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警惕急性腹泻
2020-09-02史曼玉
史曼玉
腹泻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其中急性腹泻大多是感染引起的,严重者可导致脱水死亡,是夏秋季应当重点预防的疾病。
什么是腹泻
腹泻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而且粪便的量、水分较平时明显增加,粪便变稀,排便量超过200毫升/天。可含有异常成分,如未消化食物、黏液、脓液、血液或脱落的肠黏膜细胞等。根据病程长短,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急性腹泻起病较急,病程为2~3周,大多是因为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超过3周或长期反复发作者。
腹泻的危害
急性腹泻是全球共同的健康问题,是门/急诊就诊、住院治疗和旅行期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患者不仅要承受痛苦,并耗费医疗费用。
1.腹泻会引起严重脱水。腹泻可使人体内水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都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不及时抢救,就可能危及生命。
2.腹泻会引起营养不良。胃肠道作为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能量供给不足,使人出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的症状。
3.腹泻会导致能量供给不足。大量腹泻的患者,通常会感到头昏眼花、神疲乏力或不自主地颤抖,甚至心慌气短、冷汗淋漓。这些都是因为能量供给障碍而引起的。
4.腹泻会导致维生素缺乏。长期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多种维生素的缺乏,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头发缺乏光泽,甚至脱落等现象。还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等。
5.腹泻会导致贫血。由于消化吸收障碍,人体对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如叶酸、维生素B12、铁质等的吸收减少,还会引起贫血,出现口唇、指甲淡白无华,皮肤干燥、脱屑,神疲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动则气促等症状。
6.腹泻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可能引起营养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疾病,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感染的抵抗能力减弱,炎症容易扩散。
此外,腹泻大量失水,还会导致血容量下降,心脑供血不足。原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可能会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引起急性腹泻的疾病有哪些
1.急性肠道疾病引起急性腹泻。急性肠道疾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引起急性腹泻的疾病。急性肠道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阿米巴原虫感染、血吸虫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细菌性食物中毒则通常因为人们摄入了被霍乱弧菌、沙门菌、嗜盐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
2.急性中毒引发急性腹泻。引发急性腹泻的常见急性中毒有三种。植物性中毒,如毒蕈、桐油中毒;动物性中毒,如河豚、鱼胆中毒;化学毒物中毒,如有机磷、砷等。
3.急性全身感染引发急性腹泻。引发急性腹泻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疾病有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霍乱与副霍乱、流行性感冒、麻疹等。
4.其他会引起急性腹泻的疾病。其他会引起急性腹泻的疾病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肠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危象、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危象;药物副作用,如利血平、5-氟尿嘧啶、胍乙啶、新斯的明等;肿瘤伴发症状,如胃肠肝胰腺肿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5.受寒着凉。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很多人喜欢吃冷食,喝凉饮,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小肠感染和结肠感染导致的腹泻有何不同
普通人一般不会注意腹泻是小肠性腹泻和结肠性腹泻。但对医生来说,判断是小肠性腹泻或结肠性腹泻,有助于确定腹泻的类型,进而判断病因。
腹泻的原发疾病或者是病因诊断,需要从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当中获得依据,可以从起病和病程,腹泻次数还有粪便性质,腹泻与腹痛的关系,伴随症状和体征,缓解与加重因素,等,方面收集临床资料。
小肠性腹泻特点是腹痛常位于脐周,粪便量比较多,粪便烂或稀薄,可见有脂肪黏液比较少,臭味比较重,大便次数是每天2~10次,一般是没有里急后重的感觉,比较常见的伴发症状有体重减轻。
结肠型腹泻腹痛常位于下腹或者是左下腹,量一般比较少,肉眼可能会见到有脓血黏液,大便的次数可以更多一些。因为有对结肠、直肠这一块刺激,所以说比较多见有里急后重,但是结肠性腹泻一般不会伴有体重减轻。
國家对急性腹泻的重视
1.国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针对感染性腹泻疫情指导应急方案下行到全国各大医院及社区。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针对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对该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2.加强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有关要求按时开设肠道门诊,注意门诊的相对独立、设置合理,避免交叉污染;并配备经培训合格上岗的专(兼)医护人员。
3.医疗机构负责感染性腹泻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4.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依法对辖区内饮用水、食品卫生等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5.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根据感染性腹泻防治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历史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年度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此外,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在高发季节之前以及在流行期内,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报告的意识;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落实各项疫情控制的技术准备工作,并根据情况开展应急处置应急演练。
6.物品、药械、技术储备。各地根据疫情预测和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加强人才培养的建设,建立应急专家组和应急专业组;建立新的检测技术和新方法,提高病原学检测的灵敏度和快速性。
在发生疫情后,应迅速组织核实诊断,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续发、蔓延,并尽快扑灭疫情。
7.健康知识宣传,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肠道疾病流行季节,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媒体、宣传画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感染性腹泻等肠道病的防治方法等。通过清理粪便、垃圾、污水,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消灭苍蝇孳生地。落实防蝇措施,做好室内外消毒杀虫工作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迅速降低苍蝇密度。疫区的家禽、家畜要严格管理,实行圈养,避免人畜混居;禽畜粪便要集中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动物特别是进口种畜种禽带菌率较高,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疫情控制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并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8.消毒。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注意对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和处理。消毒前向疫點内人群进行宣传、解释和介绍消毒知识。随时消毒时向隔离的健康人培训消毒剂使用方法并使之掌握。
9.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取缔无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停业整顿,对可疑食品可暂时封存,暂停其生产和经营,必要时销毁处理。对与疫情发生有关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病原菌检查,发现腹泻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经连续三次(间隔3天)粪检阴性,方可解除隔离。疫情流行期间,在疫点、疫区内不得举办聚餐、宴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