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党建联盟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
2020-09-02徐菲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党建联盟是基于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发展提出的新概念,是高职学院谋求党建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于一体的新型培养形式。在校企党建联盟的框架下,创新丰富高职院校校企党建联盟工作体系理论,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党建联盟工作的具体途径及方法,对解决校企深层次合作中共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问题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党建工作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校企 党建联盟 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19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的立命之本,已逐步从教育科研、实习就业扩展到党建共建各个领域。新形势下,建立党建联盟工作机制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需求,对于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深化校企党建合作对于企业优化职工队伍结构,提升员工思想道德素养和技能水平,进一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进而适应新形势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具有极大的价值。
一、目前校企合作党建工作的问题与挑战
现阶段,校企合作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措施十分局限。所谓的党建共建到最后都演变成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单纯的教育监管沟通,完全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组织层面的培养衔接。大部分的校企党建合作仅仅是学校支部与企业支部有限的对接,简单地共同组织举办主题教育活动,缺乏实际意义。同时,企业方面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培养重在“使用”,更加倾向于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难以像高职院校一样注重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教育引导,导致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出现思想放松、意识降低的问题。
其次,校企合作党建工作的机制和效果大都流于形式。目前的校企合作党建工作缺乏统一的运行机制,更多都是单纯从学校和企业自身短时需求出发,相对比较随意和简单,难以长期坚持和持续创新。而进入到各个企业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分散流动性较大,难以连贯集中地进行教育管理,由此也影响到了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导致机制和效果往往流于形式。
另外,还存在校企合作党建工作的统筹乏力,平台及渠道不通的问题。尤其在学生发展管理上,校企两个环节缺乏连续性,没有统一的统筹及监督,校企之间也没有形成整体的平台和渠道,措施也过于简单和单一[1]。本身很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消耗较多精力和资源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同时也缺乏调度整合学校和企业各项人力、设备、信息等资源的载体机构,导致校企联盟各组成单位之间互动协作不足,致使校企党建联盟的组织功能和政治功能完全没有得到体现,更加无法形成长效的校企党建合作品牌活动。
二、校企党建联盟工作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校企党建合作是双方面对挑战实现双赢的现实需要。校企党建联盟正是基于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发展提出的新概念,是高职学院谋求党建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于一体的新型培养形式。全面深化校企党建共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既符合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也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是校企双方的共同需要[2]。全面深化校企党建联盟工作机制可以进一步实现以党建合作带动学校和企业的全面合作,提升现有的校企合作水平,最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
1.组织联建
建立校企党建联盟工作机构,成立基层支部以外的校企联合组织。在企业与学校内部,仍按支部原有组织机构开展工作,在支部以外则由高职院校牵头,成立联盟共建支部,实现校企一体化,从宏观上统筹校企的对接沟通,从微观上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与落實,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协同的有机整体。
2.活动联办
在加强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设党建工作活动阵地,以此为立足点形成校企党建联盟整体合力,推进校企党建联盟的合作体系,共同举办活动,相互服务渗透,加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支持和协作,使得校企在教育教学、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形成依托,共同创建起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实践场所,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资源联享
校企双方通过党建联盟平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在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进一步深化落实校企的学术研究合作,并通过企业将理论研究成果发展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动力,共同分享双方的资源和成果,进一步推动校企党建联盟模式下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4.党员联管
把学生党员考察发展纳入校企合作的范畴,加强学生实习就业期的管理和培养,尤其要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实现双向反馈联络:一方面学校通过企业将学生党员的考察培育与顶岗实习实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学校吸收培养目标人才,通过用更贴近生活和工作实际的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5.服务联创
校企党建联盟工作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党务工作上,学校和企业应该结合双方自身的特点,尤其围绕工作作风、形象创建和其他中心工作,通过党建联盟的平台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充实创建内容。通过党建共建,找准党建工作与各自其他工作的结合点,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职能,相互推动,持续发展,建立如培训交流、订单培养、教学实践等学校和企业生产一体化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校企党建联盟工作机制的实践运用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创新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新格局,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潜力,整合优化校企资源,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开拓校企党建联盟格局,提高校企双方党组织的工作实绩和影响力,进一步推进双方实现共赢。
智能制造学院与联合汽车电子无锡厂党总支以协同平台创新为依托,着力打造校企联合党支部,并探索建立了系列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双培养”。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党员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考察和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将学生的思想理论学习和企业的生产实践学习相结合。双方通过党员先进典型交流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学习活动、优秀员工回访母校交流等形式,不断整合利用校企双方的人力、设备、场地、信息和经验等资源,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党建共建活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制造学院邀请联合电子优秀的党员毕业生回校交流,学生党员重点讲述了自己如何从学校进入到联合汽车电子厂和在初入岗位时遇到的种种困难,面对困难是如何面对解决,以及如何从初级员工做到现在的生产主管岗位。此类特色共建活动初步实现了校企党建联盟下的校企协同运行的良性互动,也促进了校企支部结对双方的相互了解,双方吸收借鉴彼此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使双方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建共建共治,强化了校企间的交流合作。
同时,智能制造学院还与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达成了深入的校企合作意向,双方以党建合作为内生动力,推进了长期稳定的多方面合作,共同创新打造了党建联盟校企共同体模式。尤其是学校与企业以职业素养、新技术讲座等课程共同教授为主体,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向,创新地对职业素养课程进行了改革。课程改革一方面贯彻了学校“能力+素养”的人才培养原则,依托企业平台将职业素养教育提早化、全程化,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导对课程的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增强了就业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别具特色的就业教育渠道,激发了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达到了校企捆绑共同培养适用人才的目标。为深化教育成果,智能制造学院还分年级、分专业、有针对、有侧重地在大一、大二与大三年级分别开展了以“自主学习、养成习惯”“提高技能、深化素养”和“端正心态、职业发展”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3],將企业文化渗透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还与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协同创立了无锡科院—无锡村田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心,双方由此也利用这样的校企社会实践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党建共建方面的探讨与交流,在整合优化校企资源、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双方党组织的工作实绩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立在党建联盟基础上的现代学徒制教育也更好地整合了学校的教育优势资源和企业的根本用人需求[4],能在现有良性的校企合作平台上更好地服务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四、结语
总之,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当今社会,协同开拓校企党建联盟工作机制将成为校企合作党建工作的新突破点,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提升党建工作创新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是企业培养员工、塑造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探索校企党建联盟工作的具体途径及方法,高度重视,不断创新,追求校企双方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5]。
参考文献:
[1]王傅.高职校企协同育人中的党建工作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8-40.
[2]潘玉昆.高职院校全面深化校企党建合作的意义和途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42-44.
[3]徐菲.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知音励志,2016(2):65.
[4]齐孟雷.“党建+”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研究[J].赤子, 2019(31):124-125.
[5]王棋元.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探索:以福建外经贸学院管理类订单班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91-92.
[6]刘刚.企业文化视角下的校企党建共建影响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 (6):13.
责任编辑:景辰
[作者简介]徐菲,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教育管理科科长,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