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20-09-02张璇
摘要: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内涵深刻。当前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面临形式主义、外来思想渗透和网络传媒虚拟化等问题的挑战,应从国家、社会、学校的角度探索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路径,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创新网络传媒途径,以丰富和拓展高校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集体主义教育 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17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青年一代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针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合理有效的路径,是当前面临的迫切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一、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
1.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是一种直觉的、形象的、伦理性的道德感。马克思指出,“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1]。集体主义认为社会个体归属于国家、社会和集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根本一致,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等集团利益,其最高标准是个体的一切言论和行为都符合集体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个人主义是一种温和的利己主义,主张以自我为中心,关注个体欲求和意图。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立,主张把个人利益放在至高地位,认为个体是具有最高自由与价值的主体,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个人的欲望与私利。
2.集体主义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集体主义道德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包含团结统一精神,集体主义教育的优秀传统和历史由来已久。“集体主义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明确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热爱集体的强烈情感、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行为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2]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集体主义精神对于每一个集体的成员都会产生巨大影响,集体主义表现为个人利益在集体中得以实现,集体主义教育是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关心爱护集体,使受教育者明确集体主义价值观,努力为集体争荣誉做贡献的教育行为。
3.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根据集体主义教育理念的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使其产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具备集体主义情感,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并认同集体利益,合理协调集体与个人关系,进而形成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的实践行为,最终促进学生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广泛开展以集体主义为内容的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逐渐普及和流行。
二、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1.集体主义教育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开展的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较为全面系统,教育成效却是差强人意,并未真正深入人心。教育效果與教育内容直接相关,然而,当前高校开展的集体主义教育课程,缺乏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形式的创新。理论课中缺少直接论述集体主义的内容,集体主义教育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教师也较少根据时代变化及时更新拓展教育内容,造成大学生接受的教育的时代性不强。教师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课堂中,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而且集体主义教育没能运用到实践,大学生群体只是被动地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很少参加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造成学生漠视团队合作,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没能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不能通过团体活动实际感知协同合作、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品质。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浮于表面,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2.西方利己思想的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日渐增强。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给西方发达国家带去巨大压力和威胁。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势力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各种复杂交织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伴随着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渗入中国。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遭受外来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自私求利、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和行为使大学生群体产生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等问题,致使他们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导向的轨道,给高校的集体主义教育带来冲击,增加高校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难度。
3.网络虚拟环境的冲击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通过网络媒介可以进行数据信息的查找和共享。因此,互联网发展给集体主义的传播和教育带来契机,网络虚拟环境为集体主义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也拓宽了集体主义教育的传播途径和领域。虽然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集体主义教育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领域和环境,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带来冲击。信息流通、资源共享和言论自由导致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交织充斥着网络虚拟环境,大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有所缺陷,不能准确吸收和接纳优秀的集体主义思想。网络是虚拟世界,大学生若一味沉溺于虚拟环境,沉迷在不真实的交往环境中,在现实中就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不利于集体团结,更不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三、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培育路径
1.注重教育实效性
针对当前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流于形式的挑战,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教师要根据时代变化准确把握集体主义教育本质和核心观念,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紧跟时代潮流,丰富自身教育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运用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和时代思想为集体主义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大学生是集体主义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调整,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高校要多开展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活动,如开展野外拉练、趣味运动会等新颖有趣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集体主义内涵,深刻体会集体主义的价值。再比如开展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使学生在集体中反思不足、正确看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集体主义真正运用于实践,增强教育效果。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在个人主义泛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大学生思想活跃、心理易变,要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系列爱国主义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运用具体思想和行动消除不良认知,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国家、爱护集体的主流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把握好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具备责任担当能力。学生要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会辨别错误和消极的价值取向,从集体中感受集体意志和力量,形成乐于奉献、维护集体的思想,树立正确的集体价值观。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抵制外部环境和不良思潮的冲击,消除自私自利、享乐拜金等思想的侵蚀,树立集体荣誉感,在全社会营造集体主义氛围。
3.创新网络传媒途径
网络环境纷繁复杂,网络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因而也会影响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开展。要优化和改进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的网络教育环境。集体主义理论教育比较枯燥乏味,将集体主义教育内容与网络虚拟环境有机结合,通过开设集体主义教育网站、发布网上课程等形式展示集体主义事例,发布相关新思想、新理念,通过图片、文字和声音等形象化传播集体主义思想,为学生高效的学习提供助力。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形式及时互动,既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迎合学生趣味,提高大学生集体主义的传播力度和参与度,让学生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接受集體主义教育。学生是自由的个体,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宣传道德模范和优秀事迹,使学生在网络上注意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感,这也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通过网络传媒宣传社会主流意识,传播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四、结语
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承担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对于集体主义的认同和践行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能推动全社会集体主义的认同和实践。目前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体主义教育任重道远。从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大学生集体主义的认同和践行,在全社会形成集体氛围,有利于让新时代大学生接受集体主义观念,形成集体主义感,最终具备自觉践行集体主义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孙双双.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4]葛缨,周宗智.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探究[J].教育探索,2011(12):133-135.
[5]徐俊.论继承和发展集体教育传统的必要性[J].中国德育,2018(8):16-20.
责任编辑:景辰
[作者简介]张璇,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