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推进人类摆脱贫困
2020-09-02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信“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的信条,致力于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
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15年后发展议程。但环顾全球,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当今世界仍然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每年有近600万孩子在5岁前夭折,近6000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还是一种奢望。
与此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贫困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区域性特征。现在全球超过40%的极端贫困人口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极端贫困人口占本地区人口比例仅由1990年的57%下降到2015年的41%,没有实现联合国确立的极端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且由于这一地区人口总量的增长快于减贫、经济增长乏力、自然災害频发等,极端贫困人口数量由1990年的2.91亿,增加到2015年的约3.66亿。南亚也是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该地区极端贫困人口占全球贫困人口的34%。
解决人类贫困问题,唯一的路径就是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他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人类消除贫困历史上的壮丽篇章。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亿余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2013年至2018年,每年有1200多万人稳定脱贫。2019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中国由此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大为赞赏,称赞“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致力于实现自身发展、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中国坚定不移支持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8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在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举措,包括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中国开展对外援助以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援助,并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是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继续在国际减贫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同各方一道优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进南北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充足资源和强劲动力;积极落实《中国与非洲联盟加强减贫合作纲要》《东亚减贫合作倡议》,更加注重让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中国积极发挥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国际减贫交流平台作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
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今天的世界,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贫困和饥饿依然严重,新的数字鸿沟正在形成。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百分之九十九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如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蚀的是自己发展的根基,损害的是全人类的未来。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条件。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就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放眼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人口大国,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和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树立了榜样。展望未来,作为减贫成效最显著、探索创新经验突出的负责任大国,必将在未来的国家减贫合作中、在共享发展中不断取得脱贫攻坚新成果,为国际减贫事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助推世界减贫事业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基础建设等领域达成了多项经济合作协议,推进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发展。在贸易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研究组分析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71个潜在参与国的贸易影响,发现倡议将使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在投资方面,中国与沿线5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促进双向投资升级。目前,中国已在铁路、公路、港口、航空、能源设施建设领域与沿线国家展开了广泛合作,积极改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建设有效推动了沿线国家贸易与投资的持续增加,沿线各国贫困率不断下降。世界银行给予“一带一路”所发挥的推动经济发展和减贫作用以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