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司法为民大考“答卷人”

2020-09-02马荣

唯实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民法院网格司法

马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均产生较大影响,对人民法院而言,疫情是一次大考:因疫情引发的市场秩序失范需要高质量司法助力恢复,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需要司法有力保障,激增的矛盾纠纷需要司法高效化解,被疫情侵蚀的市场信心也需要司法重新提振。如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大考中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是人民法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亟待完成的紧迫任务,更是对人民法院履职担当作为能力的重要考验。

审题:疫情背景下面临的突出挑战

这场突如其来、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人民法院至少有三大方面的挑战需要直面。

助力复工复产的挑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很多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如对于制造业,以常州市为例,常州从实体经济起步,以制造业见长,中小企业众多,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是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往往作为大型企业的配套供应商或服务商参与到生产中,是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其发展本就受限于行业准入、融资能力、研发创新、产品单一、上下游制约较大等因素,疫情发生后,相对落后的设备和技术、匮乏的人力、减少的市场订单、增加的原材料成本等短板受疫情影响加倍放大,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重的危机。又如对于旅游和餐饮业,仍以常州为例,这些年,常州旅游以“无中生有、借题发挥”,走出了一条“资源创造型”发展之路;常州餐饮业发展基础雄厚,独树一帜,在沪宁线上享誉盛名。这两个行业受困于疫情,不仅春节假期这个加持因素消失,前期的疫情防控和后期的市场心理缓冲、消费能力下降等影响更为深远,大量的订单取消、人员闲置、资金周转停滞等,每一项都是横亘在旅游和餐饮业面前的坎。危机催生了企业更多法律困惑,复工复产之路上,市场和企业亟须一剂“强心针”。

保障民生安全的挑战。疫情袭来,除却病毒本身对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之外,也催生更多社会乱象,带来更多民生问题。危难时刻党和政府组织大量人力物力采取有力防控措施,但对疫情的恐慌及对突发防控的不适,导致部分人的心理发生扭曲,错误地消极对抗防控,有些下沉社区服务的志愿者甚至成为消极情绪的被宣泄对象,遭到无故辱骂和殴打。疫情前期各种防疫物资奇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公众生活造成的影响,通过新媒体平台大量散布售卖口罩等防护物资的虚假信息、以交通管制为由发送火车票或飞机票退票改签等诈骗短信、冒充政府有关部门特定人员推销“防疫特效药”、冒充慈善机构接收个人捐款、冒充患病亲友骗取“住院费”、冒充环保工作人员收取养殖户的“环保管理费”等,更有犯罪分子利用“居家隔离”,通过代办车辆年检、兼职“刷单”、网络游戏、在线购房等设置骗局,这些造成了涉疫情诈骗案件频发。危机动摇了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底线,人民群众亟待一颗“定心丸”。

应对纠纷激增的挑战。疫情暴发客观上导致大量买卖合同无法按约履行,对于合同能否解除、定金或预付款能否全额退还、合同履行方式能否变更、是否构成不可抗力等问题,买方与卖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摩擦增多,进而导致买卖合同纠纷增多。“宅家”的生活模式催生了线上消费的火爆,也带来因存在交通及物流管制导致无法收发货、因上游企业未能开工导致货源不足、卖家恶意不履行合同囤积商品拟再行高价销售等导致卖家变更或取消网购订单情形,从而引发网络消费领域纠纷。疫情还引发了金融审判领域的一系列案件,如部分融资类合同的用资人因资金偿付困难引发违约案件,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知情权受到侵害引发索赔案件,金融客户准备理赔材料难度增加引发合同纠纷案件等。劳动用工方面更是高发领域,围绕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等争议而产生的群体性案件相应大幅上升。激增的纠纷面前,各方都需要找到有效化解的“安慰剂”。

破题:法院要在国家治理中精准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凸显这一论断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它是破解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挑战和难题、助力双胜利的关键点和重要遵循。人民法院在大考中要有所作为,必定要代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去定位和思考。

服务大局的践行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法治之于发展,恰似音律之于曲乐、文法之于语言。因此需坚定地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疫情防控,以法治平台凝聚经济社会发展共识,以法治机制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以法治手段清除经济社会发展障碍。疫情当下,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行使法院基本职能,公正、高效办理好每一起案件的同时,更要注重司法服务保障大局的延伸职能,应当精准把握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民法院应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前瞻性,深入分析研判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应对措施,帮助企业纾解困难、恢复生产,传递司法温度,彰显为民情怀。

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法治是社会治理秩序价值的忠实守护者。“与法律永相伴随的基本价值,便是社会秩序”。法院正是通过对规则制度的调节,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现代社会治理追求的秩序价值。在常态化的社会运行过程中,法院在法律赋予的权限下为个体权利的实现提供基本规则,为正常的市场活动提供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保障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即所有的社会主体在法治规则既定的模式下,有序地在各自轨道上运行。当社会主体的行为脱离轨道致使社会失序、导致矛盾纠纷时,人民法院提供一系列的纠纷解决机制,让社会回归有序。在社会出现非常规的紧急状态时,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和超常规的手段应对危机,维持秩序。此时人民法院更应厉行法治,以应对特别状态的社会治理制度规则,为紧急状态的社会治理提供方案,助力社会秩序更加規范高效地有序回归。

多元解纷的推动者。随着疫情的推进,各类社会事件突发多发,社会风险交织叠加并跨域演化,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不断加大,构建高效运作的跨部门、多主体、跨地域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更为迫切。多元主体协同解纷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涉及社会体系的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化、科学化的工程,在党委的领导下,人民法院作为构建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应当发挥司法引领、司法推动、司法保障的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强化社会各治理主体的协同运作,推动其他社会主体合法合规参与,破解“零和博弈”困境,充分发挥其他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专业资源优势,避免行为盲动和违规,阻碍有效社会治理效能的实现。

答题:主动融入,以“小网格”释放“大能量”

疫情以来,常州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依托“法官进网格、审务进基层”工作机制,打出了产业扶持、联防联控、多元化解、法治宣传等“组合拳”,让“小网格”释放出了司法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能量”。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法院报》《江苏法制报》《交汇点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网格+产业扶持”稳经营。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行业组织等工作对接,实地调研走访本地重点企业、特色产业经营现状,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时出台《关于依法防控疫情保障企业稳经营促发展的意见》《关于为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工作意見》《关于司法服务和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出实招、有针对性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常州两级法院还聚焦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设,在全市重大公共创新平台、重点文旅项目所在网格设立巡回审判点及法官工作室,及时提供有特色、有成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网格+联防联控”保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常州两级法院第一时间行动,组建千名志愿者下沉基层网格,参与联防联控,协助做好卡口执勤、人员摸排、复工检查、后勤保障等工作,参与对6000多家商铺、企业的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卫生状况及防护防疫措施等摸底排查。对拒不配合防控检测,辱骂并持匕首刀柄击打基层防控志愿者头部致人轻伤的犯罪案件,采用远程视频开庭审理,互联网线上直播,网民观看量超过160万人次,被媒体盛赞为“一场教科书式的庭审”。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首例口罩诈骗案,适用速裁程序快审快结,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了诚信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

“网格+多元解纷”化矛盾。推动诉源治理工作从法院主推上升为党委主抓,在2019年实现全省率先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市区两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考核的基础上,2020年又推动该项工作纳入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清单。常州构建起由政法委领导、法院牵头、政府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4+N”社会矛盾化解诉源治理新模式,推进“府院对接、市区镇联动”的多元解纷格局纵深发展。常州法院建立“定点、定时、定岗、定职”工作机制,网格法官与挂钩片区常态化联络,通过网格微信群、电话、走访等方式动态掌握片区情况,及时给予法律咨询。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带来的契机,加大“智慧法院”推进力度,拓展网格线上解纷功能,推广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远程视频审判系统等信息化应用,提供网上引导、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确认等一站式服务。

“网格化+法治宣传”营氛围。网格法官深入企业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解析有关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的法律问题,营造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法治氛围。结合走访调研、案件审执中发现的共性需求,针对疫情可能引发买卖合同、金融、劳动等领域纠纷激增的预判,及时在法院自媒体上开辟《法在身边》栏目,聚焦人民群众与企业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以“法官说法”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各类风险防范提示。常州法院还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其他成员单位联合发布消费维权十大案例、知识产权十大案例等,更好回应群众关切,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

(作者系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人民法院网格司法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网络司法拍卖如何更具公信力
追逐
非法集资案件的受害人是否就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返还财物?
增加网格 以退求进
“互联网+”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加强法院法警队伍建设的思考
英国司法周开幕 系中国法院首次举行国别司法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