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会日本,攒下黑历史
2020-09-02青萍之末
青萍之末
脾气暴,不好惹
贞观四年(630年),日本天皇第一次派来使团,谋求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次年,日本使者抵达长安,受到实行“华夷一家”政策的唐太宗的亲切接见。日本使者回国时,唐太宗考虑到路途遥远,嘱咐他们以后不用每年都来觐见,并派新州刺史高表仁回访日本。
高表仁抵达日本口岸后,日本朝廷觉得很受重视,非常高兴,立刻组织盛大的欢迎仪式,率32艘披红挂彩的大船前来接待。但高表仁上岸后与日本王子发生了争执——他要求天皇走下御座向北而拜,然后才能接受唐朝使者带来的国书;而日本王子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只肯以平等的礼节相待。
双方僵持了很久,高表仁一气之下竟拒绝递交国书,要求立刻返回。日本天皇惶恐不已,命儿子向高表仁致歉,并表示愿派人护送他们,但高表仁拒绝和谈。两国的外交关系就这样告吹了,此后二十多年都不通往来。
武力强,吓死人
龙朔三年(663年),唐朝与日本因插手朝鲜半岛的纷争而爆发白江口之战,日本惨败。战败后的日本一直处于恐慌状态,为防唐朝继续进攻,在本土岛屿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不料此时唐朝却伸出了橄榄枝。
公元664年,唐军驻朝鲜半岛的统帅刘仁轨派下属走访日本,表达和好的意向。此后两年,唐朝又接连派几位重臣来到日本。但日本对唐朝仍有忌惮,生怕这些使者不怀好意、寻衅滋事,所以找各种借口不让他们进京,他们只能在口岸转一圈后仓促返回。
公元671年,唐朝再次派来使团,成员多达2000人。得知消息后,日本朝廷惊骇不已,认为这是伪装成使团的战队,立刻开启备战模式。当然,这只是虚惊一场。手段黑。难提防
唐代牛肃的《纪闻》中载,开元五年(717年),当世书法名家李邕任海州刺史。海州是唐朝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很多外国使团都选择在这里登陆。
一次,海州口岸来了个日本使团,成员多达500人,一共乘坐10艘大船,里面装了无数珍奇宝物,可谓价值连城。他们声称带有日本天皇的亲笔书信,要去长安觐见唐玄宗,并将这些珍宝悉数进贡。办过一系列相关程序后,李邕将日本使者全部安排到驿馆住下,好生招待,但禁止他们随意出入。
日本使者怎么也没想到,当晚,李邕竞偷偷派人将他们船上的珍宝全部搬运下来,随后将那10艘大船搞沉。次日一早,李邕派人到驿馆向日本使者传话,谎称昨晚突发海潮,他们的船都漂走了。被变相软禁在驿馆的日本使者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邕给朝廷写了一封同样充满谎言的奏章,唐玄宗很快做出回复,命他善待日本使者,为他们新造10艘大船,再派500个技能娴熟的水手护送他们回国。
李邕当然不敢抗命,设法搞到10艘大船,又纠集了500个“水手”(其实是他暗中蓄养的门客)。出发前,他对“水手”们意味深长地说:“去日本海路遥遠、风浪甚急,你们恐怕很难平安返回,所以我特批你们可以见机行事,保全自身要紧!”
一事无成却赔净家底的日本使者垂头丧气地上了船,却不知还有更悲惨的事等着他们。船队在海上走了几天后,眼看远离人烟,那些“水手”趁日本使者不备将他们全部杀光,再将尸体沉人海中,然后掉转船头回了海州。
这些门客与李邕算是“寄生”关系,他们替李邕卖命,李邕帮他们兜着打家劫舍的罪名,但后来他们因利益纠纷闹掰了,李邕这桩谋财害命的丑闻被抖出来,当然没好果子吃了。
争钱财,葱笑话
天宝十二载(753年),日本遣唐使团在回国途中遭遇风浪,大使藤原清河乘坐的船被吹到今越南中部海岸,后来历经艰险才再度来到长安。
为接藤原清河回国,日本天皇又派了个使团入唐,唐朝也派出了以沈惟岳为首的送使团。送使团于公元761年抵达日本九州岛,沈惟岳等人受到大宰府的热情接待。次年,日本朝廷还专门派人赶到九州岛,给唐朝使者发放赐禄。
赐禄分配标准原有明文规定,但沈惟岳仗着自己权力最大且与当地官员私交甚好,企图独占赐禄,引起其他使者的强烈不满。他们一气之下联名向大宰府告状,要求免除沈惟岳的职务并重新分配赐禄。
使团成员因赐禄分配不公而闹翻,甚至要求自行更换大使,这种事情在国际外交史上实在闻所未闻。大宰府觉得事关重大,忙请示天皇,天皇答复:大使是由唐朝钦定的,不可随意更换,至于赐禄,仍按原定标准分配就好。纠纷总算平息了,这桩丑闻却被写入日本史籍,沦为笑柄。
都说“弱国无外交”,以唐朝的鼎盛程度,日本肯定是想尽力攀附的。但在“天朝”的设定中待久了,有些负责外交的唐朝官员难免滋生骄戾之气,做出一些不光彩的事。所谓“大国”,强调的不只是国富民强,更是宽广的胸怀、高远的气度。