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丹首都喀土穆城市化发展进程研究

2020-09-02郭晓莹

西部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喀土穆发展进程城市化

摘要:苏丹首都喀土穆城市建立可追溯至公元540年,其发展经历早期启动、殖民时期缓慢发展、民族独立后快速发展等阶段。喀土穆城市化发展归于多个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和社会文化、经济政策、发展规划、民族冲突和移民等。同时,其城市化发展也面临着城市乡村化、城市病、首位度过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喀土穆应从重视城区规划建设、推进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心城市、发展农村、发展教育等方面来应对挑战,实现喀土穆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喀土穆;发展进程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1-0053-04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变化进程,主要是指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并集中生活。20世纪以来,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20世纪初,全世界只有12个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1992年,则发展到285个城市。据联合国2018年世界城市化前景报告,1995年的全球城市化率为30%,2018年全球城市化率为55%,预计2050年全球城市化率将达68%。苏丹属于全球城市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18年的城市化率为34.6%,低于非洲城市化水平(43%),更低于北非国家城市化水平(52%)。苏丹首都喀土穆(本文所指的喀土穆是作为苏丹首都的大喀土穆,包括喀土穆、恩图曼、北喀土穆三个城镇)的城市化在国家独立后发展迅猛,其城市化率远远高于苏丹平均水平,于2008年达到81%。本文现就喀土穆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作一探讨。

一、喀土穆的城市化历程

(一)早期启动阶段(1821年以前)

据考古发现,喀土穆出现人类聚集点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在喀土穆尼罗河岸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人类居住点出现于公元540年,即阿勒瓦基督教王国(公元150-1504年)的首都索巴。索巴曾是最重要的宗教、行政、商业中心之一,其城市建筑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用红砖建造的房屋。1504年,丰吉人摧毁了索巴,并迁都至森纳尔。

公元十五世纪后半叶,苏丹部落的马哈斯人向南越过沙漠迁徙至此,在此地定居。后来一部分马哈斯人移居到图堤岛进行重建,图堤岛是大喀土穆的中心;谢赫阿尔巴伯·阿卡德于1691年走出图堤岛,通过尼罗河到达喀土穆,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人居村庄。

(二)缓慢发展阶段(1821-1956年)

奥斯曼埃及统治时期(1821-1885年)。1821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之子伊斯梅尔·卡迈勒率领土—埃侵略军抵达苏丹。伊斯梅尔最初选择位于森纳尔和喀土穆之间的瓦德迈达尼市作为国家的新首都。苏丹总督(1823-1825年)途经青白尼罗河交汇处时,下令就地建设营房和碉堡。穆罕默德·阿里帕夏之子易卜拉欣帕夏下令遷往喀土穆,将其定为苏丹首都。

土耳其人开始以全新的建筑风格建设这座城市,将其分成几个区域进行住房规划,喀土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统治者用砖建筑房屋和行政大楼,并鼓励居民用砖代替稻草来建造他们的房屋。政府提供了一些社会服务和便利,在吸引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40年喀土穆人口达到约3万人,成为重要的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此时,北喀土穆和恩图曼仍然是小村庄。公元1826年,胡尔希德帕夏时期对城市进行了扩建。1850年,赫尔迪,阿巴斯下令建设喀土穆学校,同期,阿卜杜勒·拉蒂夫(1849-1851年)建立了哈克迈达里耶区,使之成为土耳其行政楼和将军住房区。在伊斯梅尔·阿尤布时期(1873-1877年),喀土穆工业开始萌芽,建成了造纸工厂和火药车间。

马赫迪时期(1885-1898年)。从马赫迪革命开始,作为侵略军统治总部的喀土穆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史时期。马赫迪及其军官们在喀土穆居住时间不长,他们于1885年5月搬至恩图曼,将其设立为新的苏丹统治中心。首都从喀土穆迁至恩图曼后,喀土穆人口迅速减少,其行政和商业地位也不复往日,恩图曼在行政、商业、建筑方面取得了发展,随着苏丹西部人口迁入,恩图曼人口不断增长,达到15万人。

英埃统治时期(1898-1956年)。喀土穆重新成为国家首都,基钦纳制定了重建发展喀土穆计划,将城市划分为几个部分,由公路相连以利交通,扩大居住面积,尤其是贫困阶层的住房面积。至1902年,喀土穆建筑数量大大增加,成了宜居城市,其人口恢复至2.5万人;同期恩图曼的发展被忽视,其人口从15万降到了6万人;北喀土穆则随着铁路的通达而开始复苏,建立了小工业区,吸引了大量的居民。1909年建成青尼罗河大桥,1928年建成白尼罗河大桥。北喀土穆、恩图曼开始跟喀土穆相联通,北喀土穆开始发展。

(三)快速发展阶段(1956年至今)

苏丹独立后向大喀土穆迁移的人数不断增加,大量农村民众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到城市。苏丹第一届民族政府鼓励工业化,因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集中在以大喀土穆为首的大城市,使得喀土穆在工业、商业、运输领域都占据第一位,再加上行政权力的集中及服务业的相对发达,使得喀土穆成为苏丹的首位城市。作为工业中心的北喀土穆因工业扩张获得实质发展,其人口由1936年的4万人增加至1966年的8万人。恩图曼复苏成为商业中心,作为非洲最重要的传统市场之一,因殖民者对恩图曼的忽视使其保留了文化和社会特性。

当前苏丹的人口相比1960年增加3倍,城市化率翻了两番。大部分增长人口集中在喀土穆(510万),占了苏丹12%的总人口、29%的城市人口。在2005年,喀土穆人口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在13万人左右。2015年,喀土穆人口达711万。值得注意的是,喀土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不是由于第二产业部门和产业竞争造成的就业的吸引,更多的是由于农业危机、国内冲突。

二、喀土穆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喀土穆城市化发展归因于多个因素,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不断增长的自然人口、城市发展政策、发展规划、国内和国际移民、民族冲突等等。

(一)人口因素

人口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内在促进要素,喀土穆人口的增长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带来的机械增长。生育率高,传统的生育观影响生育情况,较高的自然增长带来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城市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过去三十年间,喀土穆人口数量呈跳跃式增长,从1956年的50万增长至2015年的711.8万。其中,1983-1993年是人口增幅最高的时期,该时期是苏丹内战的高峰期,也是非洲萨赫勒地区爆发旱灾之时,这两起事件引发苏丹人口流离失所,迁移至喀土穆。喀土穆的人口增长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外,还有因国内干旱和沙漠化、政局不稳定、部分州存在冲突斗争等原因,从农村和其他州迁移过来的人口,以及从其他国家迁移来的难民,导致人口机械增长。联合国难民署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在喀土穆有主要来自于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的近3.19万名城市难民和寻求避难者。

随着人口增加,喀土穆的城市化率也稳定上升。1973年,苏丹城市化率为18.46%,喀土穆城市化率为71.58%(人口总数为1095617,城市人口为784294(喀土穆333906,恩图曼299399,北喀土穆150989))。2007年,苏丹的城市化率为38.27%,喀土穆的城市化率为88.20%;排第二、三名的是白尼罗河州(74.79%)和红海州(64.72),排在最后的是西达尔富尔(14.99%)。2008年,苏丹城市化率为29.51%,喀土穆为81.01%;2009年,苏丹城市化率为29.8%,喀土穆为81%。由此可见,喀土穆的城市化率远高于苏丹全国城市化率,表明喀土穆对于苏丹人民来说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从人口比例上来看,喀土穆人口中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占多数,以2007年为例,0-14岁占36.27%,15-59岁占59.81%,60岁以上占3.92%。这一人口比例为城市商业、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二)发展政策、城市规划因素

苏丹独立后,有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大喀土穆,在城市周边盲目建造住宅,当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台了一些指导性规划;1959年,政府委托希腊智库茱克斯亚迪斯工程公司制定大喀土穆规划图,这是喀土穆第一份以城市建筑发展为主题的规划,计划到1975年底吸纳人口达到73.5万。第一阶段是该规划以一个规则的长方形来发展三座城镇,以形成网络规划;可灵活地增加新区、延长网络及必要的服务;第二阶段是横向发展喀土穆南部地区。该规划符合建筑发展趋势,也保持了每座城镇的特色。因其细节及实施较为复杂,人们对此规划评价不高。5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提出的规划均以失败告终。

1986年,聘请意大利智库(MEFIT)制定麦菲特规划,为期15年,规划至1990年。考虑到喀土穆作为首都的行政及服务职能,规划在城市和地区两个层面进行,此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提高劳动力水平,扩大劳动力就業;鼓励发展农业和工业部门,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以实现贸易平衡;扩大并改善社会服务,增加受益比例;加强地区经济体建设。

1990年国际杜克斯亚迪斯机构与阿卜杜·曼阿姆·穆斯塔法公司联合制定发展大喀土穆的10年(1991-2000年)结构规划,该规划是中期规划,可以进行删减、调整,其目的是将城市从1988年8月所遭受的洪水灾难中恢复。该规划确定从城市南部发展城市的计划,重新引进电车体系发展城市交通。

2007年8月,喀土穆州建设规划部与意大利麦菲特公司共同制定了战略结构规划,从经济、社会、功能、环境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善,包括从外环扩大城区,向9个新城镇提供服务、工作机会和基础设施、住宅,并通过城市和地区交通网络将其连接。

大喀土穆虽然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但其城市空间并不理想,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边缘地区形成了众多典型的棚户区。

(三)国内流离失所者和国际移民因素

移民在喀土穆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农村人口为了寻找工作机会或是城市生活而迁移到喀土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成为喀土穆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移民不仅带来了人口的机械增长,由于移民人口的年轻化,也为人口的自然增长做出了贡献。喀土穆的移民分为国内流离失所者和国外移民。

从上表可以看出,迁移至喀土穆的人数呈跳跃式增长,移民是喀土穆人口增长的一个显著因素。初期,苏丹国内迁移是季节性的,多数移民会返回原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迁移则是对内战、干旱和沙漠化等自然灾害、资源分配不平等状况做出的回应。与此同时,伴随国内流离失所者的增加,喀土穆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现今,超过200万的国内流离失所者居住在喀土穆,其人数占城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另外,国际移民也是喀土穆人口增长一个因素,在喀土穆及其城市周边寻求避难的周边非洲国家移民和难民也是喀土穆城市化的推动因素。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喀土穆接纳了几千名非洲难民,主要来自于厄立特里亚、乍得、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绝大多数难民来自农村地区,从事农牧业,没有与城市产业相关的技能或技术。

三、喀土穆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喀土穆城市化快速发展,一些问题日渐凸显,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一)城市乡村化

喀土穆的城市化并非工业经济繁荣的产物,其快速城市化主要是由于战争和冲突及干旱、土地沙漠化,迫使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首都,这是病态的城市化,是一种与工业化严重失调的过度城市化。由于干旱、沙漠化、南部战争、对农村发展的长期忽视,苏丹农村人口迁移到喀土穆,并将其生活方式带到了城市。人口的迁移为喀土穆提供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是,由于新来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及技术水平低下,难以找到适合他们的体面的工作,不能有效地融入城市系统生活,喀土穆的城市化可以视为城市的乡村化。外来移民在城市建立了乡村模式的社区系统,经济生存依赖于低端的劳动力市场,其城市的基本生存非常脆弱。这些迁移人口依然非常贫穷,只能勉强生活,导致“贫困城市化”。喀土穆的极端贫困集中在贫民窟和棚户区,他们失业或从事低薪工作,居住条件恶劣,水和食物的供给不足且劣质,缺乏卫生设施,不能接受教育。

(二)城市病困扰

迁移人口在喀土穆城市周边侵占政府和私人空地,盲目建造住宅,使一些农业用地变成住宅用地,这些非正规用地对城市的安全卫生造成威胁。另外,由于缺乏城市建设规划,过度城市化带来了各种城市病,产生了许多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一是由于新迁移进来的人口语言、宗教、种族、文化背景不同,再加上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宗教、民族冲突的加剧;二是暴力犯罪率上升,新迁移进来的人口属于年轻型人口,他们居住在难民营和棚户区,无法上学、就业的年轻人加入青年帮派团体,通过抢劫、诈骗、敲诈等犯罪活动牟取利益,使得喀土穆的暴力犯罪激增。

由于无法为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的移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再加上经济危机影响,喀土穆人口失业率不断攀升。1983年,喀土穆失业人数达至663,000人,占劳动力的10.5%,1997年,失业人数上升到100万。从农村迁移到喀土穆的人口中,大部分人因没有技术无法融入主流经济社会,为在首都生活下去,不得不从事非正规經济,非正规经济能为经济发展和市场活跃做贡献,但也对正常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非正规经济不受国家监管,不纳税,无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生产效率低下,降低了城市经济运行的质量。从事非正规经济的劳动力收入往往不稳定且较低,生计得不到保障。据统计,1996年喀土穆74%的劳动力受雇于非正规经济部门。

大喀土穆地区城市化发展已经超出了城市土地规划边界,混乱开发非正式土地和住房,大量的非正规就业者在城市规划区外围集聚,给城市带来环境、安全和交通等问题。一方面,居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随时可能被剥夺,另一方面非正式用地往往是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家庭集聚的区域,这容易导致出现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集聚和贫民窟,进而产生大量的半城市化城区。

(三)首位度过高,城市发展不均衡

城市首位度是指其在经济、社会、政治、人口上作为首位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之比。发达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介于0.33到1之间,发展中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介于2-3。从苏丹整个城市结构来看,位序规模法则在其城镇体系中未得到体现,其城市规模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形态。喀土穆是唯一的大城市,中等城市数量少,小城市数量多。喀土穆是苏丹的首位城市,相比第二位城市尼亚拉,其首位度1983年为2.5,1993年为3.8,2003年为6.5。从世界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城市首位度往往是越来越低的,喀土穆却与此相反,这反映出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重视苏丹城市中心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除此之外,喀土穆城市化也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模式粗放、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四、结语

1956年苏丹独立后,喀土穆城市化快速发展,但其城市化是一种非常规的过度城市化,民族冲突、自然灾害等导致了大量人口迁移至喀土穆,城市中心人口数量和规模呈机械性增长,新增加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生活,造成了城市乡村化,呈现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喀土穆应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业、发展中小城市、发展农村、发展教育、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等措施实现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郭晓莹(1983-),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苏丹社会文化、阿拉伯社会文化。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喀土穆发展进程城市化
逃离者
饿坏了
浅析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