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担民生
2020-09-02熊乐之
熊乐之
从素有“象牙塔”之称的高等学府来到曾经占全了“老少边穷”四个“选项”的锦州义县南树林子村任第一书记,辛丽坚持民字为本、实字打底、干字当头,使脱贫攻坚的路子由窄变宽,全村实力由弱变强,昔日“区位最偏、基础最差、生活最难”的小山村一跃由县“尾”变排头,在锦州地区率先“销号”。
初到南树林子村,辛丽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土路弯弯曲曲,土房凌乱失修;村部桌椅缺胳膊少腿儿,电灯还是拉绳的;开会等了半小时,只来了2名党员……在沈阳师范大学当了近15年教师的辛丽是个不服输的“女汉子”,她创造性地把习近平总书记“补齐民生短板”的要求,落实到党建引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上。
水和路是群众的两块心病。采取“干部奉献一点、村上自筹一点、村民集资一点、企业支持一点”的办法,辛丽很快就让村民喝上了“矿泉水”;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她带领党员群众硬化村内道路6.4公里,治理沟渠800延长米,架设桥梁1座,打通了2条连接村内外的“断头路”。村民的生活因水而改变,致富的信心因路而高涨。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贫困户增收后劲持续、效益持久是关键。”在村“南树林生态养殖基地”,辛丽手指着一排排牛羊圈舍说。刚开始,村民普遍质疑,没技术、缺销路,养啥牛?不如每家分点儿钱。为把100万元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辛丽亲自开车,带着村干部外出考察,一项一项算投入产出细账,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就这样,有着1000平方米现代化牛舍、500平方米羊舍的饲养合作社建成了,每年出栏肥牛1500头、羊300只,村集体、贫困户每年稳定收入46万多元。去年,全村114户贫困户、22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辛丽围绕打造支部领村、经济强村、依法治村、民生管村、文化润村、新风驻村“六村同创”党建品牌,实施了8个党建项目,建成了红砖亮瓦的新村部,安装路灯40盏,修建了3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辛书记,能让我外孙女念上书,我死了才能闭眼!”村里有一个孩子因没有户口,快九岁了仍不能上学,她的姥爷心急如焚。从公安户籍部门到县委组织部、從计生部门到扶贫办,辛丽磨破了嘴、说干了口,加班加点撰写农村户籍调研报告。锦州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孩子的户籍解决了,大爷领到新户口本的那天,拉着辛丽的手,喜极而泣。
更令人惊喜的是,随后全村220余名无户籍人口全部落户。好消息传遍了整个义县,群众交口称赞:巾帼爱壮志,民祉担柔肩。扶贫洒汗水,高歌透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