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和探索
2020-09-02张利华朱宁明
张利华 朱宁明
摘要:当今社会,新媒介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直观、快捷、方便。新媒介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和教育需求,不断补齐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短板,不断填补新媒介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漏洞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新媒介应运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新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效果和综合性作用。
关键词:新媒介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131-02
新媒介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方式,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颠覆式的改变。由于传统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运用好新媒介这种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获得更大生命力,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新媒介的特征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制约因素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介一是可以“一对多”或“多对多”地传播,可以实现多网点互动,做到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每个人都能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成為新媒介的主体;二是信息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因素制约,实时性和同步性强,信息可随时进行交互式传播;三是新媒介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用户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在新媒介平台中传播信息,为网民提供了平等的信息知悉权。
然而,新媒介的出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信息几何级的扩散传播以及信息真实性的不确定性,各类价值观的冲击、新媒介运用中的道德缺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体系更新慢等因素,都成为新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制约因素。
二、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新媒介平台的应用不足
当前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在沿用传统的理论说教模式,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着生涩的理论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已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在校的“90后”“00后”大学生来说,微博、微信、各种短视频、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是他们能普遍认同的接受知识的渠道。据官方统计,某短视频平台日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4亿,这也是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纷纷加入其中的原因。2018年10月清华大学官方抖音号上线,第一条视频发布后就收获了37万粉丝,可见新媒体影响力之大。但是显然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反应是滞后的。
2.对信息的传播主体缺乏有效的约束
新媒介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信息分享或互动性表达,因为发布主体的受教育程度、品德素养、价值观念参差不齐,这就预示着这些主体发布的信息质量不一定有保障,有的甚至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比如无节制地晒豪宅、豪车的庸俗拜金主义,低俗媚俗行为,都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冲击。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那么大学生受到的教育指向是混乱的,甚至会出现价值观的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学会如何运用新媒介这一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实时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校园舆论导向、凝聚思想共识、丰富校园文化、开阔师生视野、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功能。
3.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媒体的结合不够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仍然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用传统方式进行枯燥的理论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媒体的结合不够,还体现在有些老师认为运用新媒体就是把照本宣科改成照课件念授,纯文字的PPT就是把课本转移到了多媒体上,内容其实换汤不换药,学生不仅对这些内容提不起兴趣,还会产生厌恶感。思想政治教育课普遍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并为其制订具有时代性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案,不利于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
三、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的路径探索
1.利用新媒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快阅读”时代的到来,也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微媒介的互动性更强、参与度更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更便捷的信息获取体验。同时,在新媒介环境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质量。借助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携式的教学设备,以及交互式、移动化的交流,能够随时随地互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的直观化与交互化。每个学生都可以是“麦克风”,避免了老师“一言堂”,有力地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这种流畅互动的教学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平等参与的课堂,学生都可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也能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
快节奏的生活使学生对长篇大论的教条式教育方式失去耐心,新媒介给为思想政治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比如微课这种快餐式的教育方法,更受大学生的欢迎。其以短平快的节奏和短小精悍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接受度也更高。微课的灵活性、便捷性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接受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把学习重点内容拍成图文并茂的10—15分钟的微课,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重温不会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的点击量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上课时教师再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师生的互动,而且使课堂教育更加立体化。
2.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介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更好地做好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新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对每次思政课堂的策划、内容的甄别要有准确的把握,树立正确的新媒介道德观,增强对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的分辨力、敏锐性和批判解读能力,从众多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就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多邀请传播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到高校开展学术报告会,讲解新媒介运作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多同其他高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开展新媒介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经验。
3.不断提升思政队伍专业素质,强化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学工部、社科部等部门应着力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做好課堂策划,坚持正面发声、及时发声,深入挖掘信息中的生动故事和先进典型,做好课堂定制、事件追踪,用精致、精细、精心的课堂策划,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工作实际,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张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宣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好现有的短视频直播等手段,通过导入课程内容,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书里书外共同发力,构建起立体化、多视角、全方位的教学框架,推动课程育人的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教师精心策划、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显著的微媒介精品文化课程,以公开课的形式,吸引师生更广泛地参与其中。
4.利用新媒介加强思想政治实践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堂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做到知行统一。通过思想政治实践教育还可以加深对各种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充分利用新媒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如从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对这些事件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再进行正确引导。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认同,抵御不良价值观的侵蚀;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兴趣和参与感,学会从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育,学生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自身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魏茂琳,谷生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2020(1):64.
[2]孙建华.探究新媒介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J].高等教育在线,2019(7):127.
[3]张霞,乔维新,李晓峰.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50-51.
[4]郭红梅.新媒介在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5]程渺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转变[J].新媒体思政,2019(16):72.
[6]杨烁.高校宣传工作中微媒介的运用实践与探索[J].中国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学报,2020(3):114.
[7]赵埕萱.论互联网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J].成才之路,2017(24).
责任编辑:张蕊
[作者简介]张利华,新疆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朱宁明,新疆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