较完整地设计好全年的活动方案。把实践证明社会效果好的活动逐步固定成为常规活动。在洛社,100余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经常交替开展,并积极配合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活动。2018年,洛社各级志愿服务组织举办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800余次,参与志愿者超80000人次,凸显洛社社会文明建设不断得到提升。
志愿服务活动是实现洛社志愿服务
效能发挥与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与体现
志愿服务不是少数人的自娱自乐,只有响应参与的人多了,切实去做了,其效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示。吸引人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活动的开展。洛社的常规志愿服务活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在关爱残疾人、老人与妇女等弱势群体方面。2011年12月,全镇上下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征集5000多本旧挂历,为南京盲校的孩子们制作完成2万张盲文纸。近年来,洛社相继建成了4家镇级“残疾人之家”,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数达到123名,帮助116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乐助夕阳为老项目、“玫瑰人生”失独老人关爱项目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40多次,通过各种专业服务,协助失独家庭走出痛苦和悲伤,建立生活信心和社会支持网络。2017年度入选江苏省妇女儿童公益社工服务立项项目的“幸福洛社”女性创业就业助力计划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30多次,通过开展女性创业就业助力培训,搭建具有洛社特色的“妇女+社会组织+女企协+妇联”的女性就业创业支持网络格局。
在关注婴幼儿与新市民子女成长方面。“候鸟益+”新市民子女城市融入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特色化“益+”服务,让新市民子女沐浴文明滋养,有效融入幸福洛社大家庭。2019年7月,第四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该项目获评银奖。2016年度入选江苏省妇女儿童公益社工服务立项项目的幸福蒲公英亲子悦读计划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70多次,逐步营造“书香洛社幸福悦读”全民阅读氛围。
在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美丽洛社·绿心环保小屋建设志愿服务项目让全镇8万余居民受益。自2013年起开展“向乱扔垃圾说NO”环保活动,每个周末、节假日一直坚持;2015年总站环保工作室(绿色工坊)打造完成,并积极探索绿色环保公益行动向社区居民的延伸与推广;同年11月在新开河村打造成功全区首个环保公益小站(设有家庭垃圾分类小屋),向居民宣传公益理念;2017年打造出“聚心暖心徐贵桥公益小站(设有变废为宝DIY小屋)”“美丽林庄公益小站(设有绿色空间小屋)”;2018年充分利用自然村原有破旧仓库、加工厂、垃圾场等,进行整治改造和内部布置,打造全市高水準的环保小屋,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在关注运河文化建设方面。洛社是一个运河穿镇、因水而建又因河而兴的市镇,六龙社区更是在运河洛社段的中心位置,志愿者们深挖运河元素,倡导书圣遗风,仅2018年全年开办活动超过100场。这里拥有注册志愿者500余名,且大部分为文化志愿者,组建了包括“大运河艺术团”、书画队等在内的10支特色志愿服务团队,涌现出强银娣、陆小明、冯华新、徐晓萍、徐新蕙等一批文化志愿者,他们或收藏文艺藏品,或排练文艺节目,或爱老慰老,或扶贫帮困,在志愿活动中,都自觉地把运河文化元素融入进去,让该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平添一份“文化”色彩,并因此获得“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
在组织培育与关注志愿者自身素质提升方面。2011年由18位洛社企业家捐资100万创办洛社太极拳协会,依托镇成教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携手太极、全民健身、共建和谐、幸福洛社为己任,现已走进洛社各个社区义务推广,已培训3820名群众学员。太极拳运动已成为洛社群众文体活动的一张宣传名片。2018年入选惠山区公益创投项目的“幸福义工成长园”志愿者能力提升项目,累计开展20多次活动,通过三种不同“星级”的“志愿者训练营”进阶式地提升志愿者团队的整体服务素质以及项目管理能力,着重提升团队领袖的综合管理能力。
在为市民服务方面。2019年2月,“2019·幸福洛社文明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在洛社镇中公园拉开序幕,全镇300多位幸福义工志愿者在这里集中开展了公益集市、民俗巡游、政策宣讲、闹元宵等志愿服务,惠及前来参加活动的2000多名群众。“中国好人”苏大伟还为群众讲述了“文明实践做点啥”微课,跟群众一道分享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志愿服务故事。
志愿服务的实践,让亲历者深切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光靠“嘴”不行,还要靠“脚”,要走到群众中;光要靠“耳”不行,还要当面“听”怎么说;光靠“手”不行,还要带着群众干。志愿服务活动体现出的是志愿服务过程的实在性,正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让人从观望到信服到感兴趣,再到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
如果到此为止,志愿服务活动也是不会长久的,因为活动本身是热闹的,虽然这种热闹也是志愿服务效能的一部分,但人们对热闹的活动的兴趣通常是短暂的,这种效能是浅层次的,关键是使这些平常的点滴活动到一定阶段或时期有一个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发展。这方面,洛社的做法是:
让志愿者亲自参加评选好人好事、“星级志愿者”“志愿星家庭”。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感受到评选结果所具有的公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着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敦亲睦邻节”是洛社传统活动,其开展的目的是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实现成风化人。2012年以來几乎每年都要举办,节日有多个具体活动构成,带有一定程度的当年活动总结的性质。以2019年为例,当年“敦亲睦邻节”举办了“我为洛社高质量发展献一策”征集活动,节日当天安排有成果发布仪式,另外还举办了洛社镇身边好人和最美人物表彰仪式、洛社镇星级志愿者和志愿星家庭表彰仪式等内容。
对贡献大的志愿者施以礼遇。洛社制定了志愿者礼遇细则,以体现对其善意的呵护。规定指出,该镇志愿者上年度志愿服务时间新增至100个小时以上,可享受一份志愿服务综合保障险;志愿服务时间累积300个小时以上,可兑换一份健康体检;服务时间累计100个小时以上,兑换一份报纸,而不是简单地馈赠金钱。以此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志愿服务氛围,形成爱的双向流动和循环往复,促进志愿服务活动良性发展,实现对志愿服务的价值回馈。
无锡洛社志愿服务效能发挥与溢出效应的启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总要求,就是“加强和创新”,就是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里,“完善”与“建设”就是加强与创新的具体内容。作为发达地区的基层乡镇,随着党中央对社会治理要求的不断推进,洛社十多年来,在激活相关社会治理的主体、运用好社会治理保障与手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能与溢出效应,留下了诸多启示。
有号召力的热心人的奉献与付出,是洛社志愿服务及其活动得以长盛不衰的关键。世上的事情做成与否,关键在人。一要有主导者,二要有响应主导者的人。很多事情,常常开始时主导者热情高涨,而应者寥寥。由于主导者长期坚持,活动产生了影响,于是应者越来越多。可见,关键在于主导者。洛社志愿服务轰轰烈烈,就得益于有这样的人,他们就是强银娣与徐智能。强银娣曾任文化站站长30多年,在做好文化工作的同时,200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徐智能的志愿情结缘起于洛社镇幸福义工志愿团的成立。当时幸福义工“时政宣讲”队是志愿团里最有特色的一支队伍。在其中,徐智能亲自扛着投影仪、无线喇叭、移动音箱和宣讲材料等,不知疲惫地奔波于洛社的村村落落、社区和基层单位。在他们的带领下,每年推出50余堂宣讲课、送课下乡250余场、受众超3万人次。当洛社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时,强银娣在做好党的理论宣讲的同时,肩负起其志愿服务总站各项事务工作的责任。
大批热心人的支持与积极参与,是洛社志愿服务及其活动得以长盛不衰的基础。多年来,在洛社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热心人。到2019年底,洛社镇已拥有“中国好人”5名,“江苏好人”2名,“无锡好人”17名,注册志愿者3万余名,活跃志愿者3000余名。其中,“中国好人”文化达人强银娣、献血达人苏大伟、环保达人杨钧卿、理论达人秦肇荣,“江苏好人”消防达人缪梅清等就是他们中的代表。正是有了一批热心人,洛社的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用好身边的榜样,是带动全域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活力因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好人效应”“道德模范”“星级志愿者”“志愿星家庭”等榜样力量,洛社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洛社镇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2017年3月,惠山区洛社镇六龙社区获中宣部颁发的全国“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支撑这个证书的是一批光彩照人的“老雷锋”。65岁的“老雷锋”强银娣,从19岁担任洛社镇文化站站长到退休,她一直默默耕耘在群众文化的百花园里。96岁高龄的“老雷锋”杨钧卿坚持爬惠山捡垃圾。2015年就被评为“助人为乐的中国好人”。64岁的“老雷锋”徐小平,坚持20年义务为洛社镇几个报亭更新报纸。
党委、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洛社志愿服务乃至社会治理取得成效的根本。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党委领导下,政府、市场、社会等各种主体合作互动的社会治理形态。在社会治理中,人民是主体,基层是基础和重心,治理精神的培育、治理能力的锻炼、治理实践的开展、治理效能的提高都需要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实现。2016年,洛社镇党委、政府在新开河村开发投资建成了新河花苑小区(即“幸福新河”主题文化小区),江苏省首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居民小区在洛社镇应运而生,这标志着该镇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2016年,洛社镇以创建全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教育基地为契机,建成“一楼、一苑、一径、一亭、一市、一站、一墙、一道”“核心价值新河八景”。小区内书香楼道、文明长廊、爱国诗亭、公益小站等设施错落有致。新开河精神、居民文明公约、乡贤文化、家风家训等宣传牌尽显人文底蕴。
总之,洛社镇作为第三批全国文明镇,也是目前江苏省无锡市唯一一个连续两届获得该项全国最高荣誉的乡镇,多年来不断致力于发展不同层次且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在活动中不断发挥“中国好人”标杆作用,完善志愿者团队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了提升百姓精神层面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效能和溢出效应。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